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筑的节能     
本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建筑节能的措施和构造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对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UNIFORMAT Ⅱ编码体系的发展和分类方法,对UNIFORMAT Ⅱ编码体系进行调整,设计出BIM构件分类及构建编码体系,得到BIM的构件分类及构件编码的思路并确定编码设计的原则;以项目管理为例,从项目设计规划阶段、构件生产制造阶段、项目施工阶段以及项目运营阶段等方面出发,将笔者提出的基于UNIFORMAT Ⅱ编码体系用于BIM技术,为规范装配式建筑构件分类及BIM程序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节能是可持续消费的具体体现,是应对能源短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合理有效的能源消费行为。节能既要充分发挥在自然规律所决定的限度内能源利用的潜力(包括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也要对其行为本身作出合理的经济评价。对节能行为采取经济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是节能技术的适应性。在高校水电节能技术的评估、引进、使用过程中,应从投资、运行费用、节能效益、整体效益四方面来进行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化的持续推进,现阶段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高成本严重阻碍其发展。为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识别出设计、生产、运输和装配4个阶段的影响因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社会关系网络,使用Ucinet6.199软件进行网络密度和中心性分析。结果表明,预制率和装配率、建筑形式和规模、构件拆分的合理性与标准化程度、施工现场管理和吊装水平及工种间的协同配合对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较大。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建议,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针对政策规范、技术体系、产业管理和经济成本四个方面分析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瓶颈,对我国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科学地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评测已有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完善与否,从政策工具的视角,将基本政策工具、装配式建筑驱动主体和产业价值链组合成一个三维研究框架.利用该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现有13份中央政府级装配式建筑政策文本中采用的政策工具进行计量和分析.得出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过溢,针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政策工具缺失,装配式建筑产业价值链维度的政策工具滞后于其价值实现环节等结论,并为完善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传递失真等问题,文章首先探讨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传统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优势,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归纳。其次,运用集成DEMATEL-ISM法对归纳出的各风险因素的影响关系分析得出:区块链背景下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因素系统可分为5层3阶,进而建立了风险因素系统的多层递阶结构模型。最后,针对区块链技术如何保障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稳定运行提出对策建议,为实现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建筑节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不同地区要实现建筑节能标准,建筑围护结构必须从材料、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可以采取不同的构造方法和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建筑空调节能的角度出发,在建筑构造、空调系统设计及其自动控制等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空调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体系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推广,通过分析保障性住房建设对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促进作用以及装配式建筑体系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促进作用,对比分析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装配式建筑体系的特征及关联性,从而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互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型公建月耗能具有的强周期特性,采用周期性指数平滑法对大型公共建筑月耗能进行了预测建模,并编程确定了最优平滑系数,数值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的Kalman滤波法对1978—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若劳动力与资本要素投入水平不变,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偏弹性系数为1.189,高于资本产出弹性系数0.470和劳动产出弹性系数0.446。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之和大于1,表明规模报酬为递增。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本文在对中国能源消费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1997年-2007年的GDP和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种类有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建立3个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农业和服务业,降低对能源的依赖;发展清洁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家和省域层面研究低碳问题,相关分析比较宏观,难以发现具体市域经济实体内部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具体市域,研究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状况可以为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应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武汉市1996-2008年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状况,同时分析了武汉市能源消耗现状及引致因素。结果发现1996-2008年期间脱钩值的剧烈波动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耗的波动;武汉市能源消耗的引致因素具体分解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提出了武汉市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强脱钩的政策建议: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实现清洁生产;合理规划武汉市人口数量,加快改进武汉市交通现状,实现城市生活低碳化;加强武汉市绿化带的建设,增加碳汇。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能源的消费量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可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变形,运用ARDL边界测试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验证各国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各国的能源消费不同程度地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小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更强;各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都应鼓励和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节约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经济增长对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冲击作用尤为明显,长期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19852010年陕西省GDP、产业GDP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OLS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产业GDP对陕西省GDP的影响,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陕西省产业GDP与能源消费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最大,但是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二、三产业的结构地位不断提升,对GDP增长的贡献所占份额远超过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业的发展直接影响钢铁、建材等多个高能耗经济部门,是对中国能源消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5年、2007年以及2010年中国建筑业的完全能耗,然后结合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生产部门的直接用能强度、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中间需求、人口规模与产业结构等宏观因素对建筑业完全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的完全能耗远高于其直接能耗;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等宏观因素是导致中国建筑业完全能耗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Laspeyres指数及其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更完善、合理的完全分解模型,基于完全分解模型,运用1980~2008年分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能源消费相关统计数据,定量测算并深入分析了能源消费变动及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节能量和节能率。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能源消费变动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钱纳里模型对内蒙古投资率和消费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十年来内蒙古的投资率和消费率变化不仅偏离了国内外学者所公认的标准值,而且也偏离了工业化特定发展阶段所能允许的最大变化区间。导致内蒙古"高投资、低消费"的根本原因在于内蒙古单纯以资源型产业的粗放式发展推进工业化的战略选择。破解内蒙古"高投资、低消费"的路径选择是改变对资源型产业过度依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并实施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