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奶奶叫姜玉芬,我和妹妹有时候叫她“省奶奶”,有时叫她“费奶奶”。为什么一个奶奶有两种称呼呢?这是由她当家理财引起的。奶奶50多岁了,看东西不清楚,经常指鸡为鸭,我和妹妹劝她买副老花镜,她总一笑了之“: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能省几个是几个。”一般家里夏天都用空调或者电扇驱暑,奶奶房里却没有,我再三劝她买个电扇,她都说“:电风扇不如自来风”,果断地拒绝了。奶奶这么节省,我和妹妹就叫她“省奶奶”,可是我和妹妹缺什么了,她就把“省”字抛开,不怕费钱,所以我们又叫“她费奶奶”。这个星期天,我到奶奶家玩儿,奶奶见我来了就问“:…  相似文献   

2.
陈教授:我的奶奶今年90岁,爷爷比奶奶小3岁。老两口生活了一辈子,70年几乎没红过脸闹过别扭。我们是典型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上行下效,从来都是和和睦睦,尊长爱幼。老少四代的婚姻,也都稳如磐石。没想到,年龄最大的奶奶却出了问题。不知为什么,自今年春节开始,只要串门拜年的亲朋好友来向奶奶问候,她总是当人的面谈论爷爷,说爷爷老来少,越老越不要脸,见到年轻的媳妇就嬉皮笑脸地往前凑,她无中生有却绘声绘色的描述,叫大家听得目瞪口呆,把爷爷气得死去活来,不得已只好躲到我们家去住。最近奶奶竟说要到法院告爷爷重婚罪,说爷爷有“二奶”了,…  相似文献   

3.
奶奶的眼睛因老年白内障失明了,几次手术都未治愈,情绪非常低落,在跟大伯、姑姑生活期间多次流露出不想活的念头,原因不是他们待她不好,而是奶奶对自己从此成了一个无用的人感到不能容忍。 有一年春天,爸爸把奶奶接来和我们一起生活。有次听她对父亲说,这辈子已经到头了,其实那一年奶奶才76岁。 妈妈是教师,也是个孝顺的儿媳,每当奶奶说这话的时候,妈妈总是这样劝她:“有我们做儿女  相似文献   

4.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5.
“圣诞快乐,莎拉!”奶奶高兴地叫道,每年圣诞节,奶奶总是和我、爸爸、妈妈一起过。她每年都带着一瓶自己做的果酱和礼物来,和我们一起过圣诞节。奶奶很善良,但是她好像有些不了解九十年代的孩子们。今年,她如往年一样来和我们在一起过节。“莎拉!快!打开奶奶送给你的礼物呀!”妈妈对我说。我看了看手里拿着的包裹,里面装的一定是好看的衣服。我高兴地笑了,那一定是我最想要的一条花裙子,因为我告诉过奶奶。没想到她真的给我买了!但是当我打开包裹的时候,我的脸却沉了下来,那不是裙子,只是一件奶奶亲手给我织的毛衣,而且还…  相似文献   

6.
偕母亲逛街     
今天是双休日,见天气不错,便去外面租了一辆车,对母亲说:“娘,今天我们带你出去逛逛。”母亲穿戴好,却犹豫了:“唉,我一个老婆子逛啥?还是呆在家里看门吧。”我和妻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硬是把她拥上了车。母亲这辈子真不容易,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给我和哥哥成了家,供姐姐读完了大学,并伺候着丧妻多年的叔叔,直到他去世。母亲得知我们要雇保姆看孩子,又执意随我们进了城。她说,“找人看孩子要花钱,我是孩子的奶奶,照看孩子是我份内的事。”母亲来到城里三年有余,从没踏出家门半步,也从不去左邻右舍串门。每日为我们洗衣…  相似文献   

