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日情缘     
每到国庆长假,总有两种情缘:出去亲近大自然,还是把电话拿起来,说:“妈,我要回家?”——旅途和家道,对于生活在异地的中年人来说,是两份都该偿还的账单;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朝思暮想的一种假日情缘。大部分作子女的,总认为给老人们点钱,或买点衣食用品,就算对老人孝敬。说实话这只是我们自己的满足——满足于比那些每到双休日就到父母家“吃公家”,自己不努力、不争气、不愿吃苦,倒像是父母欠下他一辈子似的张口要这要那的子女要好一些。其实但凡经济上能过得去的老人,并不希望花子女的钱:买些花哨时髦的东西,他们心疼…  相似文献   

2.
佚名 《社区》2010,(3):24-24
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有节俭的习惯,他们大多数注重家庭的节约生活;同时,在消费方面也是算计来算计去,生怕从自己的手上浪费一分钱;他们有的还想方设法为子女攒钱。节俭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过度节俭,就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助长一些“啃老族”。做子女的如果看到家里的老人有以下行为,可千万不要任由其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邻居王大爷家订了个家规:凡是节假日子女们回家,买菜做饭洗碗由子女们轮着来,让父母轻轻松松地放个假。节假日与父母团聚是国人的一个传统习惯。然而,一家人团聚在给父母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父母增添了不小的负担。在一些家庭,父母为了迎接儿  相似文献   

4.
孝贵在顺     
肖华 《山西老年》2010,(5):46-46
我有一个朋友,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教书,女儿经商,两个子女对父母都很孝敬,在衣食住行上对父母很是体贴关怀,平时的零花钱也给了老人不少,但老两口舍不得花,总把这些拿去接济困难的亲友,儿子知道后,心想,钱既然给了老人就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说法国是世界上节假日最多的国家,相信没有人会提出异议。双休日、带薪长假、法定节假日再加上其他假日,法国人每年大约有150天不用工作。法国共有11个法定假日,如果假日当天是星期二或星期四,那么这一天可以"带"上星期一或星期五与双休日连休。依照法国现在的《劳动法》,只要在一家企业工作满一个月,所有员工都可以享受带薪假期。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8,(24):33-33
也许有人会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房子的人,养老是没有问题的,只有一套房子的怎么办?其实,有一套房子也一样能够以房养老。为此,笔者还提供了有别于“倒按揭”的五种以房养老方案。方案一:可以采取“卖房”办法筹措补充养老金,但不是卖给外人,而是把房子卖给自己的子女。也就是说,老人可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子女。老人每月可从子女那儿得到一笔退休金补助,而子女也可以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父母的房子,这将更加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辽河 《社区》2008,(21):18-19
据辽宁省有关部门调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老年人精神慰藉如何保障的问题越来越多,甚至有些老年人由于长期精神抑郁而自杀。而不少子女因为事情很多、工作很忙,或者已经给了老人许多物质和可观的现钱,子女们就此认为老人们已经很幸福了,自己也就孝顺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哪里知晓老人面对的是无言的时光和行将逝去的岁月,精神的愉悦更为重要,“闻其钱物不见踪影”或许会更加勾起他们的怀恋情节,更加多了晚年不该有的幽怨。  相似文献   

8.
韩小平 《新天地》2012,(11):42-43
大凡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子女成群。子女是父母的连心肉,父母本应对他们一碗水端平,但个别老年朋友因不能对他(她)们同等相待、同样亲近,结果弄糟了和子女们的关系,有的甚至成了冤家。某省会城市近郊的王老汉就成了这样一个偏心的典型。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是有房有车的富裕户,而三儿子全家如今仍住在老宅的破房中,生活过得并  相似文献   

9.
陈永江 《社区》2014,(12):53-53
随着子女一个个离开身边,老年人心灵上的孤寂感和失落感与日俱增,老人最希望的是儿女陪他们说说话。现实生活中,儿女能陪父母好好唠嗑的很少。有的儿女忙于生让变得不愿与父母沟通,在年老的父母面前无话可说,缺乏感情交流。即使同父母交流也是三言两语,连回家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似文献   

10.
小非 《老友》2011,(4):46-47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呢?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的那样。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有些子女甚至对老人不理不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即便想要维权,也总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现如今,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2011年伊始,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出炉,"常回家看看"将写入法律……  相似文献   

11.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2):51-52
秋高气爽时节,人们纷纷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外出度假或旅游,致使“假日经济”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这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文化消费的传统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公休时间增多,除原有节假日外,又增设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三大“黄金周”,加上每周的双休日,现在我国全年法定节假日约有一百一十四天。  相似文献   

