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些长寿老人特别多的地方,总是让人们想前去一探究竟。联合国规定,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100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目前,全世界有5个地方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其中我国就有2个。它们是: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及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中国巴马:长寿人口不断增加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人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人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人和74人,…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仁者寿”。今人说“好人长寿”。然而,人仅靠一个“德”字,还是难保长寿的。科学地说,人们能做到“三净”,才可基本满足长寿的要求。这三净就是:体外净,体内净,心里净。 体外净:即生活要有一个干净的外部环境,包括你的居室、用物、衣服等等,以保证不会有  相似文献   

3.
长寿之道     
王大庆 《社区》2014,(18):50-51
从古到今,长寿—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诸子百家,抑或是平民百姓,都对长寿尊崇和向往。特别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们,对长寿的追求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几乎个个不惜财力、人力和物力,千方百计寻求“长生之术”,有的研制“长生药”,有的勤炼“成仙丹”,有的苦寻“不老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派大臣率领童男童女三千,乘坐华丽高大的楼船,浩浩荡荡,入海寻找仙山,求拜仙人赐不老之方。可是这一去泥牛人海无消息,秦始皇久盼不归,便在阜乡亭附近的海边修建了十个祠堂,遥拜蓬莱仙人,祈求长生不老。最后尚未来得及修道成仙,自己先病死在沙丘。终年不过50岁,落个笑柄遗留人间。其实历数我国从夏禹至清末五百位大小帝王,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仅为九人,比古代人平均寿命还要短得多,真可谓“帝王七十古来稀”。  相似文献   

4.
<正>长寿,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一梦想可以说到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花甲”之年已经低于人们平均寿命,“古稀”之年已经不稀,“耄耋”老人已经大有人在,“期颐”之年也已为数不少。世界上已先后有40多个国家继法国之后,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联合国确定的老龄化国家的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据统计,我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15,(3):2
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目标。为什么有的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不生病,100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终于发现了神奇而科学的“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我国有很多“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广东的三水、浙江的南岙村、新疆的和田  相似文献   

6.
柏树是个长寿的树种,在中国的大地上,那些千年以上的“汉柏”、“唐柏”,像阅历丰富的老人,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爱护。要是有人问:在这些千年古柏中,年龄最大的是哪一棵?说出来你也许会吓一跳:这是生长在西藏的巨柏,树龄有2500岁。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缅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帅孟奇的丰功伟绩之时,也为她寿高103岁成为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寿命最长的人而叹服。她的长寿秘诀何在呢?“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帅孟奇老人告诉人们其长寿的秘诀之一。帅孟奇心胸开阔、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常说,“参加革命,一生交给党,没有什么个人得失。”她把“不与人家比房子大小、比钱拿多少、比职位高低”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她说:“良田千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她把物质利益看得很淡很淡,认为金钱财富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帅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  相似文献   

8.
正水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水约占人体重量的三分之二,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都是在水的参与下才能进行或实现。那到底什么样的水才是人体最适宜饮用的呢?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但水也有好坏之分,好水才是生命健康之源,长寿之本。高加索长寿村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过癌症的地方,就连成人病的发病率都极低,超过100岁的老人比比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长寿村  相似文献   

9.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初.桃花染红了巴盘村绿色的向阳坡道.穿过城市的钢铁和水泥.我来到了世界著名长寿之乡的长寿村——巴马县甲篆乡巴盘村。  相似文献   

10.
陆翔 《山西老年》2012,(2):59-59
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海平原,有一座千年古城——如皋。它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在国际上绝无仅有的处于工业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据统计,在如皋市145万人口中,百岁老人高达230多位,此外,如皋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万多人。  相似文献   

11.
位于廉江市南部北部湾畔的车板镇马踏田村,全村123户628人,主要以捕捞、养殖为主。该村素有长寿村之称,90岁以上的老人16名,其中百岁老人1人。马踏田村风景怡人,村后是个天然的生态公  相似文献   

