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土地利用是否合乎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规律与内在要求,将直接决定城市化成就与否。我国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缺乏。土地的法律属性为公有制所有制,土地所有权不得转让,但土地使用权可以合法转让。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着城市化等同于城市规模和功能的大而全、城市化等同于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征收农业用地是城市化所需土地的唯一来源、城市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等认识误区。我们应在参考借鉴国外相应制度的基础上,采取在条件适合地区推进农地的规模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监控,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集约用地制度:完善土地的市场定价机制,丰富土地取得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等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是否合乎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规律与内在要求,将直接决定城市化成就与否.我国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缺乏.土地的法律属性为公有制所有制,土地所有权不得转让,但土地使用权可以合法转让.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着城市化等同于城市规模和功能的大而全、城市化等同于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征收农业用地是城市化所需土地的唯一来源、城市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等认识误区.我们应在参考借鉴国外相应制度的基础上,采取在条件适合地区推进农地的规模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监控,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集约用地制度:完善土地的市场定价机制,丰富土地取得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等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郊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城市自身地域的扩展。由于郊区土地的特殊地理 区位和地价条件,使得城郊土地成为城市外延发展中土地利用的重点。了解城市郊区土 地利用的类型及特点,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及集约利用对策,对于保护耕地、促进我国城市 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推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重要因素,政府组织在土地方面的公共政策制定深刻影响着土地利用水平和城市化质量。基于烟台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发现烟台市在土地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城市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土地政策制定应在理性化、规范化、民主化原则的指导下,重点考虑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控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大城市用地内部挖潜和加强土地生态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两型试验区"是我国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新尝试,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应当成为"两型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比较武汉城市圈1996-2007年农用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总体变动,对2007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可持续分析,提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土地转化与利用不能采用武汉市的土地利用模式,而是应当赋予占补平衡以新的环境保护意义,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在"两型试验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创新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机制,选择不同的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土地开发透支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有潜力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在保护环境基础上的土地高起点开发,从而实现土地与技术的双引进。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欠发达地区土地储存相对宽裕,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从吉首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数量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缺乏监督管理,存在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现象,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落实规划成果,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辟建设用地来源,加速产业集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耕地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协调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地价理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异常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本文运用地价理论,分析了地价杠杆在城市土地经营中的作用,研究指出: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量的调节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城市土地经营主要应走内部挖潜的道路,避免因为地价过高而导致城市规模过度蔓延;地价对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的调节促进城市功能分区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集约化、可持续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论《明日的田园城市》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的研究,结合英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土地问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及其土地制度的缺陷,并借鉴田园城市关于土地制度论述的精髓,认真思考了中国土地制度、城乡矛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趋势,提出了解决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土地制度、建立公平机制、科学制定规划、促进土地经营流转,从而促进城乡共生共融、和谐发展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以银川市为例,以城市统计资料、城市土地利用图为研究基础,对城市土地扩展的特征和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空间结构及用地结构失衡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异常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本文运用地价理论,分析了地价杠杆在城市土地经营中的作用,研究指出: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量的调节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城市土地经营主要应走内部挖潜的道路,避免因为地价过高而导致城市规模过度蔓延;地价对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的调节促进城市功能分区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集约化、可持续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宁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而导致的土地利用方面的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从城市化角度出发,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辽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强化城镇建设用地整理和改革土地产权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76年MSS、1989年TM和2001年ETM三个时相遥感数据,进行辽宁省东港城市扩展遥感监测.结果表明:东港市向东南方向扩展,1989~2001年城市扩展速度大于1976~1989年城市扩展速度.城市扩展破坏了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使耕地和自然湿地减少.以后城市规划不仅遵循社会经济规律,更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严守农业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城市扩展遥感监测,强化生态景观设计,打造北方滨江湿地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3.
无序扩张和环境质量恶化是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利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杭州湾滨海城市慈溪市为研究对象,并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及GIS技术,分析了城市绿地现状及其空间分布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先保护城市生态的目标,规划了城市绿地连接通道,整合非线性绿地网络中心,全面提升了城市保障与生态环境维护的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中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受到普遍关注。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小城镇因其起到的联系城乡的重大作用而不断扩张 ,并且其扩张的广度与深度逐年提高 ,对小城镇扩张的动力、方式及其所导致的一系列土地利用问题的探讨对于小城镇今后在城市网络体系中更为积极的发展、在城乡融合过程中起到更好的作用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土地投入、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最大,城市土地投入次之,城市规模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最小。要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要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二要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反对"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模式;三要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四要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兰州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对城市发展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城市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上聚集发展,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衡性特征。随着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也在不断的扩张,但兰州城市由于其周围特殊的地域环境,不能无限制的“外溢”式发展,而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于不连续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就是在现有的城市建设区以外开辟与老城平行,并能容纳新产生的城市职能的新城区。通过对兰州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兰州城市空间跳跃式发展的必然性和跳跃的方向。为西北地区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空间不连续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南京虽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城市拓展一直比较缓慢,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城市才得以迅速拓展。东北西南向成为城市拓展的主导方向,内涵性拓展明显加快,且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拓展的速度差异性较大。影响南京城市拓展的因素包括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人口的增长、城市发展政策及城市规划等,其中经济发展是城市拓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快东部仙林地区、西部河西地区、南部东山地区等三大新市区的发展,使其成为南京都市发展区内的区域副中心,分散主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同时加强江北新市区的发展及对主城区的控制,实现南京市跨江发展的战略目标,改善主城区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且县域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所以推进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以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经济、社会三方面构建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均方差决策法以及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发现延安市内部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差异较大,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城镇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比的权重较高,对各县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城乡等值化是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工作条件、社会保障、居住环境等方面“不同类,但等值”。其模式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优化产业结构、村庄革新、强化生态保护等,将农民留在土地上。而城乡公平概念则是基于城乡之间存在发展上、政策上以及财政、就业、社保等方面的不公平而提出的。实现城乡公平发展要统一城乡规划布局,统一城乡户籍管理,消除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保证城乡居民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  相似文献   

20.
主体功能分区战略角度的中国城市化研究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分区战略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推进模式。在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中,采用开发建设优先或保护利用优先的不同划定思路,必然会相应产生不同的土地空间格局和城市发展模式。通过回顾我国城市化政策,对我国城市在土地开发建设、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审视。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展是该时期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由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对耕地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又是必须执行的方针,从而在理论上构成了土地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在现实中表现为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协调。主体功能区的提出,理论上为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和城市化政策的选择提供了战略指导,现实中为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体化勾画了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