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当代大陆文坛炙手可热的青年作家王朔,出席在南京举行的“作家与读者恳谈会”。借此机会,记者与驻宁各媒体记者一起,对他进行了采访。 王朔目前正在制作根据他的中篇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系列电视剧《直到舒坦为止》。该剧说的是几个年轻人成立所谓的“三好公司”,献身“捧人”事业的故事。其风格依旧轻松调侃,时有精彩之笔,使人喷饭绝倒。 王朔是一位文化个体户,用他自己  相似文献   

2.
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通俗文学在文坛上获得长足发展,从金庸古龙到琼瑶亦舒,从“痞子”王朔到“财”女梁凤仪,各自火爆了一阵又一阵.通俗文学的繁荣壮大引起了文坛的倾斜(文学创作大军逐步发生分化,严肃文学刊物纷纷转向),同时也因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负面影响而招致非议.老作家姚雪垠从政治立场上对通俗文学的发展全盘否定:“现在的问题是,这几年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以赚钱为目的,以庸俗、低级趣味的东西腐蚀了群众的灵魂,殖民地文化的糟粕融合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3.
中跃是近年来文坛上颇为活跃的青年作家之一,他创作的内容向内转,形式向外转,逐渐形成了“游戏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王朔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登上文坛,他以调侃、反讽及新京味儿语言吸引着人们的阅读兴趣,而在其语言的深层却隐含着争取话语权力的意识。当这种意识从觉醒到张扬以至于膨胀时,他的创作语言也逐渐变为一种能指的游戏,忽视了对作品意义的建构,最终导致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淡出文坛。  相似文献   

5.
王朔是内地作家中作品改编电影最多的,他的文本与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艺术很是契合。由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以及并非改编自其小说但受其影响的"后王朔电影",具有情节的假定性和语言的狂欢广场性特征,由此建构了一种狂欢式的"第二种生活"。同时这些作品又在一定程度上向传统和主流作了必要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试论“王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是新时期文坛上倍受瞩目、争议颇大的作家之一。探讨“王朔现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特别是从社会、商业两个意义上来研究作为文学现象和商业现象的“王朔现象”,有助于当代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启迪。作为文学创作现象,它反映了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过渡时期一种新市民文化的诞生与崛起;包含了反叛传统、个人主义、金钱观念等某些现代观念,为文学题材突破禁区增添了勇气。作为商业现象,它是靠商业手段制造、包装、推销而走红的现象,是文艺和商业的.种结合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文坛上又有一颗新星从南方蔚然升起,它以越来越夺目的光彩,吸引着众多的读者。他就是湖南省嘉禾县的中年作家古华。他的长篇小说《芙蓉镇》以其丰富深刻的政治生活内容、独特的结构艺术,不同凡响的文学语言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本文试就《芙蓉镇》的语言风格做一点探究。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活着本身就是艺术品,他以他的人格和作品同时影响着中国当代作家,以致于许多作家将他视为知音.他为中国作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更新了一批作家的小说观念和创作意识.卡夫卡的独立特行并没有在中国当代文坛引起轰动效应,但对于少数敢于探索、勇于冒险的作家而言,他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又长久的.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文学,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内容纷呈,形式斑斓。特别是90年代,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坛出现了“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状况。王蒙曾在北大举行的“后新时期文学”研讨会上指出:当前文学存在着三种令人感到兴趣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以王朔和新写实为代表的调侃文学现象,使文学从神圣的祭坛上跑下来,蹲着和读者说话。在这里,王蒙有见地地指出了“王朔现象”。 王朔作为一个青年作家,以其独具的敏锐、特有的叙述视角,塑造了一群按快乐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王朔用宽容的眼光带着理解注视着现代失意青年百般无奈的追求和他们颓废的人生,又不忘用道德教化给他们的所做所为划上一个句号.在纷纭多姿的文坛上,王朔本身就是一个“过渡人”,在他的身上有传统价值观念的痕迹,他又做出对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思维模式深恶而痛绝之的模样,他的创作既有认真的严肃的思考,心灵的表露,又摆脱不了商品化的侵袭和通俗文学套板性的桎梏.他不在乎读者的感情,要把读者心中的梦击碎,把读者心上的偶像推倒,对他们裂开嘴露出令人恶心的笑.他却又不敢完全不顾及读者的反应,实质上他在诌媚地趋奉读者,为他们制造新的偶像.  相似文献   

