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我区学术界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热心朱熹研究人士联合发起,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已任的广西朱熹思想研究会,5月28日在南宁成立。4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吴克清到会祝贺,他希望研究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我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研究会的成立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全国中华朱子学会、江苏中华文化研究所、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上海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广东朱熹思想研究会等单位及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发来了贺电、贺信。该会是我区首家以古代大思想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成立对发掘传统文化精华应用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6日-7日在西昌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协办单位为西昌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西昌学院、西昌市朱熹文化研究会.与会的嘉宾40余人.在开幕式上,西昌市副市长朱明、四川省朱熹研究会会长蔡方鹿教授等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3.
徽学新说     
《徽州社会科学》2008,(2):40-42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些年来.徽学研究不仅在我们徽州“热浪滚滚”,就是世界各地,也已研风日盛,成为一门“显学”。我们徽州先后成立了戴震学术思想研究会、程朱理学研究会和胡适思想研究会(绩溪),并且年年有活动、岁岁有宏论,可谓成绩卓著,硕果累累。我有幸参加了朱子、戴学的有关研讨活动,学习了不少知识。但也感到有点困惑,即:朱熹的学术思想和戴震的学术思想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往往开朱子会时不免要“扬朱抑戴”:而开戴研会时,又得“扬戴抑朱”  相似文献   

4.
广东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于1992年4月1—2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成立大会。到会来宾和会员代表130余人。会上通过了研究会章程,选举张磊为名誉会长,李锦全为会长,方志钦(常务)、曹平凡、丘士杰为副会长,通过了顾问、常务理事、理事和正副秘书长名单。会长李锦全致开幕词。十几位来宾和学者在会上就朱熹学术思想评价、促进朱熹研究、举办  相似文献   

5.
市新安朱子研究会更名程朱理学研究会,是为了拓展研究范围,探讨二程到朱熹整个理学形成过程,原因,作用,使思想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和高度。同时也扩大了程朱宗亲联谊的范围。今天我们在屯光开会,二程与朱熹祖居都在这里,在篁墩,在屯溪,在黄山市,这里叫“程朱阙里”。二程的子孙来祭过祖,朱熹自己来祭祖过。  相似文献   

6.
200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国家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对抗战时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各发了一枚纪念章。我的父母也在其中,我的爷爷也是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近日,我去抗战纪念馆参观,也间接地了解了一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九·一八”纪念馆,认为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东的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工作,最近由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州师范学院、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省文史馆、省博物馆、市博物馆和花县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等单位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工作者发起,成立了广东太平天国研究会。研究会今年的活动,主要是积极筹备将于明年举办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讨论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7月17日,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组织我市的朱子学专家、学者们一行20人赴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拜谒了朱熹塑像,考察了全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开展“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学术考察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9.
<楚辞集注>在对注释篇目的选择上,体现了朱熹注释<楚辞>的几点原则:一是重视精神和情感内涵及其流露的自然性;二是强调义理的深切阐发及其"有补于世"的价值呈现;三是重视作品在艺术形式上与楚辞的切近.这种取舍原则,是朱熹理学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的融合与矛盾在注释活动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8):106-111
与冯友兰的朱熹哲学研究不同,唐君毅、牟宗三、钱穆较为重视朱熹仁学。他们围绕着朱熹所谓"天地以生物为心"、"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以及朱熹仁学与二程、杨时、谢良佐仁学之间关系展开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观点。尤其是,他们对于朱熹仁学的研究,与对朱熹理气心性论的研究联系在一起,把朱熹仁学当作朱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丰富了朱熹哲学的内涵,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薛孝斌 《东南学术》2006,(6):129-136
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是非恩怨,是中国思想史绵延数百年的大公案.本文试图解释,他们的思想分歧越演越烈,很大程度上是他们争夺道统继承权的产物.这一假设不仅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势推断的结果,而且也有证据支持.其中的关键证据就是,当朱熹听完陆九渊的一次学术演讲之后,居然在春寒料峭的时候冷汗直冒.另外,我们还运用社会生物学的成果来探察朱熹和陆九渊的人格结构,从而认为两人的个性差异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分歧.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福建闽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于10月21日至25日在福州和武夷山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南朝鲜、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朱熹学说的丰富内涵、朱熹思想的历史地位、朱熹思想的世界影响和当今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继去年4月省统战理论研究会成立之后,我省除南京市外,又有镇江、苏州两市先后成立了市统战理论研究会,并积极开展了统战理论研究活动。南京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于1984年12月成立之后,开展了六次专题讨论,内容包括:统战工作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一国两制”和发展统一战线;民主党派问  相似文献   

