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初中生,今年15岁。母亲因生我而去世。虽然父亲为了我没有再婚,但自我上学后,成绩总不能让他满意,他不是打就是骂。前一段时间因为考得不好被打后,我一气之下在外面租了房子居住。却不想在此期间父亲肝病复发,几天后就去世了。我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准备搬回家住,却得知父亲在去世时立有遗嘱说,我不学好,虽是亲生儿子,将来没有出息,房子给我的堂哥晓明。父亲临终前还让亲戚在上面签了字,防止我要房子。我只得再回自己租的房子住。请问,我能继承父亲的房产吗?晓宏晓宏同学:你父亲所立遗嘱部分无效,你应当继承你父亲生前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  相似文献   

3.
马德 《社区》2009,(8):62-62
父亲是个搓澡工。我已经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我也会远远地走开。 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用水冲凉,父亲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  相似文献   

4.
那天夜里天空飘着大雪。我回家的心情迫切,下了火车没有住店,打的回家。司机说少150元不去,这个价格有些贵,可想着这大雪天谁也不容易,便没有再去计较那几十块钱,拿出手机告诉家里我两个小时后到家。本以为车会很快到的,但没想到的是,司机在半路上又拉了几个顺道的,然后又把他们送到家,里拐外拐耽搁了近半个小时。而且这几个人每人都收30元,加上我的150元,这一趟他可没少挣。我生气地对司机说到地方后给100元,司机一个劲对我说好话,让我理解。我心里很不高兴,但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于我到了家,父亲已在大门口等着我,迎了过来。  相似文献   

5.
母子情深     
我的奶奶是山西运城人,姓刘,名字我已不记得了。奶奶在中年丧夫的不幸打击下顽强地挺了过来,独自抚养我父亲和大伯、二伯长大成人。太原战役后我父亲和二伯双双南下,一个去了西藏,一个去了四川。自此一别,奶奶便忍受着长年思念儿子的痛苦,临终也没有等到我父亲回家探望。  相似文献   

6.
浪子寄家书从前有一浪子,多年在外游荡,窘迫潦倒,孑然一身。一日想家,便给他老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父亲老大哥:儿在外日行千里,足不出户,帽如海,袜如江,云衣竹带。如遇顺船,儿将依岸回家。”其父得信以为儿子在外面大有长进,对信中所言不甚明白,便去请了一个秀才破译。秀才问:“你还有个老大哥是吧?”老人说:“有。”秀才说:“信中首先尊重你及你大哥,之后告诉你,他在外靠帮人家推磨为生,生活十分窘迫,帽如海(无边),袜如江(无底),衣服补了又补,补钉叠起如云,裤带断了就打结,已像竹节一样了。如遇上顺船,…  相似文献   

7.
阅读父亲     
父亲是一本无字的书,父亲是一首无言的诗。要读懂父亲,必须用心灵去感悟……阅读父亲,让我领悟到海燕搏击风雨的澎湃激情。我喜欢吟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从阅读父亲二十年的从军经历中,深深感受到,他就是一只勇于在事业的征途上顽强拼博、积极进取的海燕。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无论干什么都喜欢追求卓越非凡。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出色,他经常加班加点。记得有一次,我整整一个星期未见到父亲,我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妈妈告诉我:"你爸爸哪里也没有去,他晚上十二点回来,早上四、五点钟又去上班,这其间你正在熟睡,当然  相似文献   

8.
父亲和老猫     
《新天地》2007,(8)
接到大哥的电话,说是81岁的父亲血压升高,去卫生站输液过程中又出现了心悸,全家打算安排他住院,叫我快点回家。我心急火燎地赶到家里,父亲还是不舒服,但是精神已经好多了,大嫂说因为父亲出现心慌,医生已经给他换了药,我长长松了口气。这才发现父亲养的大白  相似文献   

9.
深藏的秘密     
澜涛 《今日南国》2007,(19):74-75
有一些秘密,谜底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字:爱。我的家在一个小镇,镇虽小,却因有山有水而美丽。当工人的父亲和母亲虽然没能创造一个富足的家,但我和弟弟却都生活得幸福而又快乐。灾难发生在我17岁、弟弟16岁那年,父亲在工作中被砸断了一条腿,家的主要支柱倒塌一根,而这一年,母亲刚刚下岗不久,她变得唉声叹气起来。那年的春节后,16岁的弟弟留下一封信,悄悄地跟随着南下打工的队伍去了深圳。母亲每天都要看上一遍弟弟留下的信,每次眼睛都会红起来。弟弟的信我只看了一遍,就记住了全部内容:"妈妈,没有和你商量我就走了,你别生气。我想过了,给父亲治伤,咱们家欠下了好多债,供我和姐姐两个人上学太难了。我是男孩,应该为你和爸爸分忧。我去打工,一起供姐姐上学……"  相似文献   

10.
谷煜 《社区》2011,(14):16-17
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个10多岁的毛头小子。一天,他偷偷卖了血.买回了一个在当时认为没用的家伙——照相机。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没有哭,只是告诉父亲,自己喜欢摄影。父亲倒也开明,卖掉两头猪。就送他去北京学艺。学成回家,父亲又东借西凑,筹钱为他在县城开了个照相馆,生意很是红火。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了。  相似文献   

