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晚清词家况周颐把纳兰性德誉为“国初翁一词人”,又认为“作词至于成就,良非易言……凡成就者,非必较优于未成就者。若纳兰容若,未成就者也,年龄限之矣”。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下了三百几十篇优秀的词作,足以垂之久远。但他没有来得及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也未为后人留下系统的词论之作。他的创作理论散见于他的一些诗文里面,也渗透于他倚声填词的创作实践之中。而发掘他的词论,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纳兰词时必须予以探讨的课题。一近来不少论者注意到了纳兰性德的一首题为《填词》的七言古诗:  相似文献   

2.
张世斌 《江淮论坛》2005,(2):171-173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中引人注目的一位满族天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被并称为“清初三家”,而朱、陈二人都曾提出了自己明确的创作理论,并开创浙西、阳羡二派。纳兰虽未开宗立派,但其词学见解、思想在诗、词、文中亦多有涉及,而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将重点论述纳兰词学思想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国初第一词人”之誉的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吏上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家。毫无疑问,古老的汉文学传统、同时代汉族文人的思想和作品风格,影响和规范了纳兰词,但纳兰性德毕竟是满族人,又生活在满族“初入中原”时期,我们不能忽视清初满族的精神气质、心理内涵对纳兰词个性形成的重要意义。本文尝试性地以纳兰性德的满族文化背景为依托,联系其个人的处境、心理等因素,探索纳兰词的个性之源。 纳兰性德出生的1655年,满族入关刚过11个年头,顺治亲政仅仅4年,虽然政局早就明朗,满族对整个中国的统治已成定  相似文献   

4.
纳兰词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十二年,年仅十九的纳兰性德投书客居潞河的朱彝尊。这时,朱彝尊主持编选的《词综》已在上一年着手,他与陈维崧合刻的《朱陈村词》更是早就蜚声朝野,而纳兰的《饮水词》要过四年后才正式刊行。名动天下的竹垞与陈髯恐伯不曾想到,就是这位少年公子,日后在清初词苑会成为与他俩鼎足而三的又一名家。纳兰性德曾被推许为“国初第一词人”,这未免过誉。不过,当朱彝尊与陈维崧双峰并峙,从康熙直至嘉庆年间的词坛风尚,不是追慕姜(夔)张(炎)就是学步苏(轼)辛(弃疾)的时候,唯独纳兰能以自然深挚的情致和婉丽凄清的风格别开生面,另辟蹊径。至少应该说,他是清初在朱、陈而外独树一帜的词人。纳兰词生前就享有盛誉。“内家争播管弦声”,这是姜宸英在纳兰三十寿辰时的赠句;“家家争唱饮水词”,这是纳兰病逝十年后曹寅追怀的诗句,都说明纳兰词脍炙人口的盛况。纳兰身后以迄清末,评价纳兰词者不乏其人,虽立论或有轩轾,都不能不承认纳兰在清初词坛的特殊地位。无疑他是清词中兴运动中具有影响的作家。这里,我们想就纳兰词评价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哀感顽艳的纳兰词——兼论纳兰词构成的“文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于清初的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公元1655—1685年),字容若,初名成德,后避讳改曰性德。本文拟从情爱角度蠡测纳兰词;并对纳兰词构成的“文学现象”,作若干探研。 一 学人评述纳兰词,谓其“词以小令为佳,得南唐李后主意”(《关陇舆中偶忆编》)。此说甚有见地。《饮水集》开篇第一首《忆江南》即可作证。忆江南》云: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是默默的相思?还是无名的哀愁?读者尽可浮想联翩。“小立恨因谁”正从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诸语化出。  相似文献   

6.
孟洋 《北方论丛》2012,(3):21-24
王国维《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说,并推崇纳兰性德为有清一代"独得意境之深"的重要词人。王国维不仅于词学批评上对纳兰抱持赞赏与接受态度,而且在词体创作方面也接近纳兰,尤其以袭用纳兰词中"人间"意象为其创作接受的鲜明标志。二人赋予"人间"意象以丰富深邃的意蕴内涵,既有对男女爱情的讴歌,也有对历史兴衰的忧嗟和对世态冷暖的鞭挞。王国维从纳兰词中汲取了丰厚的创作养料,同时也激活了纳兰词中富有时代特性的生命细胞。  相似文献   

7.
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不仅同出徐乾学门下 ,同为康熙待卫 ,还是知已之交 ,有唱和之作 ,又有学术交流 ,故而曹雪芹完全有可能将纳兰的诗词烂熟于胸 ,并在《红楼梦》中反映出纳兰性德营造的独特美学意境乃至遣词用字以及融合汉满文化的特殊价值取向。进一步开展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等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不仅有助于推进“兰学”的发展 ,还有助于“红学”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在康熙朝一度盛行,清中叶纳兰词逐渐被遗忘,直到晚清才重新获得王国维等词家的重视。民国前期况周颐、梁启超等人对纳兰词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批担任学校教员的学者通过校园授课、社团演讲等方式宣扬纳兰词,同时报刊业的迅猛发展也催生了许多研究专论,纳兰词价值得到广泛认可。民国后期纳兰词在文学史书写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大众读者中受到普遍欢迎,关于纳兰词的研究成果有深度、成体系,纳兰词的经典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9.
一纳兰成德是位大词人,自清以来,文坛评价之高竟达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令人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提到他的诗。实际上纳兰不但写过诗,而且在《本传》上还说:“性德善诗”。他的老师徐乾学在《纳兰墓志铭》上说的更具体:“(纳兰)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他的好友张纯修说:“其诗之超逸,词之雋婉,世共知之。”可见纳兰诗与纳兰词在当时还是并誉的。康熙三十年出版的纳兰《通志堂集》,其中有诗四卷,三百五十四首;词四卷,三百零九  相似文献   

