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华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方案陆续出台,一些高校将陆续突破教育部规定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得超过5%”,适当扩大自主选拔录取人数。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12):103-108
高校自主招生既是行使政府招生权的公权力行为,又是行使高校自治权的自主行为。高校自主招生涉及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进而影响公民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为防止高校滥用自主招生权损害教育公平,应当对高校自主招生进行硬法与软法的双重规制。高校在行使政府招生权时,应受到国家硬法的规制;在行使高校自治权时,应受到软法的约束。这样,通过硬法与软法的双重规制,达致既有效实现高校自主招生,又保障公民高等教育平等权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四个阶段对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并从扩大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校多元化选拔人才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必要性.在分析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利弊的基础上,认为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建立法律保障和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并完善体现自己办学特色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教育部进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高校自主招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这一政策出台、实施过程的分析,反思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自主招生政策的继续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与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招生的制度设计基于理论上的超越纯"绩效主义"、从科学主义走向人文主义以及教育选择的主动性与适切性,它的实施具有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体现高校的特色与需求以及人才选拔的综合素质目标等目标意义.但是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在实施中也透视出一些问题,如高校人才选拔标准的趋同化、自主招生在现实中被异化以及导致新的教育公平问题等,需要在不断探索中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关春兰 《云梦学刊》2016,(4):142-145
中国推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给更多考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公平性问题层出不穷。2014年开始了新一轮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此次改革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在资格认定、考试时间、考试成本、录取区域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均有所完善。但是我国的自主招生制度正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自主招生制度走向成熟,需要立足保障教育公平,设计能真实、客观反映学生能力与潜质的多元录取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多方利益体制衡机制,并针对自主招生的特长生制定特色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家庭资本对于子代教育获得的影响是自主招生场域中的一个典型现象.在自主招生场域,优势家庭资本成为自主招生考生群体的显性特征,自主招生制度为家庭资本的运作提供了可作用的空间,从而家庭资本对子代教育获得的影响力得到了彰显.自主招生应从制度设计上进行改革,创新多样化的思路来兼顾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以从根本上提高自主招生制度的公信力,推进教育公平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生源质量一直以来是各个高等学府所重视的问题。文章立足生态学,以生源质量所具有的生态性作为研究的基础和切入点,提出应加大力度推广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注重生源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们能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借鉴什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若玲 《东南学术》2007,(3):156-160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考不断朝多样化方向改革,但受传统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所牵制,多样化改革遭遇了公平与诚信危机.作为多样化招生制度的典型代表,以及高等教育的强国与大国,美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可以成为我国高考多样化改革的重要参考,我们可以从其入学机会公平、录取指标多元、招生高度自主、计划灵活多样等方面得到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校招生制度关系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对国家未来的命运举足轻重;高校招生又关系千家万户,从而影响到社会能否和谐.文章认真回顾了我国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至今高校招生法律依据的变化和发展,从法治角度阐述了我国高校招生改革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高校招生制度关系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对国家未来的命运举足轻重;高校招生又关系千家万户,从而影响到社会能否和谐。文章认真回顾了我国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至今高校招生法律依据的变化和发展,从法治角度阐述了我国高校招生改革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逐步走向依法自主办学。成为独立法人的高校基本上脱离了旧有的种种行政管理的约束,但同时高校的决策、执行和操作也承担着比历史以往时期更大的责任。高校的招生就业等工作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关注高校、监督高校的呼声和愿望越来越强烈,致使学校面向社会的责任加重。  相似文献   

13.
高校招生采用市场营销策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和高校扩招后的必然选择。高校招生应面向市场,运 用品牌策略、广告策略、现场推广策略、奖励策略,以及在招生中提供高品质服务等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陆炎亭 《中文信息》2022,(1):177-179
随着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高校招生宣传工作逐渐进入了一个更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新时期.本文结合拉斯韦尔5W模型,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这五个方面,对当今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做出分析,试图为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提供参考,并针对当下招生宣传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腾  苏强 《浙江社会科学》2023,(6):98-105+159
基于政策创新与政策实施视角,利用政府强基计划政策文件、高校招生文本和录取分数,采用质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混合分析法,对强基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研究发现,高校自由裁量权是关于强基计划认知与行动差异的关键变量,具体体现在政策预期与实际效果上以及不同执行主体间;通过与之前自主招生政策的比较,强基计划在人才选拔与培养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尤其体现在特色化、高端化、国际化、复合化的培养模式上;不同省份在强基计划与普通招录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存在差异,尚无法准确判断强基生源的优劣。就长远而言,强基计划需要从政策创新、政策实施与政策评估层面加以优化,厘清政府和高校的职能边界与权责,完善招生办法、考核内容和形式,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招生和就业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招生和就业从表面上看仅在时间上就相差四年,实则不然,它们在任何时候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相互依赖。文章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角度来看高校招生的举措,并分析高校就业对高校招生存在什么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中央政府实施"扩招"政策以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大学生599万;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安排629万人;日前,教育部确定了2010年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57万人,这与1998年高校108万的招生人数相比,足足增加了6倍。相应的,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依法治校已成为必然趋势。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制化即“招生法制化”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明确“招生法制化”的意义及其对招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将招生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确保高校招生工作的健康、有序、高效和公正,对于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庭科技》2002,(6):40
3月11日,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发出通知,严禁高校招生乱收费。高等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继续稳定在2000年规定的水平,不得提高。通知要求,学生公寓住宿收费标准控制在每生每学年1200元以内。公寓内床上用品一般应由学生自主采购;学生住宿的条件和标准应由学校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国际汉语热不断升温、各高校留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等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及世界先进国家的留学生招生工作的模式及特点,阐述了当今中国高校应如何结合国情、校情进行策略性、计划性、长远性的留学生招生工作,以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