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华 《山西老年》2014,(10):42-42
其一解缙是明朝大臣,有学问,主持过《永乐大典》的纂修。解缙幼年家境贫寒,有一年除夕,解缙想写一副对联庆贺新年,正苦于无恰当内容可写,忽然看见对门富翁家的宅院旁有一丛青翠葱茏的竹子,便写下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富翁见了,心生嫉妒,便命家人将竹子拦腰砍断,想以此反难解缙。  相似文献   

2.
泽川 《山西老年》2014,(5):42-42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尚未称帝时,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戏班子的练艺场门前,见两扇大门上贴了一副奇怪的对联。这对联只有两个字,上联写了个“行”字,下联写了个“盛”字。  相似文献   

3.
居有竹     
卢青 《社区》2014,(20):60-61
曾文正公家书中言道:“居室前后,须多种竹树,家有一种生气,人受一种清气。”晋朝王子猷借人空宅暂住也要种竹,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这就是魏晋风度!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时,他曾手植修竹几千万株,冬夏青翠一片,成为一大名胜。林黛玉独爱潇湘馆的千竿修竹,每日里满怀心事听“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竹声。千百年来竹是中国人的至爱,尤其是文人,爱竹成癖者比比皆是,像林黛玉这样清高绝俗的女才子也只有与竹为伴才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错联妙改     
明朝开国的时候,出了一个“神童”,名叫解缙。据说这解缙七岁时就已经能够吟诗作联,妙语连珠,口才惊人。解缙家斜对面是宰相府第。人们对小解缙的赞语传到相爷的耳朵里,他有点不大相信,便命家人把小解缙叫来当面一试。相爷一连出了好几个上联,小解缙一一对答如流,这使相爷大为吃惊。正找不到好的选题,忽见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鹃图》,也来不及细想,就信口出了一联道:  相似文献   

5.
拍错了马屁     
邹党如 《老友》2013,(12):57-57
从前有一县官,见一户人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数一数二的大户”,  相似文献   

6.
过春节时,不少店铺都要在大门两旁张贴喜庆的对联,说些吉利的话,表示对未来的祝福。于是,有人就作了一副通用的喜联:立千秋业招万里财其实,这是一副五字联,开头的一个字是空着的,可以根据各自店铺的实际情况自己补上。有一家店名叫“信诚”,就写成了:信立千秋业诚招万里财人们都夸这副对联编得好。谁知道,有一家叫“白光”的店铺,掌柜的不学无术,手下的人也不动脑筋,“依样画葫芦”,也把这个对联套用过来,就成了:白立千秋业光招万里财人们见了,纷纷窃笑。“依样画葫芦”闹笑话@王震亚  相似文献   

7.
袁邡 《百姓生活》2013,(10):58-58
每逢喜迎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挂起红灯笼,贴上大红的对联。在我们家,父亲在世时,每年春节门上贴的对联,都是他亲手写的。我们家是中医世家,到父亲已是祖传4代,他医术甚高,医治了很多病人。有时候,父亲给穷人看病不收钱。他曾对我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人要多做善事,医德好、对百姓态度好是医道家训。父亲除了医术精湛,他还有很好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熟读文史经典,通晓天文地理,精通书法绘画。  相似文献   

8.
苏轼少年时,博览群书,文才显世。他在门前写了副对联: 读尽人间书, 识遍天下字。 不久,一个老者登门走访,带来一本书,问苏轼;苏轼竟连一个字也不认识,感到很惭愧。于是在对联上加了四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相似文献   

9.
雷一吉 《老友》2012,(9):64-65
前不久,我拜访了一位90岁的老者。见他一副好身板、一脸好气色,我心怀敬意地问:“老兄身体怎么这样好?”老者笑答:“我吃得、睡得、走得、听得、看得、写得。”我向他请教健康又高寿的秘诀,他风趣地说:“如果真有秘诀,我早就高价卖出去喽!秘诀无,感受有。那就是:“念好‘低’字经,欢度第二春。”  相似文献   