12.
赵修身 《山西老年》2012,(10):58-58
精神劳困,身体乏困,是人到老年的自然现象。但这种现象也是可以改善与调控的。关键在于学会养生,增强人的体质和免疫力。也就是说:不怕劳困,就怕不会养生。科学家推算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现在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仅有63岁,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1岁上下。日本著名医学专家森幸男博士花了25年时间,走访了25个长寿国家,探访了61个长寿地区,让他明白了同样在长寿地区为什么有的人能长寿,有的人却短命?导致这种差异的决定因素就是一个字——吃。森幸男博士还发现,真正的“长寿饮食”并不神秘,也不是绝对的该吃些什么,不该吃些什么,而是取决于如何将多种有营养的食品搭配起来食用。而长寿的原则又是比较相似的,少食盐,多吃蔬菜水果,多吃鱼类和大豆制品,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等等。但也要因事因人而异。有三位医学专家的养生经验值得借鉴与仿效。张涤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已96岁高龄,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套作息时间表,生活非常规律,心情相当乐观,只吃他喜欢吃的普通食品,但巧于搭配,趋于平衡。身体仍然健康,行走仍然稳当,有时候还要为病人做手术。人们都以为张老只有70多岁。  相似文献   

13.
百岁长寿诀     
《老友》2005,(8)
健康长寿一直为人们普遍关注。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新英格兰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精神、健康状态、家谱、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百岁长寿秘诀。  相似文献   

14.
李应佩 《老友》2011,(12):57-57
有学者对我国部分长寿老人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长寿老人多数具有三个特点,也被称为“长寿三宝”。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有一个地方,那里的人不求仙,更不炼丹,但却人人长寿,它就是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1991年调查显示,巴马90岁以上的老人有270个,100岁以上的有69个,年龄最大的有127岁。百岁老人比率为30.8人/10万,是国际标准的4.4倍,而且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字第一成熟期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文字第一成熟期述要何丹众所周知,自公元前四千年中期至前二千年中期,人类有三种文字先后发展到了能“按顺序无遗漏地记录语言”的成熟水平,它们是: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古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华夏古汉字。这是人类文字的第一度成熟,因而,人们称这一时期为人类文字的...  相似文献   

17.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人口88万。近几年,莱州的长寿人口不断增多,80岁以上老人31278人,百岁以上老人139人,成为环渤海地区首个获"长寿之乡"荣誉的县市。这里的老人心态平和、饮食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一直有着尊老爱老的好传统。  相似文献   

18.
健康新知     
“过午”真该“不食”吗? 一日三餐已是现代人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但近年来网上传言,佛教、道教中都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古人也是深明此道.所谓“午”就是中午11时到13时,因此一天中过了13时就不能再吃饭了.那么,过午不食真的有利于健康吗? “这一说法并不适用于现代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能活到70岁已算长寿,而现代人普遍能活到80岁,这和膳食营养的改善有很大关系.如果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巨大的现代人,在现有的生活习惯下模仿古人,简单地把晚餐从三餐中抹掉,那么人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19.
陈瑶 《社区》2013,(4):27-27
“这面条真筋道,汤汁特别鲜……”日前,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柳翠井巷社区在自家的老年食堂内办起了“最美夕阳红”长寿老人团圆宴,不少90岁以上的老年人正美美地享受着长寿面大餐。“现在老年食堂配送中心正式挂牌启用了,以后社区里的老年人想吃到便宜可口的饭菜就更方便了。”陈大伯一脸满足地说道。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人们在早J。b脑血管病、癌川*各种闪恶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很多过去认为病因不明或神秘莫测的疾病,并(「山于人们过上所熟悉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因所引起,血足和人们生活的环境条件有着很大的x系。辽宁有个长寿村辽宁省辽阳兴隆沟,是个远近闻X的KH村。全村一千多曰人中,超六岁的老寿不就fJ7人,90100岁的老人有22人,80—90岁的老人有122人。人、匕十岁,在这个村fat是不能算作老人的,他(她)们正是上有老,一卜有小的壮年,是家中的I,上劳动力。一进兴隆沟,映入眼帘的是满口的欢对,碧快的大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