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古藏文文法《sum rtags》和可以代表一定历史面貌的书面语以及词书来看,古代藏语动词有陈述和命令两种式。陈述式有未来、现在和过去三时,还有自动与使动(或名他动)相对立的以及主方与宾方相对立的态。都用屈折形态表达。三时主要用不同的前置辅音表示;过去时除用前置辅音外,还用后置辅音表示。后置辅音有s和d两个.  相似文献   

2.
格什扎话主要通行于四川省甘孜州的丹巴、道孚等县,又称“尔龚语”,“霍尔语”、“道孚语”等。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数语言有复辅音,但是,复杂程度差别甚大,发展变化也极为不平衡。从反映7世纪左右的藏语书面语来看,古藏语复辅音十分丰富,有二合、三合,乃至四合。现代藏语诸方言则普遍简化,只有安多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复辅音  相似文献   

3.
藏语传统辞书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而且在词目编排时采用了许多与其他语言的辞书截然不同的方法。早期的《翻译名义大集》等综合类辞书及《藻饰词论·长寿藏》等词.藻类专业辞书,均使用了按语义分类词目的类序编排法。随着藏语正字辞书的出现,编纂者开始采取以字母表为顺序的词目编排方法。到1434年强巴林巴·索朗朗杰在编纂《词语分别显明庄严》时,已经使用了非常严谨地按字母顺序编排词目的方法。另外,藏语传统辞书在编排词目时还运用了数序编排法、前置辅音编排法、上置辅音编排法、元音顺序编排法等藏语辞书独有的词目编排方法。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书写系统是非字母的,因此用汉文去表示一种与汉语语音有明显差异的语言有一定的困难。七世纪至九世纪时汉语和藏语的一个重大差异是藏语有复辅音声母,而那时汉语没有。分析汉语如何音译这种复辅音,找出音译的规则以及揭示根据汉语音译恢复外来词原貌的种种困难,将是一件有趣的工作。反过来,藏语音译汉语词却没有什么困难,这方面已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特别是罗常培。劳费尔、伯希和以及罗常培对823年两种文字碑文中汉语音译的西藏人名已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语言学者认为,瑶族勉语(通称盘瑶语) 没有复辅音〔pl、Kl〕,因此,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峒乡的“勉”语语音为标准音设计的《瑶文方案》没有反映它们,这似乎是正确的。可是最近有些语言学家深入凋查,发现盘瑶话有复辅音。所谓复辅音,是指塞音音素〔p、K〕和边音音素〔l〕紧密地结合在一块儿构成的复合辅音〔pl、Kl〕,也叫塞边声母。中央民族学院陈其光副教授带研究生到金秀瑶族自治县调查实习时告诉我:“励语有  相似文献   

6.
壮语辅音系统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浊塞音清化;复辅音简化;r声母向l声母转化;塞擦音逐渐产生和完善;送气声母在北部方言逐渐萌发产生,而在南部A-言则逐渐走向完善;塞音韵尾-p、-t、-k和鼻辅音韵尾-m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7.
作为康方言一支的玉树话在长期的发展当中打破了藏语传统语法的一些规则.元音i和u融合;辅音的读音也有所变化;后缀音节变化,主要是弱化以及下加音素ra音的消失.  相似文献   