10.
刘立祥 《船山学刊》2008,(3):181-183
周密是宋末元初著名的词人。有词集《苹洲渔笛谱》、《草窗词》等作品传世。本文就其词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贡献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大胆地肯定了他在音律、语言的铸熔、用典方的成就。也指出了其在构思、感染力、描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一《香严词》何所指纳兰容若《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汪珊渔刻《纳兰词》,此词有副题:“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近人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称:“按龚芝麓有香严斋所著词曰《香严词》。龚尝有《蓦山溪》‘重来门巷,尽日飞红雨’二句,为当时所传诵。观容若此词,似不胜重来之感。”  相似文献   

12.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调寄《长相思》的绝妙小词,曾受到晚清词曲研究大师王国维先生的激赏,说它描绘出近乎“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等著名诗句所概括的“千古壮观”,称誉作者纳兰性德(1654—1685)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有《饮水词》、《侧帽词》、《通志堂集》等行世。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上占有突出地  相似文献   

13.
《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1998年2月第2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笺注》)是第一本将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全部注释的著作。它以冯统《饮水词》所收348首为依据,按爱情篇、友情篇、塞上篇、江南篇、咏物篇、咏史篇和杂感篇七大类分类编排,于每首词后先作“说明”,后出“注释”。“说明”类似简评,颇中肯綮,给人启迪。“注释”则大多精当准确。然而,笔者捧读《笺注》时发现  相似文献   

14.
钱大昕作为乾嘉时期的一代通儒,不仅在经学、史学方面成就斐然,而且兼擅诗、词方面的创作与评论。《嘉定钱大昕全集》收其《潜研堂诗集》与续集,但未见词作与词论。现从汪棣《春华阁词》所附诸家同作、题辞以及《昭代词选》《国朝词综》等选本中辑得钱氏词作四首,存目两首;另从邵玘《花韵馆词》的卷首题辞以及《練川五家词》所附的评点中,辑得钱氏词论若干条。钱大昕填词清朗疏快,不堆砌典实;论词则持平两宋,兼收众美,体现出通达开放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刘德鸿清代诗词大家纳兰性德的婚恋问题,是纳兰研究者与其诗词爱好者共同关心的焦点之一,尤其是相传他所恋之女入宫为嫔妃,其事有耶无耶?其人身份经历若何?成为一桩迷案。本文试分人宫之说的由来、《赁笔记》所载不可信、性德所恋之女...  相似文献   

16.
也许是受王国维先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点的影响,“宋后无词”说颇为流行。因此,对清代词学的研究,也一向偏重词学理论而冷落词的创作。即使有论及词作的,也多集中于朱彝尊、纳兰性德等个别大家。这种偏颇的格局,直到九十年代初,才由严迪昌先生《清词史》的出版打破。继此之后,关于清词研究的专著,唯见叶嘉莹先生的《清词论丛》和张宏生先生的《清代词学的建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以下简称《建构》)。考虑到这一学术背景,张著的问世,无疑是清代词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建树。对研究对象价值、特征的总体认识,通常是学人在…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是清代的重要词人,王国维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提起纳兰性德,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件趣闻。在清代,有人说《红楼梦》的贾宝玉,实即纳兰性德。还说金陵十二钗就是影射纳兰性德的十二位朋友。言之凿凿,颇堪发噱。不过,在这无稽之谈里面,有没有包藏着合理的内核?曹雪芹会不会把纳兰性德一类人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纳兰词风的形成是因"初入中原,未染汉人气息,故能真切如此。"事实上,纳兰词学成就的取得恰恰得益于他与汉人,特别是与江南文人的交流。在其词中,他不仅屡提江南地,且常写江南景,同时不断地抒发与江南文人间的深厚情谊,这些均在证明他已染汉人气习,汉人的习性情趣、诗文风格对纳兰词成就的取得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恋人“入宫”问题商榷刘德鸿拙笔《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①(以下简称《释真》)发表后,先后看到了马乃骝先生的《饮水诗词研究拾零》②和《读饮水词札记》③两篇大作,并按马先生文中所示,拜读了姚崇实先生的《纳兰性德婚姻略考》④。马姚二先生于...  相似文献   

20.
顷阅张伯驹、黄君坦两先生选编、黄畲先生笺注之《清词选》(中州书画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以《疆村丛书》内《词莂》所采词人为主,加以扩充,计共选录有清一代词人六十八家之词作一百六十一题一百七十八首。且附撰有作者小传,各词皆予注释,并摘录有关轶事、词话,加以笺评。其中于文廷式之词作,颇予重视。盖统计是编之中,各家词作入选之数多寡不等,除朱孝臧、蒋春霖两家最高各六题六首之外,入选五题五首者仅七人,(朱彝尊、纳兰性德、厉鹗、邓廷桢、龚自珍、王鹏运、文廷式。另四人陈维崧、张惠言各四题五首,郑文焯三题五首,周之琦二题五首。)而文廷式得列其中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