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颖 《兰州学刊》2007,(6):81-82
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网络型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文章认为,以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保障城乡协调目标的实现,需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人口管理制度创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教育制度创新等领域的制度、体制、政策创新和变革等,最终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城乡协调发展:一个多维互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生成于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的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内涵是基于城乡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规律基础上的城乡经济发展和利益结构调整;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是科学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进程中的主要线索.通过对这个线索的重新理解和解构,从目标、手段和利益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总结了决定中国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李文学  彭华 《兰州学刊》2009,(4):162-165
长期受我国城乡二元格局的影响,义务教育领域的政策体现了城乡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义务教育领域出现了重大政策变革.文章以公共政策的视角,对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政策变革比较分析,指出义务教育改革是对农村教育长期低水平投入的补偿性改革,而城市义务教育改革体现的是教育权利的公平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仍只是基础性的保障,未能有效解决城乡教育差距,公平导向的公共政策是实现均等化教育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乡融合发展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与内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包括产业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公共服务融合与空间融合,共同富裕目标对“五大融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征程上,城乡融合发展面临城乡要素双向流通不畅的产业融合困境、城乡二元体制迟滞性强的制度融合困境、乡村文明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过程中优势未被充分挖掘的文化融合困境、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公共服务融合困境以及城乡空间规划整体性不足的空间融合困境。破解逻辑进路为,加速城乡要素流通以推进城乡物质共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推进城乡多元共治;推动城乡文化互促以推进城乡文明共生;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以推进城乡社会共建;加强城乡整体规划以推进城乡生态共享。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事项,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理论问题是重新认识和定位新型城乡关系的目标。这种新目标主要由普遍的同一性目标和协调的差异性目标两类组成。本文主张走一元发展之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走结构协调之路,重构现代新型城乡关系体系;走平等共享之路,推进城乡共同建设;走多样性和谐之路,重构城乡协调性差异系统;走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合力推进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实现和谐一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城乡社会学为分析视角,将城乡社会作为一个研究整体,深入探究新型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改革路线及其突破口,展现大城市群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城乡协同发展样态,探索构建一种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需要的城乡平等互惠、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各美其美、和谐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以期寻求中国特色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8.
作者阐述了广州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表现:包括城乡规划编制及实施上的差距,城乡道路基础设施上的差距,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方面的差距;分析了形成的深层原因,指出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目标选择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体系、判断标准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市场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小昆 《理论界》2006,(1):71-72
统筹城乡发展,其基础性环节是要构建城乡统一融合的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轨道,提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融合度,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既是一种政策性选择和安排,又是体制的设计与运行。  相似文献   

10.
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为实现由城乡二元、工农分治向城乡一元、工农均等的体制转型创造条件。从其阶段性特征看,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缓解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主基调是城乡均衡,价值取向是公平与效率的整合。公共服务体制建设需要将总体目标与分步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冲破建立在传统非均衡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各种体制障碍,其中的重点是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和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制。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产权制度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应当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是因为,现代产权制度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条件。为此,要根据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全面确立农地现代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城乡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正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 ,巨大的社会潮流 ,推动着我国城乡格局迅速的重新排列组合 ,农村居民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大批地转化为城市居民 ,所以 ,我们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 ,必须立足于有利于城乡衔接。构建利于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大思路是 :全面构建 ,以社会保险为核心 ;分类实施 ,让发达地区率先“接轨” ;梳好“辫子” ,引导农村居民进入社会保险体系。以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员的风险 ,最大限度地降低未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接轨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的直接动力。目前农村民主政治管理体制还存在以下问题:乡镇政权对上负责充分体现,对下负责明显不足;乡镇政权财政上基本依赖乡村经济组织,却在政府行为上不对其负责;乡镇政府对人大负责难以落实;乡镇对村的控制明显加强,村民自治有所削弱;乡镇政权权力小责任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真正落实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4.
富裕起来的农村在小康之后要进一步发展,必须重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借鉴城市改革中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成功经验,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引入到对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之中,实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使农村村委会管理村办企业和集体资产向公司化经营转变.这是再次启动和推进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是农村小康之后向富裕型迈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大树进城"作为一种解读城乡关系的动态-过程视角.对"大树进城"的过程分析表明,"大树进城"不是基于正常的需求而发生的市场流通,而是由中间环节的参与者共同"运作"出来的资源转移过程."大树进城"的结果并不有利于城市和乡村中任何一方,反而造成了城乡双方共同受损.在这里,"大树进城"构成一个"隐喻":在最弱的农民和最"富有"的公共财政之间谋取利益,导致城乡资源转移过程中的"蒸发".因此,"大树进城"并不能理解为一种城市对农村的资源剥夺,而是一种发生于城乡之间的利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6.
抗战前新式农村金融从无到有,并得到了初步发展。农村金融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如何顺利深入农村并得到合理使用,而这又必然要以有效的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本文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展现新式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以及资金深入农村的渠道和方式,并探讨当时这种组织结构对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加快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庆武 《东岳论丛》2005,26(4):171-177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着“政府缺位”和“政府失灵”的现象,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短缺,说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从过去的城市偏好转换到城市和农村并重,而且实现供给重点由城市向农村倾斜。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尽快构筑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产公共产品供给新体制。  相似文献   

18.
制度供给陷阱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心制度供给滞后或者新安排制度的成本难以分摊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制度跌入供给陷阱。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农村税费制度 ,因为财政收支缺口无法弥补、乡村干部分流难、核心制度的改良性、税费制度变迁的系统性不足等问题 ,使单一的农村税费改革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若不能得到较圆满的解决 ,农村税费制度将面临着跌入供给陷阱 ,甚至失败的危险。要跳出税费制度供给陷阱 ,必须从宏观层面调整改革策略和优化改革方式 ,从政策层面完善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缺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该制度的可得性和可及性。从这两个角度,分别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评估,发现试点地区参合农民受益率低,补偿率也比较低;参合农民"看病贵"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医疗患病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不重合问题没有解决;在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中,我们发现制度缺失表现在:目标的偏差所带来的受益面窄、补偿率比较低等问题,造成诱发逆向选择;路径的偏离所带来的主要从需方约束来控制医疗费用问题,还没有侧重从对供方进行有效的约束,来解决"看病贵"等问题。在机制上,治理结构的转型带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作机制、强制机制缺位,为此,提出了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邯郸市城乡区域特点及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其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邯郸市城乡体育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