8.
张建民 《中国藏学》2011,(2):231-238
夏河藏语是藏语安多方言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土语群。由于夏河地区的藏族人民与周边的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群居杂处,语言互借的情况较多。文章从借用方式、发音、词序等方面论述了夏河藏语中汉借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夏河藏语中的汉借词与汉语西北方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藏语复杂声母系统及复杂演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属语言或方言之间虽然有相当严整的语音对应关系,但实际读音的差别之大往往又超乎可能的音变设想。所以我们经常很难解释共时平面上语言或方言的差异现象。语言研究中曾探索过各种音变模型,如同化、异化、换位等等,然而这些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解释行为复杂的历史音变现象。从汉藏语言来看,包括汉语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原始形式都呈复杂的声韵结构形式。例如藏缅语的藏语安多方言、道孚语、嘉戎语的声母可能由二合、三合乃至四合辅音构成,这样复杂的形式其历史演变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0.
北魏统治民族的名称“拓跋”,北朝时东罗马帝国史料所记东方的Tαυγáστ(Taugast)国,各种突厥语文献中与中原王朝相联系的称谓Tauγa?,以及宋辽金元时代的“桃花石”(“絛贯主”)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讨论多年的老问题。国内外既往研究相对集中于对“拓跋”与“桃花石”语义的探讨。以伯希和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主张“桃花石”的语源为“拓跋”,并以“辅音互置”现象解释“桃花石”与“拓跋”两名读音不谐的问题,而对于辅音互置究竟发生在哪种语言中和哪个传播环节则未置一词。本文通过对“拓跋”异译“秃发”的举证,说明即便“拓跋”名称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过辅音互置,也并非发生在拓跋语中或记录此名的汉语中。作者特别注意到突厥语中的辅音互置现象,即词中两个辅音互换位置后,词义仍保持不变。辅音互置在古突厥语时代已存在,迄今仍广泛存在于各种突厥方言中。“桃花石”与“拓跋”两名读音不谐的主要原因,是词中唇辅音或合口元音与颚辅音之间的互换。针对这一点,作者将克劳森词典所有词中含唇辅音或合口元音与颚辅音组合的词全部检出,以统计数据证实,操突厥语的民族有将词中唇辅音或合口元音置于颚辅音之前的趋向,说明“拓跋”名称在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的音节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的异同。本文的研究,首先是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对比,主要由四个部分支撑下来:第一,维吾尔语音节组成与特点;第二,西班牙语音节组成与特点;第三,部分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对比;第四,基于音节对比的分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维吾尔语有八个元音,西班牙语有五个元音,而西班牙语中的五个元音在维吾尔语中都有。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没有舌尖元音。2.西班牙语中可以有二合元音与三合元音,维吾尔语音节则没有。3.维吾尔语和西班牙语有18个相同辅音,维吾尔语中的6个辅音在西班牙语中则没有,西班牙语中的14个辅音在维吾尔语中没有。相对维吾尔语来说,西班牙语中有较多的浊辅音。4.维吾尔语和西班牙语音节中不能没有元音,辅音不能单独构成音节。西班牙语中有流化现象,维吾尔语中则不发生流化现象。5.西班牙语没有摩擦音与非摩擦音,维吾尔语则没有牙齿摩擦音、腭鼻音、卷舌鼻音"?"、卷舌边音"?"。6.维吾尔语和西班牙语都有元辅音组合,西班牙语的元辅音组合则很少。本文通过现代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比较,根据两种语言音节上的异同点,提出两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一是讲解音节知识;二是根据音节知识讲解具体的语言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2.
叶南  斯琦 《民族学刊》2017,8(2):71-76,119-121
嘉绒语是一种保留了古代藏语面貌的独特语言:复辅音极为丰富,复辅音可以在元音前也可在元音后(CCCVCCC),无书面语.嘉绒谚语以特定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族群的文化认同,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开始,嘉绒谚语的生存和传承环境逐渐丧失了土壤和空间,嘉绒谚语在年轻一代中也正处于这种状况.以笔者所调查的米亚罗为例,当地的青年人大部分人不会嘉绒话,这就意味着嘉绒话呈现出濒临消失的趋势.因此,用国际音标记录嘉绒谚语,研究嘉绒谚语的文化元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才华  群诺 《西藏研究》2023,(5):151-158+164
现代藏语动词分类方法侧重于藏语信息处理需求,没有充分考虑藏语本身的语法特点和理论框架,很难与藏语传统语法相统一,甚至相去甚远,加之分类标准不一,难免出现交错现象。三个基本动元的动词分类方法,通过描述动词的基本配价数目及其语义兼类间的关系,揭示了格语法与配价语法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继承了藏语传统语法的根本思想,而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传统分类体系,更好地体现出动词间的句法、语义差异。此方法能够自圆其说,能做到“不杂、不重、不漏”的分类基本要求,并且能够合理解释藏语“语义兼类”现象。  相似文献   

