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地方志的基础文化地位,是修志工作法制化建设和志书成果标准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条例》界定了地方志的范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杭州年鉴》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年刊,由杭州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  相似文献   

2.
2006年颁布实施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从《条例》对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所作的科学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都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即记述的地域范围、内容和“资料性文献”的基本属性相同。所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3.
年鉴与志书,是两种不同体裁的资料书。但作为记载地方资料的载体,二者又有共通之处。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载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文献。由此可见,二者异同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可见,地方志书的本质特征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地方志书的基础,它决定着地方志书的  相似文献   

5.
志鉴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了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明确了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把年鉴定位于“资料性文献”,归属于地方志范畴,这引发了笔者对志鉴结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2006年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编纂年鉴是各级方志部门的共同任务。随着二轮修志的全面启动,各级志办人员为收集资料都从年鉴的海洋中掏金。几经折戟沉沙,面对林林总总的年鉴,总感觉年鉴资料对志书编纂资料的要求仍有差距,仅凭年鉴资料无法完成志书的编纂,就因为年鉴和志书对资料要求各有侧重,各有要求。两者属性不同,作用不同,任务不同,不能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7.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全国首轮修志成果丰硕,宁夏也取得了骄人成就。盛世修志、重在质量,只有高质量的志书,才能惠及当代、流传千古,承载起存史、资政、教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与历史学历来有“同源异流”的密切联系,同时两者间的关系研究一向又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往地方志自身性质定位不明.而今,地方志“资料性文献”性质之说逐渐为方志学界所认同,这是对史志关系重新进行审视分析的重要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地方志的本质特征、地方志与史学研究的不同结构、中外史学研究发展过程及态势等几个方面,对史志关系作了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1.年鉴为续志提供基础资料,年鉴工作是续志工作的基础和延续。志书和年鉴本是一家,大都由史志办或地方志办组织编纂,“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全社会广泛参与”,资料权威,信息可靠。两者在记述空间范围和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横排门类,面山画峰,客观真实地反映一定地域情况的大型综合性资料书,都属当地的地情文献。  相似文献   

10.
缟修地方志是国家实现主权管辖的重要标志.台湾建置以来修志活动尤为频繁,康乾年间仅<台湾府志>就编修了6部,其首尾相隔不过80多年,这在修志史上堪称奇迹,类似的情况还体现在澎湖志书的编纂上.台湾地区历代地方志的编修,正好可以证明中央王朝对该地区实施永久而持续的行政管辖权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何为志?唐代《汉字·叙律》载:志,记也;欲其经久而可记也。我国历史悠久,便也有了悠久的修志历史。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战国时代就有了历史文献汇编《尚书·禹贡》篇。国内现存有历代志书八千五百多种,计十万卷之多。还有许多志书流藏于国外,仅美国就藏有中国地方志书二千九百多种,日本二千八百多种。 古之修志,多系综合方志。方志者系地方志也,即记载区域范围的疆域、地理、物产、风俗、民族、人物、古迹、天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灾情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修志范围和内容量亦在不断增大,产生了专门志书。专志是专记某一专业或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地方志的基础文化地位,是修志工作法制化建设和志书成果标准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条例》界定了地方志的范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是记叙地方情况的史志,被誉为一方之“百科全书”,它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目的服务的。因此,为什么而修志,宗旨和目的是什么,就是一部志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刘其奎 《学术界》2007,(3):92-102
作者结合多年的修志实践,对当前方志界存在的浮躁、趋时两大流行病进行了论述。并与《中国现代方志学》一书若干观点提出商榷:编修地方志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吗?地方志是科学的资料文献、《中国现代方志学》称谓质疑、《中国现代方志学》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是什么?“六字功能”说过时了吗?地方志不是“昨日黄花”吗?地方志能成为“文化产业”吗?编修地方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志书是传世之作,记述地方特色是它的本质属性,是寓全国共性与地方个性之中,突出记述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主观能动等因素而先于外地、优于外地的事物,以利于人们在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我国有悠久的修志历史,现存有8000余种地方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但称得上是佳志名志的还是少数。从上一届志书编纂情况来看,大多数志书都没有很好的记述地方特色,使志书内容大多千篇一律,没有反映出一个地方应有的特色。相反,一些成功的佳志、名志在记述地方特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相似文献   

16.
扬州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3):F0003-F0003
《扬州年鉴》是由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主持编纂,扬州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承编的地方综合性、资料性地情工具书。自1991年出版首卷至今,已连续编纂出版了18卷。她的内容涵盖扬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全市发生的各种大事、要事、新事和有影响的事,扬州人民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以及建设美好新家园过程巾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新经验,在书中均得到翔实、全面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为我们今天研究本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应注重从明清宁夏旧志中挖掘、整理宁夏地域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8.
<正> 由王桂云编著的《山东方志汇要》一书,最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山东地方志研究的新成果和重要的资料性工具书. 地方志是某一特定行政区域的历代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和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风俗、人物、方言等社会大观的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综录,堪称一个地区的百科全书.古人认为:“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可以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地方志的编纂,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其自古代的地志、地记、图经等演变至宋代综合某一地区之地理、历史、人物、文献等为一  相似文献   

19.
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其成书的质量至关重要。《上海地方志》杂志于2007年第5期刊发了“2006年中国方志系统年鉴10件大事”,其中《张家港年鉴》改革创新的成果被列为第6件大事。该大事记述:2005年-2006年度《张家港年鉴》连续获得三个“特等奖”——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比特等奖、全国第二次年鉴编校质量评比特等奖、江苏省第四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评比特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与建设高素质年鉴编纂人才队伍、创新年鉴框架设置体系、科学选题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委于去年八月决定成立“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准备着手新修《南京市志》。这是南京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个行政地区的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它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地方性、广泛性、连续性和资料性。因此它也是地方上的一种百科全书。地方志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产生、发展过程。据《周礼》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史掌邦国之志”,所以一般人认为地方志萌芽于东周时期。如当时的晋《乘》、楚《梼杌》、鲁《春秋》、郑《志》等诸侯国史,对周王朝来说都是“邦国之志”,它们都是后来方志的一个源头。方志学的奠基者清人章学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