7.
王文婧 《社区》2009,(11):1-1
奶奶住在沃里克镇,在那儿购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天,她写了一张购物单叫我到一家乡村杂货店买东西。那是一家很小的商店。我将手里的购物单交给老板娘蜜蜂夫人看.可她却说:“小孩,我不是你的佣人。你得自己去找要买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奶奶的星星     
正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奶奶则会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说:"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奶奶最喜欢的是让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儿地夸我。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踩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在漫长的暑假里,都会遇到有意义的一天,难忘的一天。我现在就给大家讲讲我的一天。 那天,爸爸和妈妈都出去办事情,奶奶也去了沈阳,家里就剩下我和爷爷两个人。奶奶临走时,给我们留了买饭菜的钱,可我自己却想尝试一下亲自做饭的滋味。  相似文献   

10.
纯贞的心     
隔壁二十三号里的郑德菱,这人真好!今天妈妈抱我到门口,我看见她在水门汀上骑竹马。她对我一笑,我分明看出这一笑是叫我去一同骑竹马的意思。我立刻还她一笑,表示我极愿意,就从母亲怀里走下来,和她一同骑竹马了。两人同骑一枝竹马,我想转弯了,她也同意;我想走远一点,她也欢喜;她说让马儿吃点草,我也高兴;她说把马儿系在冬青上,我也觉得有理。我们真是同志的朋友!兴味正好的时候,妈妈出来拉住我的手,叫我去吃饭。我说:“不高兴。”妈妈说:“郑德菱也要去吃饭了!”果然郑德菱的哥哥叫着“德菱!”也走出来拉住郑德菱的手去了。我只得跟了妈妈进去。  相似文献   

11.
比做菜     
平常家里都是妈妈做菜的,今天奶奶到我们家来。奶奶和妈妈争着要做菜,我灵机一动,对她俩说:“你们来场比赛吧,比谁做的菜好吃,我来当评委。”奶奶和妈妈都笑着同意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讲过,人贵有自知之明。实践也说明,自己要知道自己,这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会经常遇到、要著力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人生的一个大课题。一个人要自己知道自己,我认为最起码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认识自己,常有人这样说,“我知道自己能吃几两饭”,意思是说,他对自己的情况一清二楚,有自知之明。其实,要真正明白自己,不是一件小事:只有自己明白了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做到自信、自尊、自爱、自强;只有自己明白了自己,才能使自己始终微笑著面对生活,体会到生活充实而沉重…  相似文献   

13.
难忘周奶奶     
星期五的傍晚,刚放学回家:妈妈就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周奶奶死了!”“什么?”我的心猛地一颤,“上星期我回来,她老人家不是还好好的么?”“唉,她那么大年纪了……”妈妈仍在叹息着,我却什么也听不见了,泪流满面冲出家门。周奶奶原是我们村小的语文教师,乡村条件差,常缺老师,所以偶尔她也会代数学或音乐……她中年守寡,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大。退休后,仍不改本行,常常帮村里人带带孩子,辅导功课。儿子几次要接她去城里安享晚年,她却一会儿嫌住的楼层高,一会儿嫌城里汽车喇叭太吵,一会儿嫌城里空气不新鲜……总不肯进城,其实熟悉她的人都知…  相似文献   

14.
文  题“我的。”作文要求1 、在横线上填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物,写出他(她)某一方面的品质或精神;也可以写自己经历的某件事、熟悉的某个人,或某种感悟。2 、不得写出真实姓名、校名以及泄露考生身份的地名。3、不少于600 字。 例文一 我的奶奶 恩施市考生居住在乡下的日子,奶奶总是黎明即起,把青布围腰一扎,抄起大扫把扫那块五六家人合用的大院坝。大院坝干净得像奶奶头上的白发,光生生亮闪闪的。乡里评比发的“清洁卫生文明户”的奖牌老挂在我们这个大院。同院居住的人们每天都给奶奶投来微笑。奶奶也似乎为着这个最高奖励而乐此…  相似文献   

