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恩格斯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在这一著作中,年青的恩格斯用社会主义的观点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曾摘记了其中的要点,热情地称它为“天才的大纲”。《大纲》的诞生,对马克思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而导致巨著《资本论》的问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颗唐明星。在1842—1844年期间,恩格斯生活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他亲自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详细调查了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直接参加了工人运动。在实践的同时,恩格斯还深入研究了英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大纲》是恩格斯这一时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在这一著作中,恩格斯根据自己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主要  相似文献   

2.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1847年12月在布鲁塞尔为德意志工人协会作的几次讲演,从1849年4月4日起它以社论的形式陆续发表在马克思任主编的《新莱茵报》上。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蒲鲁东的论战过程中所阐述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尤其是劳动价值理论)第一次获得了正面的、系统的完整的表达。该书是马克思40年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这一时期最成熟的一部经济学著作。继《哲学的贫困》之后,马克思再次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根据政治经济学中科学的内在的方法(劳动价值论),首次全面地对人类  相似文献   

3.
继《资本论的逻辑》、《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三部专著出版之后,刘永佶教授的《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法论》又与读者见面了.通读全书,深深感到这是一部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高层次的理论著作,填补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空白.它不仅具有逻辑严谨、材料详实、论证充分等特色,而且还有许多新意和独到之处,对于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劳动概念进行历史改造,对劳动问题作了哲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初次探索,使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得以澄明,探寻到正确解答“历史之谜”的锁钥。在后来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劳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中,对劳动概念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内涵,以劳动二重性揭示了资本逻辑宰制下的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对比两本著作来看,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在认识层面上出现了“断裂”,将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与成熟时期以现实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出发点的科学思路相对立。但究其根本,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的根本目的一直是基于劳动解放进而扬弃劳动对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存在论的视域看,马克思正是理解到“解决人的存在问题”的基础在于经济现实,因而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科学论证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人的解...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区分马克思经济思想演化过程中的前科学时期和科学时期的代表作。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首次制定了作为科学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这一优秀理论成果,对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古典经济学派作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因此,这本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历程的研究,在方法上必须强调“过程”和“结构”两个关键词。“过程”展示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的轨迹和脉络;“结构”是可分为对象的结构、思想思维的结构及其政治经济学理论著作编排顺序的结构。根据这一方法,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按其创作的年代,可分为以现实批判为主的创作前期、以理论体系批判为主的创作中期和创作后期三个时期。可以说,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是全面理解《资本论》的重要的理论档案。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是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经济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简论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梁立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一部早期著作,他通过批判地研究政治经济学、剖析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使他在世界观上发生了决定性转变。这种转变首先集中表现为形成了异化劳动这一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之后写的。1859年,马克思出版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之后,马克思打算继续写作第二分册《资本一般》,内容包括:1,资本生产过程。2,资本流通过程。3,资本生产过程和资本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于1861年开始着手写作。这就是《手稿》写作的开端。到1863年7月,马克思写了一部篇幅很大的手稿,并给手稿加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章(资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由异化向异化劳动的转折,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手稿,他批判的矛头也从政治转向了经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继续运用异化概念,得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概念。  相似文献   

10.
在《读〈资本论〉》中,阿尔都塞提出对马克思论著进行哲学的阅读。在他看来,西方传统经济学者和历史学家对马克思论著的解读是一种“有罪”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在哲学的认识论体系上将马克思的研究对象和概念庸俗化了。他认为,《资本论》是在哲学角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提出问题,并在马克思的话语和对象交错的文字背后找到经济学的客观规律,并总结出经济史的“非线性”发展图式和科学实践方法。其本质是将科学哲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领域和马克思论著的解读上,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具备合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所实现的革命与拉瓦锡“氧化说”在化学史中实现的革命具有相似的意义。但相对于“氧化说”,马克思是通过黑格尔辩证法来表述“剩余价值”的发展规律的,而相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马克思《资本论》又是从“生产一般”的抽象出发,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资本”这个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这既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实践特征,又为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进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辩证地理解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特别是在价值理论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辩证地理解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他的人本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马克思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带有支持无产阶级解放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政治经济学,这首先从它的核心或基石——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上表现出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解决的一系列主要理论难题,它们同时贯串着科学原则和正义原则:解决剩余价值的存在与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的表面平等实质上不平等;解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率规律之间的矛盾,揭穿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假象;揭穿利润、利息、地租等独立产生的假象,证明它们都是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旨在不仅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而且给予受剥削的工人阶级以社会正义。《资本论》中的科学观点和正义原则的基本思想不仅仅适用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而是适用于全人类获得解放、走向自由幸福的整个时代。全面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这种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内涵的阐述,特别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内涵的全面分析,说明"资本"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内涵的概念.全面理解和认识这些丰富的内涵,对于纠正一些片面的认识、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品、货币和资本三者是不同的理论层面,货币是商品的完成,资本是货币的完成。从商品中,马克思看到的是异化;透过货币,马克思走向了物化;只有站在资本层面,才能看到资本承载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才能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去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对这三者的步步深入,达成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机理的分析和批判。对马克思资本概念的理解,关系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涉及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亦有其内在矛盾。我们既要认同这种现实状况又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当下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之上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唯物史观的形成经历了从哲学到政治经济学再到哲学的辩证过程。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思想也经历着从政治异化到劳动异化,再到确立实践概念、扬弃异化的辩证过程。两者在时间上和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因此,我们可以从异化理论发展过程一窥唯物史观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资本的增殖本性出发揭示了资本从“物”到“关系”的深刻本质,而对资本“社会关系”本质的揭示也恰恰就是对资本逻辑的生成的起点的描述。资本逻辑是资本通过“关系”本质逐渐攀升到了社会统治地位时所生发出来的一种强制性的权利。但是,资本由于自身的内在矛盾同样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因而资本逻辑也会随着资本内在矛盾的激化而逐渐趋于暗淡。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计量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涉及微观经济活动的现实问题。在资本计量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由于对资本概念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计量方法。这些方法有些在理论上存在逻辑问题,有些与现实经济生活相差较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概念的理解既解决了资本计量的理论问题,又符合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实践需要,科学地揭示了资本实质,对经济生活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不仅站在关系的立场阐述了劳动范畴,而且从社会关系出发对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商品和资本——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物性,而是在于以物的形式承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资本也不是一种物,它也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只能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因此,从关系出发厘定劳动、商品和资本等几个重要范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立足点,也是理解《资本论》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探究资本形态、构成及其运动的过程中,从多个层面剖析了资本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技术的科学化、科学与技术的资本化、资本的技术化运作等发展趋势。从狭义技术观念走向广义技术观念,是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演变的基本脉络。我们不仅要看马克思说了什么,更要看他试图表达什么,众多论述背后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尽管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和论述过广义技术观念,但他晚年的确在广义技术视野下讨论了资本的技术化运作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