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防止陷入西方话语陷阱。简单否定或者盲目接受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等观念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共同价值尊重文明多样性,主张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普世价值论"打着人本主义的旗号,鼓吹"西方文明中心论"。承认共同价值,才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规律。防止丧失中国文化自信。面对日益复兴的中国,我们应充满自信。但个别人仰视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这是中国文化最  相似文献   

2.
正在某些人眼里,所谓的"普世价值"往往等同于美国式的民主制度。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在私有制条件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并不具有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纪霖 《领导文萃》2014,(22):32-33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GDP总量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当很多国家为流动性不足发愁的时候,中国到处一掷千金,一副"不差钱"的富阔样子,全世界都在惊呼"中国世纪"的到来。于是我们也就不奇怪,《当中国统治世界》由马丁·雅克在2009年推出后,立即在英美读书界成为畅销奇书。中国的崛起当然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问题在于,中国的崛起与文明有关吗,抑或仅仅是一种"富强的崛起"?"富强的崛起"是只以GDP为核心的一组统计数据,即所谓"民富国强",是综合国力的展现;而"文明的崛起"则是一种普世价值与  相似文献   

4.
正"普世价值"以西方民主制度为理论依托,是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思想武器。"普世价值"力图渲染的价值是,现代化道路只有一条,现代国家的构架只有一种,核心价值观当然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已经定型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核心价值。因此,走"普世价值"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国理政过程中不断强调权力建设、制度建设、理想信念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等问题发表了系列讲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廉政建设、法治建设、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价值理念。"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从"中国梦"到"世界梦"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08,(23):38-41
汶川地震发生后,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再度成为中国国内的热门话题。而到底有没有普世价值?中国政府在地震中的表现是否是对普世价值的实践?谁有权利解释和定义普世价值?对于此类疑问,国内一些专家和媒体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项之灾.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3,(13):16-17
中国的崛起引起一些国家的担心、忧虑和恐惧。如果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让世界了解"中国梦",会拉近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减少中国崛起的阻力,加深世界对一个真实中国的了解。同时,也会淡化中国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鸿沟,符合"韬光养晦"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大国博弈之策略。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所追捧,并日益成为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这个通俗形象的概括,既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线索,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中国梦",就其价值和内涵而言,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个体与集体的统一,中国与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3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了世界大国的梦想。时下,中国正在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质量、效益、水平和能力建设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管理。一句话,走中国特色强国之路,管理中国梦必须要跟上中国梦的时代征程。作为以适应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需求,引领管理中国化新实践为办刊宗旨的《管理观察》杂志怎样做好实现管理中国梦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1.
政治     
正谁的中国梦进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用进入神州大地,也能感受到中国国力的不断提高,举手投足都能让海洋另一端的世界"看过来"。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实现了"向钱看",那么接下来30年,中国社会追求"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的是"向前看"。十八大后,中共领导人提出"中国梦"。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首次系统地提出"创新、协调、  相似文献   

12.
刘璐璐 《决策与信息》2008,(10):127-128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抓住西方"普世价值"理论上的痛脚,分析其不可克服的漏洞和弱点,结合其推行者在实践上的多重标准,言行不一,揭露其旨在于改变中国的发展方向,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与"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承诺和政治号召。按照中央关于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本刊从今天起推出"中国梦与中国经济升级版年度系列报告",全方位系列化透析中国梦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决策内涵和深意。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表达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庄严承诺。李克强总理将生态文明这个"绿色芯片"  相似文献   

14.
正在广大农村地区,一场关于亿万农民的"中国梦"——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美丽乡村建设起始点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考察浙江省安吉县时不时称赞"山  相似文献   

15.
当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欧洲经济衰退,全球性和地区性矛盾加剧,人们在呼唤新的并能代表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普世价值。诞生于中国的责商RQ(Responsibility Quotient)理论,将责任上升到哲学的理性高度,本文基于责商理论所具有的普世价值,分析如何对西方文明的新突破,对当今多极世界矛盾丛生的理论再思考,尤其论述了责商理论所具有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特质,不仅对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本质规律进行了再认知,而且提出了中国创新一条在西方之外的替代选择,构建起以责商理论为支撑的主流社会价值体系,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全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负责任的全球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正在逐渐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尽管现有研究提出了服务主导逻辑与价值共创的思想,但对企业与消费者交易产生的价值提供模式如何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产生的价值共创模式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两家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发现:(1)企业与消费者拥有的互补性异质资源构成推动面向价值共创营销转型的资源基础;(2)企业与消费者合作演化形成的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成推动面向价值共创营销转型的能力基础,具体由识别资源、共享资源和对接资源3种能力构成;(3)企业与意见领袖、平民化中心两类特殊消费者的协同演化,构成两种营销转型路径:一是与意见领袖合作构建交易媒介,强化普通消费者的能力信任,二是与平民化中心合作构建交流媒介,提升普通消费者的情感信任。由此,本文基于协同演化视角提出了企业营销转型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强化了服务主导逻辑下企业与特殊消费者的价值共创理论研究,并使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营销转型领域得到深化和推进。结论对于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转型实践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本土管理研究是应注重"本土意义"还是"普世价值",是"构建理论"还是"指导实践"进行讨论,提出"实践本土化,理论全球化"。以此为基础,对比解释是在多文化下中国本土管理研究框定问题的有效选择,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研究方法应采用规范方法、全球语言。最后,寻找一般规律、全球思维与管理实践的融合、本土与国际的多元互动应是中国本土管理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三来一补"使东莞的产业面临危机。"三来一补"企业正在面临着诸如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和中国入世等一系列的转型问题,而企业能否顺利地升级转型,关键在于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的正确分析和把握。本文通过对研究对东莞"三来一补"企业进行SWOT分析,探讨"三来一补"企业选择的战略转型问题,并对就企业选择转型战略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凝聚中国力量,领导干部要不断修炼自我,以真才实学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以"德"为本,为实现"中国梦"修炼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学"为先,为实现"中国梦"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以"慎"为纲,为实现"中国梦"练就过硬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修"和"建"时期,中国显然已不能只是"不"外交,而必须进行"有"外交。无论是"修"还是"建",我们的不变的立场是不接受只占世界人口少数的西方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或控制地位,并致力于世界秩序或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