14.
谈谈藏语地名汉译用字的问题耿显宗一引青藏族是青海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全省其他各县亦有散居。全省地名中藏语地名约占...  相似文献   

15.
新书浏览     
《藏语安多方言词汇》华侃主编  1 6开  2 98页  3 0 0千字 平装定价 :2 5.0 0元 甘肃民族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第 1版  ISBN7— 542 1— 0 82 4— 7/H· 45(民文 ) 责任编辑 :看照加本书系甘肃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藏语的资助研究项目。编者从长期的藏语文教学与研究中 ,根据安多方言的语言特征 ,选择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六个点 ,即半农半牧区的夏河、同仁 ,农区的循化、化隆 ,牧区的红原、天峻 ,还列出了拉萨话 ,共汇集有 2 1 2 1个包括核心词在内的常用词 ,以国际音标记音。全书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词汇概述 ,介绍了安多藏…  相似文献   

16.
敬语体现出藏语的高度文明,它是藏族人民饨朴、善良、谨虚、礼貌的美好心灵的再现,也是人们亲切交谈、友好往来的必要手段。通过语言的表达,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高低,也能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我们提倡语言美,就藏语而言,则是提倡人们多使用亲切、优雅的敬语。由于敬语在藏语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已有学者对敬语作过某些论述,本人在学习和使用藏语的过程中,也发现藏语中的敬语确有其独特的功能意义,有其自身的构词规律和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写此拙文,谈谈对敬语的初步认识。一、敬语的特点藏族…  相似文献   

17.
一、序言 本人在整理藏语佛教经典时,从最简明的脚本即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中发现了一件文献,在其批注中称《梅檀瑞像传人中国记》是由回鹘语翻译过的。实际上,我是1984年前后通过白井博之氏的介绍认识和了解该文献的。当时,白井氏是龙谷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的学生,在他手中保留有4篇原稿及译文,他认为其中有“很多以藏语形式存在却又无法用藏语翻译的外来语”。  相似文献   

18.
李永斌 《中国藏学》2016,(1):195-204
拉萨社区的调查表明,汉藏语码混用现象存在于汉藏双语人群,体现了下意识混用、追求语言简洁和准确感、委婉和风趣意味、话题顺应等语言风格,是汉藏文化接触中的吸收和交融,并主要源于表达自然的需要,与文化教育和职业家庭等背景、学术科学语码使用、体现合理和权威、补充或强调某种意义等相关。汉藏语码混用范围不广,只在词汇插入、语用功能上有比较意义,能够反映说话人的相关社会特征,尚无藏语本身结构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藏语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析江荻1.1藏语的发凡大概是很久远的事了。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王松赞干布一统雅鲁藏布江流域时,其祖先已有32代之期了。约始于公元前110年左右。当然,由于缺乏古代书面文献,远古的这段语言原始面貌已不可考,但是设想藏语远古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藏文字符除了字母类符号,尚有大量其他文本符号,这些符号的名称、性质与功能历来未作勘定,积疑甚多.藏文文本符号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藏文(本体)字符、梵源藏文字符、其他文本图形符号.藏文字符专指藏文创制时期以及藏文历史应用中依据语言变化所创制的符号,通常所说的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以及相应变体都在此列.除此外,藏文数字符和标点符号也可归入此类.梵源藏文字符是通过新创藏文字形表示藏语中没有的梵文读音形式和文字形式的字符,形成了所谓的藏(文)化梵文字符.其他文本图形符号包括藏族自身创造的图形以及来源于梵文文本的图形,其基本特点是不表达语言声音,仅表示某种文本形式意义,或者以图形方式指示事物的意义.这类符号有吟诵示意符、吟诵会意符、占星符、装饰符,等等.以上藏文字符大多已收入ISO/IEC国际标准藏文字符基本集,对字符的分类有助于进一步展开藏文计算机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