12.
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有节俭的习惯,他们大多数注重家庭的节约生活;同时,在消费方面也是算计来算计去,生怕从自己的手上浪费一分钱;他们有的还想方设法为子女攒钱。节俭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过度节俭,就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月冰 《老友》2012,(7):40-40
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儿女的优秀和孝顺也许是自己一生最大的荣耀和最值得称道的。老年人坐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往往是各自的子女。如果子女优秀,老人就会满面春风,津津乐道,比自己年轻时事业有成还更引以为豪。  相似文献   

14.
三水 《百姓生活》2012,(3):46-47
现在的年轻夫妻,有不少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除了工作压力之外,一对夫妻需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两个子女。父母日渐年迈衰老,“双独”夫妇为照顾老人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如果缺乏彼此的谅解和包容,很容易引起矛盾甚至危及婚姻。有一对原本恩爱的“双独”夫妻,就是为了照顾各自伤病父母累积矛盾。最终导致婚姻破碎  相似文献   

15.
长寿乃世人之心愿。通过愉悦精神、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以延长人的寿命,并非天方夜谭。以下延年益寿“十乐”妙法供老年朋友参考:知足之乐———知足者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也安然,贫也安然,布衣得暖胜似锦;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大鱼大肉固然香,粗茶淡饭更香甜;名也不贪,利也不贫,清心寡欲,宁静致远,知足赛过长生药。天伦之乐———与子女分居的老人,子女要常回家看看,慰藉侍奉老人;老人也要亲近子女,或教诲晚辈,或接送上学,或携孙子孙女逛公园。年节假日老少和睦相聚,共享天伦之乐。这就是常被人戏称的“孙子疗法”…  相似文献   

16.
父母生养子女,关心爱护子女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而子女孝敬父母,养老送终,却不是天性和本能,而是后天接受教育得来的,也就是父母对子女培养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这就是说子女孝敬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培养,当然社会教育和环境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子女孝敬父母视为天经地义,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孝敬父母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过去封建时代的王法家规,把忠孝放在重要位置,孝敬父母成了人们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现在看来有些糟粕的东西应当废弃,如“三纲五常”中子女对父…  相似文献   

17.
李佳徽  王瑶 《社区》2014,(18):30-30
家住山东省青岛市台东街道台东三路的张成信老人,今年76岁。由于疾病缠身,腿脚不灵便,张大爷只能躺在床上打发时日,非常苦恼,子女也被拖得筋疲力尽。听说街道成立了一个“失能老人之家”,张大爷的子女就到这里来咨询。经过工作人员对老人的需求评估后,现在不但会安排“阳光养老事业平台”的大夫定期上门为张大爷做康复护理,而且社区的志愿者也经常上门与他聊天下棋。张大爷的女儿高兴地说:“老爷子能得到专业的护理保健和心理疏导,他的身心肯定都会逐渐好起来,我们一家人真是太感激了。”张大爷所享受到的服务,就是近日在台东街道芙蓉路社区“阳光社工助老服务社”正式启动的“中央财政一市北区失能老人社区支持项目”。这也是目前市北区首个失能老人社区支持项目。  相似文献   

18.
阿峻 《社区》2012,(9):33-34
当前社会,“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其利弊,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如今在“隔代抚养”模式下,孩子发生伤残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对此,老人们有监管之责吗?如果孩子父母离异,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没有法定的“探视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将城市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子女依赖期,是从独生子女离开家庭开始到父母退休为止.这一阶段独生子女在情感上与父母交流较多、在经济上依赖于父母.第二阶段为子女独立期,是以独生子女成立定位家庭和父母退休为起始.此阶段父母对于子女的情感依赖增多,子女在经济和生活照料上对父辈仍有一定的依赖.第三阶段为父母依赖期,此阶段的特征是父母成为高龄老人,在生活照料、经济供给和情感交流上都依赖于子女.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外出给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带来了冲击,老年父母的生活状况以及子女的供养状况也一直是农村家庭研究的焦点。西方理论依据交换和互惠的框架从行为动机和规则本身去理解代际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概念和研究视角,但是对中国的文化与伦理因素关注不够,仍面临着本土化的挑战;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守老人产生原因、自身生活现状、家庭结构和居住方式、获得支持状况以及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但关于子女外出对家庭养老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在具体考量子女外出的影响时,必须从评价主体和标准两个维度出发,综合考量子女状况与父母需求,子女外出产生的养老不充分不一定就意味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今后相关研究仍需要在系统性、全面性、深入性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有所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