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现实生活中 ,“小康”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 ,其涵义有二 :其一 ,指人们的生活已不愁温饱 ,较为宽裕 ,可安然度日 (《辞海》即如是解释 )。其二 ,指社会发展是分阶段的。成书于西汉初年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 ,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之治” ,在这样的社会里 ,人们已突破家庭的局限 ,“天下为公” ,大家过着同样的幸福生活。人类社会进入“大同之治”之前的阶段为“小康之治” ,在这一阶段 ,人们还受家庭的限制 ,“天下为家” ,即人们仅顾小家的幸福 ,得用法纪、制度约束自己 ,维持秩序。二把“小康”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是…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康     
农村小康文/唐平历史上,“。1、康”一词源于《礼记》,是与“大同”比较而言的一种生活比较段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指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最低的目标是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以后,小康概念不断...  相似文献   

3.
子游名言偃,是孔子的重要弟子,世称“南方夫子”,但史籍对其记载甚少。文章考查了子游的籍贯与生平;考证了他是思孟学派的培育人;考论了他的学术思想要旨是阴阳五行学说和“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以及他提出的实现理想的所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们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讫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的释意是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后来.邓小平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再后来有了具体指标的小康标准。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注消费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在这里,“小康”是指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头 2 0年 ,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紧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六大提出 ,在这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将有望使中国的经济总量与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这一目标的实施 ,使中华民族踏上复兴新征程。因此 ,认真了解和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 ,对于我们明确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上的“小康”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小康”几千年前 ,中国古代圣贤哲人视“大同”为最高的社会理想 ,“小康”次之 ,在《诗经》中出现“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礼记·礼运…  相似文献   

7.
大同位于山西省的北端,属于晋语大包片。在大同方言中,“赶”可以作动词和介词,但主要的用法是作介词。作动词时,没有普通话的义项多;作介词时,比普通话用法丰富而且复杂。本文讨论的内容和列举的例子主要以大同市所辖各区为主,通过对大同方言词“赶”的使用情况加以具体的描述、分析和说明,与普通话的“赶”进行比较,说明大同方言词“赶”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说起“小康”一词可谓众人皆知,因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距2020年渐行渐近,我们能否如期实现小康目标?如同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小康”标准.本文仅从统计角度,用可量化的指标给大家描述一下小康社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何谓小康社会 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诗经·大雅》民劳篇,篇中写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日子安定,差不多就达到小康了.  相似文献   

9.
一般公认,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同学说确立于《礼记·礼运》,但它并非战国前后儒者的凭空杜撰,而是直接源于孔子,是对孔子大同思想的系统化,《礼运》关于大同、小康、一统三论,均与孔子思想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孔子大同思想的出发点是理想主义,其理论基础是宗法主义、仁道主人、平均主义、至善主义和中和主义,其主要学说由大同社会、小康国家、四海一家、天下一统四大部分构成。孔子的大同思想是人类文化思想史上乌托邦学说的最早形态,它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孔子所处的时代及其所属阶级的限制,其大同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康”一词的出现、发展、量化过程及各个阶段的一些量化指标,针对现有的2020年“全面小康”量化指标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了把三大国际标准纳入全面小康量化指标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并进行了量化表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和谐”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理念,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一的儒家行政思想中,就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和谐思想成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总结包括儒家和谐思想在内的古今中外和谐思想精粹基础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对儒家“大同”理想、“小康”图景,对儒家民本思想和儒家“和为贵”价值理念的分析阐释,揭示了儒家行政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从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所提出的新对策、新目标、新方法和新要求。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主要内容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小康示范村建设工程,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尝试,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就此谈点认识。一、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中的现实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的社会实践活动。面对已经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  相似文献   

16.
小康观念出自《礼记·礼运》,千百年来已溶入中国人的无数希冀和梦想,成为一个理想社会的符码。邓小平在1997年重新使用“小康”一词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使这个概念很快在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语境之中得到复活,成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面向21世纪的文明富强的中国发展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画卷。  相似文献   

17.
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在中国近代 ,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开始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相结合 ,形成了各种新的理想社会的模式。李大钊从共产主义理想与儒家理想社会观的内在联系出发 ,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 ,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大联合和互助的角度来阐述“大同”,赋予大同思想以崭新的时代内容 ,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 ,进而实现了近代大同理想社会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并且对实现“大同景运”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大同、小康是传统儒家宣扬的重要的社会理想。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儒家的社会理想不断被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朝鲜建国以来,在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积极调整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了人民乐园和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朝鲜的人民乐园、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与传统儒家的大同、小康社会理想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性。换言之,儒家的社会理想为朝鲜人民乐园、社会主义强国的新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提供了历史逻辑、价值遵循及实践进路。正确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和把握朝鲜“我们式”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特别是儒家社会理想的现代意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同小康之名源出《礼运》,今人大多单论二者的时代意义,却鲜有人去梳理它们在文本脉络中的意义。在《礼运》中,大同与小康只是礼运行过程的一个部分,不能独立开来,它们的意义也只有在礼的整体运转中才能得到确切的理解。《礼运》明确描绘了礼的四个运转阶段,除了大同与小康,还包括周衰礼坏与大顺。大同与小康述说了五帝三王相变易的过程,这是一个下降的过程,而从周衰礼坏到大顺又是一个上升的过程。下降与上升朝着不同的方向,目的却一致,旨在表达礼的阴阳转旋之道。在礼的阴阳转旋过程中,大同、小康既道明了过去历史之实,又树立了未来礼义大顺的标尺,百世不易。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认为“大同”不过是儒家的社会理想。本文从古代文献注疏和语言历史比较的材料指出 ,“大同”可能是黄河流域文明存在过的一种社会形态 ,并且可能与史前时期的西方文明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