11.
河西文学是中国地域文学中一道美丽又独特的风景。近年来,河西走廊涌现出越来越多创作颇丰的作家,这给当代视野下的西部文学乃至整个文坛都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而刘虎无疑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基于此,笔者从河西作家刘虎的作品出发,从刘虎的文学创作背景,刘虎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刘虎创作的艺术特色等方面来阐释刘虎作品中的乡土性与丰富性,试图挖掘出河西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王朔是八九十年代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王朔现象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是我们进入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叙述中无法绕开的主要文化现象,他对传统文化与人文价值的反叛与嘲弄,他的独具一格的调侃语言,他的商业意识,他的创作的大众化趋向等等,都成为那个时代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时至今日,王朔现象最绚丽的时代虽已过去,但他带给我们的话题与思考依然远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3.
吴组缃的现代作家作品评论,从对现代作家作品的散点透视,到理性评判,直至回顾式的总结研究,体现了吴组缃对现代作家作品的认识过程。他的评论总是产生于文坛纷扰之时,又总是与主流话语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以自己的坚韧和执着,捍卫了自己始终信奉的文学精神——真实、真诚地向人类奉献一个鲜活丰厚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东北作家群是三十年代崛起于中国文坛的一批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作家群体。在中华民族遭受日本侵略而陷于水深火热之际,他们自觉地、不约而同地集合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慷慨悲歌,倾吐了乡土沦陷后三千万人民的苦难与反抗。他们的作品以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与浓郁的地方色彩,在中国新文坛的星空闪烁着特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王朔在文学道路上至少有过三个方面的转型,即创作理念由读者至上转变为取悦自我,创作内容由颠覆传统转变为依归传统,创作领域由文学创作转变为文化批评。这是王朔在自我批判中的蜕变与新生,作家为转型付出的努力值得尊敬,尤其是作家自觉的转型,对作家的这种努力,文学批评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坛上不能忽略王朔,他贡献给文学史的是顽主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语言风格.顽主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平民,他们自己鄙夷着老百姓,这类多余人不具备平民身份,甚至还有一种优越感.但王朔进行创作的时候有意识地采取平民视角,让广大读者接受,真切展开叙述.王朔的平民倾向还表现在小说的语言上,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易于普通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从二十年代中登上文坛到四十年代末辍笔,在前后二十年的创作生涯里,出版过五十余种小说集。他的小说创作不仅在数量上为评论界所瞩目,而且由于他勇于追求,“不断变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用不同  相似文献   

18.
包玉堂同志是仫佬族的第一位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坛上,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中,他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他是50年代中国诗坛上一颗闪烁的新星。无疑他是有艺术才能的;对他的创作成就和作品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但纵观他所走过的创作道路和作品,我们又不能不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就他的才能,他的创作成就应该比既得的  相似文献   

19.
拎着一根“透明的红萝卜”,莫言于1985年闯进了文坛。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以数十部中短篇在近几年的中国文坛上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莫言旋风”。文坛被“爆炸”了。面对这一组庞大驳杂而又独特的作品群,人们不禁陷入一种困惑:一个仅有十八年农村生活、七年学历、两年临时工再加十年军龄的普通青年军人,怎么会在短短的两年里突发性地造就了文坛上的“莫言现象”?对此,评论界聚讼纷纭,我则想起了这样一句名言:“作家的作品只是秘密成长心灵的外在成果。”故尔,本文试图从作家的心灵着眼,通过对作家主体的考察,来寻找他创作心理上的种种诱惑,以期尽可能地消除对这位作家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论     
解放以前,沈从文是一个有影响的作家。他从二十年代中期登上文坛起,共出版了六、七十种作品集,以其独特的色彩格调吸引了不少读者。但解放以后,他却受到了冷遇,几乎销声匿迹,主要原因大概因为他曾经是中间道路的追求者吧。当然,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特别是在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的年代,在光明势力与黑暗势力决斗的时刻,一个作家要遗世独立,去追求什么中间道路,显然是错误的。但作家的政治倾向并不能概括他作品全部的思想观点,艺术形象所提供的内容,往往又大于思想;要全面地评价一个作家,还得看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思想和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沈从文的作品所描写的仍是现实人生,他的同情明显地是在下层劳动人民一边,对上流社会总是充满了讥讽。当然,政治观念的错误,无可避免地要影响他对于生活的判断,而且必然会反映到他的作品中。因此,对于这样的作家,我们还是应该从作品出发,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