15.
曾经,我有一声“对不起”没说出口。若能重来,我一定向自己的好朋友——小婷道歉。小婷是我奶奶邻居家的孩子,我俩童年时就认识了。以前,我们不在同一所学校念书,初中毕业后考进了同一所学校。奶奶得知后,特意叮嘱我,小婷比较文静,平时要多与她玩。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开学后,课余时间我经常与小婷逛校园。由于性格关系,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新学校,也渐渐与班上很多同学非常熟悉;可小婷还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平时也很少与同学交流。  相似文献   

16.
给小羊喂奶     
奶奶家的母羊生了四只小羊,这可把我们乐坏了。可是奶奶却高兴不起来。我问奶奶为什么不高兴,奶奶望了我一眼说:“小羊太多了,老羊没有那么多奶给它们吃,小羊会饿死的。”听了奶奶的话,我们都陷入了沉思。有一天,邻居大妈抱着她小娃娃来我家玩,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一点儿也不吵闹,我一看,原来这个小孩手里拿了个奶瓶,嘴巴干了,他就会把奶嘴放到嘴里吮吸一会儿。咦,我家的小羊不是也可以用奶瓶喂奶吗?想到这里,我连忙找出我小时候的一只奶瓶,冲了点奶粉,就向羊棚走去。我刚来到羊棚,就听见小羊们“咩咩”的叫喊,我知道,可怜的小羊已经饿坏了。…  相似文献   

17.
陆凡 《金陵瞭望》2006,(3):44-45
相信有很多人看过一部反映孤独症患者生存状况的经典影片——《雨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生存着一群小“雨人”:他们有双眼,但只对旋转的轮子感式趣;有双耳,却对周围的声音,包括亲人的话充耳不闻;他们沉默不语,仿佛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对这种极难治愈的心理疾病,很多人选择的是“放弃”。 但在南京,有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她十余年不断的耐心,以她自己揣摩出的独特方式,成功地帮助孤独症的女儿走上工作岗位。相信她教育孩子的方法,对许多心理疾病患者的父母都有启迪。  相似文献   

18.
在所有人眼里,先天性脑瘫的她是根草,可奶奶却坚信她是块宝. 她在奶奶的背上长大,只有小学文化的奶奶,为了她开设了一个人的“移动课堂”,给她当老师.中学时,奶奶给她当同学,陪她读完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她的异想天开,被奶奶当成“金点子”,并用最后的力气助推她的生命开花:凭借一部又一部小说,她先后加入了成都市作家协会和四川省作家协会,曾被评为“中国骄子”和“天府榜样”,并受邀到成都各大高校演讲.  相似文献   

19.
映雪从十二岁开始在少年宫学古筝,几年前毅然转身投入古琴的世界中,弃古筝而学自己心目中更悠远更深邃的古琴。不认识她之前,我以为学古琴的女孩必然也是古色古香的,了解之后,在她典雅气质的背后,也有女孩活泼爽朗、热情洋溢的一面,她平时可是走在潮流前面的人,虽然可以几天不出,闭门弹琴,却可喜欢跟朋友去逛街了,任何时尚的衣着服饰都逃不过她的法眼,也难怪她在最喜欢的运动那一栏写上“逛街”了。这个是跟纯净水一样纯净的女孩,在她的身上,几乎看不到世俗的东西,她在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弹弹琴,喝喝茶,她也很好客,客人在的时候,听她演奏,喝她泡的茶。要知道她对茶道可是很有研究的,她收藏的茶壶有十余把之多,每一把壶她都清楚地记得它们的来历,而且还根据每把壶的泥质、造型、颜色,让每把壶都发挥出不同的功能。如此惬意的生活当然也得益于相爱的老公给她创造的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得她跑去厦门、北京等地找名家学艺,进步很快。  相似文献   

20.
73岁的郑秀兰没上过几天学,看电视却只爱看新闻。早年会唱戏,村里每次演出都少不了她。她最喜欢豫剧《花打朝》里程咬金夫人程七奶奶的角色——那位泼辣粗犷、敢和皇帝争理的女子。她没想到,多年后,她也成了村民眼里的“程七奶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