10.
张昌华 《社区》2009,(26):9-9
陈寅恪不乏幽默。研究院导师粱启超、王国维曾是帝师.他便送学生们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时,送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回赠一副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横批是“儒将风流”。罗问作何解,他解释说,“你在北伐中官拜少将,不是儒将吗?又讨了个漂亮的太太,正是风流。”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农历癸未年,俗称羊年。羊字在古代和“祥”字相通,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千百年来,羊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还有许多与羊有关的对联趣事,现在略举几副,以飨读者。赵中贵指鹿为马;齐尚书以羊易牛。从前,有一姓赵的太监在齐尚书家园中饮酒,看见一只鹿从台阶前跑过,齐尚书戏出上联,赵对下联。二人彼此会意,抚掌大笑。此联上下均引典影射,符合中贵、尚书地位和姓氏,均称贴切。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这是旧武汉一药店的一副抱柱联。联语既是对购药者的忠告,也是对自己行业的警句。药店里中…  相似文献   

12.
赏联与旅游     
赏联,是老年旅游者识景的一把钥匙。一副好的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寓意深远,句绝意不绝。我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楹联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欣赏:一、状景抒情。此类联句常用诗一般的语言写景状物。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述,抒发内心情感。这类楹联大都即景而作,轻松自如,最能帮助游人识景。如:苏州闲吟亭的一副楹联:“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苏州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前的对联为:“爽见清风明见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皆为情景交融之作。二、怀古励今。这是一类感事抒怀的联句,对特定对象抒发感慨和表达缅怀情思。如…  相似文献   

13.
趣话婚联     
曹祈东 《山西老年》2012,(11):54-54
古往今来,吟咏婚姻者比比皆是,佳联妙对成佳偶,为夫妻间增添几多情趣。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在他的舅舅家住宿,信步到附近的街上,见一家门楼走马灯上题有一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相似文献   

14.
李良才 《老友》2012,(8):57-57
清朝末年,江西莲花县有个叫贺亮卿(字景熙)的秀才,才思敏捷,爱打抱不平,作的对联诙谐有趣。一年春节,县城有家叫“同善会馆”的慈善机构,请来贺亮卿作对联。他深知这家“同善会馆”挂羊头,卖狗肉,贪污成风,于是毫不客气地作了一副拆字联:  相似文献   

15.
广笑府     
《可乐》2010,(5):39-39
心肝都在这里 陕右人好把“竹”字念成“箸”。有一陕右籍的巡抚大人坐在公堂上,对巡捕说:“给我取一竹竿来。”巡捕误以为巡抚要吃猪肝,赶紧出去买了猪肝。他想,既然大人要猪肝,估计也要猪心,于是,又买了猪心。巡捕用盘子盛着猪肝,用纸裹了猪心藏在袖中,进见说:“报告大人,猪肝已买到。”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曾说过:“小学生怕写作文.一是无内容写,让他写的没法写,他想写的不让他写;二是作文写不长,觉得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7.
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杨修之死》选择各种历史资料进行艺术加工,写杨修“恃才放旷”;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写杨“以家世文才自傲”:都认为他被曹操杀死是罪有应得。本文根据曹、杨同时代人鱼豢所写《典略》否定两说,并进一步比较两人的道德品质,认为弱小者既被枉杀于当时,又被丑化于后世,只能为暴君张目,应公允地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妙联妙解     
杨永建 《山西老年》2012,(12):42-42
相传有一年春节,清朝的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悄悄地出宫微服私访。当他路过一个村镇时,见一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乾隆上前一看,不禁勃然大怒,对随从说:"传这家主人出来,问他为何敢如此放肆。"原来,这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神通     
仲利民 《可乐》2008,(12):34-34
家藏万贯,不如出个硬汉。父亲在外很有人缘,大家对他评价很高。在家,我和母亲却烦他,看不惯他一副舍己为人的做派。没考上大学,父亲又不能为我谋得体面的职业,我只好外出打工。临行前,父亲给我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