11.
父爱无痕     
晚上刚回家,母亲就告诉我,表弟病了——确切地说,是出了一身的水痘。“严重吗?”我放下书包问道。“还好,没你那时的严重……就是他总抓,可能会留下疤痕。”母亲答道。“这样啊……”我说。这么想来,我忽然觉得自己也满幸运的:听说得了水痘的孩子,通常都会因为受不住痒痒,而把痘抓破,以至留下一身疤痕;但我一个疤痕也没有留下——虽然那时我并不比其他孩子老实些。我这样想着,便这样说了出来。“有疤痕啊。”一直在沙发上假睡的父亲忽然插嘴道“,你当时留下了疤痕,而且还是在脸上呢!”我被父亲这忽然插来的一嘴惊愣了,瞪着眼睛看着他:“什么…  相似文献   

12.
倔父犟儿     
《可乐》2007,(10)
高考时,我突发高烧,勉强参加考试。成绩可想而知。我要去复读,父亲不答应,倔犟得像一头牛。8月,我收到专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父亲说:"去报到吧,上了学,还可以再进修。"他态度和蔼,仿佛在哀求。三年大学,平淡得没有一丝色彩。每逢假期,我都不回家,不想面对父亲。  相似文献   

13.
刘克宁 《山西老年》2011,(12):27-27
1959年农历八月十五,学校放了一天假,让学生回家过中秋节。那年,我十岁,正在读小学。我回家后正赶上队里分菜。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只有我和母亲。母亲让我拿了个篮子去分菜,说:“上午队里分了半斤羊肉,看队里分啥菜,回来妈给你做饺子吃。”  相似文献   

14.
郭克秀 《社区》2009,(29):60-60
我和父母虽然同在一座小城,但我和妻工作都忙。回家的时间很少。 周末,我和妻带着孩子回家看父母。两位老人十分高兴。父亲笑着拉着儿子的小手去看刚买的鸟。妻和母亲则进了厨房准备吃的。我帮父亲扫扫院子.然后又修剪了一下花草。晚饭后,我们准备回去,父母送到大门外。看着他们依依不舍的神情,我挥挥手说,“以后争取每个周末都回家来。”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6,(1)
下班回家,发现门缝下面塞了一封信:"我朝思暮想的你,明天上午9点在中山百货大楼前见。"落款是"一个对你心仪已久的人"。我撇撇嘴,把信扔到一边。今天又不是愚人节,谁还开这种没创意的玩笑?我从未收到过一封真正的情书。小时候因为成绩不好,在班里只是一根无人注意的狗尾草。长大后进入信息时代,鸿雁传情的方式早已被面对面的告白取代。我相信自己今生注定与情书无缘。记得以前也曾在愚人节和几个同学合伙炮制情书去戏弄一个女生,惹得她几天睡不好觉……哼,这一招使在本姑娘头上,绝对无效!但几分钟之后,我又忍不住将那封信捡了起来。当然,我只是想看看能不能通过笔迹,猜出这个企图捉弄我的家伙是谁。信上的字迹漂亮工整,寥寥数语却表达到位,看得出写信的人有一定文化和品位。可是,他究竟是谁呢?  相似文献   

16.
高二那年,父亲从乡里的中学调到镇上教书。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惟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通常都在父亲下班前就发车了。为了解决交通困难,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当时正值暑假,几天下来,我骑摩托车的技艺己经很娴熟了,可父亲却始终不能独立驾驶它。那时父亲的补课任务很紧,他提议暂时由我载他到镇上,下午4点半的时候再到约定的地方去接他回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官不打送礼的,但也不尽然。三国时期,魏臣胡质任荆州刺史时,其儿子胡威自京都洛阳去看望他。胡质为官清廉,家里很穷。胡威去荆州既无车马,也无仆人,而是骑着毛驴独自前往。每到客店,他都自己放驴、打柴火做饭。到荆州见了父亲,在马厩中住了十多天。回家时,父亲给了他从俸禄中节省下来的一匹绢作为路费。胡质部下有个带兵的都督,在胡威没有启程回家之前,就请假回家了。其实这位官员并没有回家,而是准备好了衣食等旅途用品在离荆州百里的地方等候胡威,并谎称与胡威同路、结伴而行,时时处处都帮助照顾胡威。走了几百里路后,胡威起了疑心…  相似文献   

18.
父亲洗澡     
儿子满月那天早上,一阵时断时续的敲门声把我唤醒。门一开,父亲“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半只米袋,笑呵呵地站在我面前。父亲一到,岳父全家也相继起床,一个个和父亲问好。我带父亲进房看小宝宝。父亲小声地抱歉:“把你丈人家的早觉搅了,早知道你们还在睡,我在街上再遛达几圈。”我连忙安慰父亲:“不碍事。不碍事。”当父亲看到他孙子那张稚嫩红嘟嘟的小脸,两眼笑成了一条缝。午饭一吃完,父亲便提出要回家。我和岳父母再三挽留他住一宿,可他找出种种理由推诿,拎着蛇皮口袋就向外跑。岳母给我下了最后通牒:一定要留…  相似文献   

19.
《可乐》2006,(11)
亲爱的×先生:或许你会奇怪,这次儿子怎么混成这样,三天没回家了。跟你说哦,你的儿子在我手上,请尽快准备100万给我,或者你还有的话,能不能再多给一点,我也会很高兴。至于你的儿子,我没有欺负他,他叫我在信上这样写,说他其实比较喜欢我这个大哥哥,你秃头又很吝啬,玩具都不买给他。我帮你儿子买了几个变形金刚,还送给他一部脚踏车。这些很贵,除  相似文献   

20.
等我长大了     
硬要骑在父亲肩头,让他给我当木马时,他笑道:“现在我让你骑,长大了我可就经不住你骑了啊!”我一本正经地说:“等我长大了,我让你骑,我驮着你去公园玩儿!”结果,我真的长大了,却别说让他骑,就连好好陪他走一圈公园都没有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