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双性同体”观为切入点,审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通过对历史与文学史、男性与女性的对立的思考,大胆解构传统男权社会与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超越性别对立与限制,重构女性价值观,并提出了理想的创作心态与人格:“双性同体”。本文试图揭示并评价伍尔夫“双性同体”观在女性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双性同体的角度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主人公维特兼有双性心理:既有男性之理性与坚韧,也有女性的感性与忧郁,而且女性心理的强度甚至超过了男性心理,这就必然导致维特之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创作实践中,通过在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上的突破性书写,大胆解构了男性价值秩序,建构了女性主义叙事的新模式.在她笔下,爱情、家庭模式的改写,女性角色对传统的突破,以及摒弃性别歧视,超越性别对立的双性同体幻想,显示出女性写作的反叛特征.通过隐含于角色与情节的反叛,伍尔夫改写了男性权威,释放出女性能量.  相似文献   

4.
王晓骊 《学术论坛》2007,(3):160-164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男子而作闺音”的内在心理动因;其次,寄托比兴的文学传统又为这一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合适的“伪装”;最后,由“双性同体”带来的性别融合成就了唐宋词人的文学创造力,使词获得了与诗歌并辔同驱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开焱 《江淮论坛》2008,(1):159-164
中国古代一位重要大神颛顼一向被认定为男性,但他在内里其实具双性同体的特征,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变褪成了纯粹的男神.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大神都具有这种特征,这种双性同体的特征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丰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武是中国古代男性气质的核心,是男性气质的重要体现。宋明话本小说中的男性气质书写呈现出了明显的偏重性、阶段性,实为一个持续构建的动态过程,与不同阶段的文化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联;而女性气质书写乃至女性形象塑造则更进一步地受制于男性意愿,在相当程度上实为基于某种男性需求而对当时的男性气质、男性形象所做的有益补充,是为男性意愿下的进一步"被书写"。受制于文化形态的男性气质书写、男性形象塑造与进一步受制于男性需求的女性气质书写、女性形象塑造彼此搭配进而构成了这一时期文本表现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性关系模式,并在两性关系的构建上体现出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选择与男性意愿。  相似文献   

7.
几乎所有的女性主义者都认识到,二元对立与男性中心的文化体系是束缚女性解放的最大绊脚石。但她们从强调男女平权、反对生物性母职,到欣赏双性同体的人格建构,甚至建议以女性中心替代男性中心的女性解放设想,都陷入了二元论的泥淖,从而无法抵达女性解放的目标。当代生态女性主义者和人类学家吸收了生态学的智慧,借鉴了史前文明的绿色精神,主张遵循生态整体性和生命平等的原则,创立一种消除一切对立、歧视和压迫的新型人际伦理关系——伙伴关系,从而致力于建构和谐平等的绿色生态社会关系模式——伙伴关系模式,以谋求女性乃至整个世界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8.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萨拉·朱厄特的代表作。随着女性主义等思潮的兴起,当前评论界更多地关注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坚强、独立女性。事实上,朱厄特并没有忘记男性,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不但有传统、刻板的男性,也有觉悟和可拯救的理想男性。正是通过对这些男性的刻画,作者不仅表达了她对男性的关注,更表达了其对男性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基于此,借助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探讨朱厄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对男性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通过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性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对理想男性气质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新小说的双性气质成就了它的繁荣,其中的女性话语气质,是近代文学被边缘化后,文学的游戏观念得到发展的结果.新小说中期开始的非政治化转向,呈现为一种女性化的文学特征,最终以鸳鸯蝴蝶派文学的盛行为标志.它不但是对文学中性别资源的调动,还发展出文学现代化的另一种走向,形成了现代文学的一个非主流传统.  相似文献   

10.
李倩  陈兵 《江淮论坛》2013,(2):176-181
双性合体是人类文学的母题之一。作为有着强烈性别意识的一类作家,女性科幻小说家们在自己的幻想作品中都摈弃了双性合体中的男权意识,对双性合体进行了女性主义的阐释,表达了她们两性和谐平等的乌托邦理想。本文以三位典型女性科幻作家的双性合体思想为切入点,分析其代表作中这一理想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梳理出双性合体思想在女性科幻作品中的流变,认为双性合体思想因为这些女性主义文本的演绎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具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双性同体”是妇女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除两性差异的良好途径,两性可以任意选择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摆脱强加于男女两性的束缚,获得个人自由,走向两性和谐的理想状态。今天,她的这种观点仍不失为寻求妇女解放、男女和睦相处、世界充满温情的出路。本文仅从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来解读她的“双性同体”理想及人生态度,对妇女解放的出路做些反思。  相似文献   

12.
赵迎 《东岳论丛》2012,33(5):31-34
作为“以塑造男性角色、观照男性世界、思考男性本质而著称的男性作家”,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对于女性的态度一直是评论界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以海明威的小说《伊甸园》为例,通过分析海明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旨在阐释海明威不是一个对女性世界麻木不仁的作家,也不是一个所谓的男权崇拜者,他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并在解决两性冲突问题上做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都市美形男"这一社会时尚风潮愈演愈烈,对传统男性气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男性气质的重建之路.在这一过程中,以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相互融合为核心的双性化构想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染是当代女性意识比较突出的作家。她的文本多刻画双性对峙的格局,女性把男性当作自己的对立面。然而,男性的存在是无法回避的,陈染必定要面临在男性世界中由此而带来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15.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小说代表。本文从隐喻的角度出发,用隐喻这个传统的概念,来解读这部作品,分别从白雪公主这个人物在巴塞尔姆笔下和在格林童话里两个形象的隐喻,保罗与青蛙之间的隐喻以及红色的毛巾与红浴帘的隐喻这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和总结了该部作品中的女性主义道德伦理观。在后现代女性呈现出的自由与平等观,左右着女性对道德伦理的评定,分析《白雪公主》中的女性主义道德伦理观,使得巴塞尔姆的这部作品就呈现出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也让该作品成为现代文学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广告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交流方式.在成功有效的广告中,广告创意者利用一种策略 -- 隐喻性表达把广告需传达的信息概念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本文以一定相关广告知识为背景理论支持,以"隐喻性思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论证视角,通过对广告语中隐喻的分析,提出广告中的隐喻性表达是展示人类隐喻性思维的最佳例证之一.而广告中的隐喻表达既反映了广告创意者对信息概念的独特创造性思维,也为广告信息受众对隐喻表达做出概念整合达到理解目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章婷 《齐鲁学刊》2007,(1):88-9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人类通过其他具体概念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认知过程中,汉民族通过多种意象图式对时间概念进行建构。汉语中的时间概念隐喻分为时间是空间;时间是实体;时间是金钱。形成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三种隐喻方式。汉语时间概念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概念语法隐喻是Hatt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隐喻是将一个常见的语法形式隐喻为另一种语法形式。语法隐喻的创始人I-1auiday指出,对人类经验意义的描述在语法层面上有两种形式,即直白式和隐喻式,概念语法隐喻在语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对商务英语教材中的书面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强调了语法隐喻在商务英语书面语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隐喻在日常语言中到处存在,是构筑概念系统的必需手段.本文以修辞格隐喻为切入点,探讨并区分了从修辞学领域研究的"隐喻"以及从认知学领域研究的"概念隐喻"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并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的特征、类别及映射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虽然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隐喻与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都用到了“概念隐喻”,然而通过对比两种隐喻观的概念内涵,相关的“投射”和“映射”以及“范畴”所指,可以发现两种概念隐喻在很多议题上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两者的差异反倒使得认知隐喻为语法隐喻提供了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