14.
<正> 陆九渊和朱熹是南宋拥有众多学生的著名教育家,但他们的思想理论和教学方法都尖锐对立.淳熙二年(1175),他们在信州铅山鹅湖寺聚会.陆九渊、陆九龄兄弟阐述他们自己标榜为“易简工夫”的教学法,并对朱熹“句句而论,字字而议”的教学法提出批评.朱熹认为他们的方法“太简”,陆氏兄弟却说朱熹的教学“支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之争谁是谁非,后代学者发表了许多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直没有定论,被称为“数百年未了底大公案”.要评价鹅湖之会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就要认真研究两派不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由于朱熹的教学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方法,容易被人们接受;又由于他死后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推崇,影响很大,所以对朱子教学法的研究较多,肯定也较多,而对陆九渊教学法的研究却十分薄弱.我们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对它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新的观点,有助于了结那个“数百年未了底大公案”,并发现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去年,在区党委和区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依靠所属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市、县社科联,团结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遵循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双百方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在开展学术研讨、普及咨询活动及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在,我代表主席团向各位委员汇报去年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并提出今年的工作设想,请各位委员审议。  相似文献   

16.
开幕词     
同志们:现在我宣布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一九八一年年会,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江苏研究会成立大会,这两个会议同时开幕。出席今天大会的代表是:本省各高等院校,驻江苏的各部队院校,省地市党校、省地市和县的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省地市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宫,新华日报社、南京日报社,出版社、广播台、电视台,中技校政治课教学研究会,部分单位党委宣传部门的理论干部等,共计四百多人。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牟宗三对于朱熹的“理”作了完全不同的诠释,主要在于:冯友兰把理诠释为“共相”,并在此基础上把理先气后诠释为“逻辑在先”,讨论理的“无动无静”;牟宗三则把理诠释为形而上的“存在之理”,并在此基础上把理先气后诠释为“形而上的先在”,特别强调理的“只存有而不活动”。虽然他们都认为朱熹的理是客观的,并否定气由理而产生出来,但是,牟宗三反对冯友兰“以新实在论的思想解析朱子”,并且强调朱熹的理“只存有而不活动”是对于理的道德意义的减杀。从这个意义上说,冯友兰对于朱熹“理”的诠释,是哲学史的诠释,而牟宗三的诠释则是儒学史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我中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德国古典哲学代表黑格尔,作为中西传统形态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者,他们的哲学观以及由此决定的艺术、美学观在中西传统形态的艺术哲学和文  相似文献   

19.
《楚辞集注》在对注释篇目的选择上,体现了朱熹注释《楚辞》的几点原则:一是重视精神和情感内涵及其流露的自然性;二是强调义理的深切阐发及其“有补于世”的价值呈现;三是重视作品在艺术形式上与楚辞的切近。这种取舍原则,是朱熹理学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的融合与矛盾在注释活动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20.
《徽州社会科学》2007,(6):57-57
由安徽省朱子研究会、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江西上饶师院朱子研究所联合举办、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承办的“朱熹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5月12日至14日在安徽黄山市屯溪“程朱阙里”召开,来自近十个省市90多位专家学者是研究者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