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362004年12月,在安徽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党政领导的具体指导与支持下,由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第一卷正式出版发行。本卷共刊出论文近三十篇,由本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和省内外关注与支持安徽文献整理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内容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相当于“总论”,发表了一组反映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概况的文章。第二部分“历史文献研究”,是一组论述安徽学者史学著作的文章。第三部分“文学文献研究”以杜诗学、桐城文派和明代小品文为研…  相似文献   

2.
由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文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主办的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4日至26日在安徽淮北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反映了当前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成果和概况。10月25日上午研讨会开幕,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副院长郜锦强教授主持,院长王磊教授致开幕辞。诸伟奇、吴怀祺、王菡、纪健生等专家作了专题报告。10月25日下午,参会专家学者分为两组就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过程中一些具体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研讨。现将研讨会讨论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牛继清(1965-),甘肃省通渭县人。198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此后供职甘肃省定西教育学院多年。1999年调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2002--2003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访问学习。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安徽省第一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古籍研究》编委,《安徽文献研究集  相似文献   

4.
邱瑰华,女,1964年生,安徽宿州市人。1986年7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00年7月获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安徽省桐城派文学研究会理事,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成员、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2003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荣获安徽省淮北市岗位明星、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相似文献   

5.
邱瑰华     
邱瑰华,女,1964年生,安徽宿州市人。1986年7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00年7月获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安徽省桐城派文学研究会理事,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成员、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2003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荣获安徽省淮北市岗位明星、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邱瑰华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在科研方面,曾出版学术专著《唐代女冠诗…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深人,武汉大学出版社计划陆续推出由著名学者陈文新先生主编的大型文化遗产出版工程《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因其采摭宏富、利惠学人,科举学专家刘海峰先生誉之为新世纪科举学六大工程之一。2009年9月,经过近30位专家学者三年多的努力,丛刊第一辑隆重问世。丛刊第一辑包括17种22卷,近3000万字,系统整理、校点了与科举相关的各类史料文献,堪称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是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议和支持下,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文史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等院系共同组建的学科平台,挂靠图书馆。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国家急需的古籍保护高端人才,保护、整理和传播中华古籍资源与中华文明。研究院将重点建设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中华古籍书目数据研究中心以及中华古籍保护技术基础科学实验室等学术机构,创  相似文献   

8.
蜀道文献作为一种特定线性文化遗产文献,大致可划分为蜀道史志文献、蜀道诗赋文献、蜀道石刻文献及蜀道行旅文献四类。多年来的蜀道研究中,对蜀道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组织规划而各自为政,地方学者根据本地资源整理相关乡土人物著述;二是以集成式影印、出版为主,对蜀道文献本身并没有校勘、标点,古籍中的一些错误与缺漏往往得不到纠正和弥补,仅仅限于少数学者阅读使用,社会影响较小;三是少数蜀道文献整理质量良莠不齐,其中对蜀道诗文有关地名、掌故、人物、事件的考证方面存在较多讹误,并且因缺少正常的学术批评而长期得不到纠正。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进步,是与古典文献整理研究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分不开的。传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新文献的发现与研究、电子文献和数据库的研发与应用,以及文献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使新时期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尤其是新文献与电子文献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研究范围的扩展,更促进了研究视野、观念与方法的转变。进入21世纪,综合的历史的文献研究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甚至有度越戏曲、小说研究之势,这是古代文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文献整理方面,《全元词》《全元文》《全元诗》《全明词》及其补编相继问世,《全明诗》《全明文》的整理也取得初步成果;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逐渐升温,一些重要的文学史著作将其纳入研究视野,承认其文学价值,诗歌研究相对深入,文章研究相对薄弱,词学研究与诗论研究有较大进展。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提高文献整理水平,拓宽研究范围,深挖大作家,拓宽对中小作家研究的边界,突出“文学本位”意识,加强艺术研究,注重文史哲结合,关注少数民族文学,出版文献类、研究类集成性著作。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尔沁文化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及成就。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科尔沁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的建立,能够为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整理和收集科尔沁文化数据资源,展示科尔沁文化研究成果,加强了图书馆特色馆藏数据的建设,更加有效地体现了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回族文献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并与其他民族文献相融合,涉及学科领域诸多。20世纪以来回族文献资源整理与开发逐步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级各类文化单位要打破壁垒,加强回族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及数字化建设,建立地方性回族文献中心,从而建成全国性回族数字图书馆,以实现回族文献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科院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世界历史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文献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碑刻作为出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碑刻文献异常丰富,记录内容十分广泛,文献真实可靠,产生时间、地点可考,能为多学科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我国碑刻文献整理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材料散碎、原始,全面搜集、整理不够;研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碑刻文献学理论和碑刻文献学史的研究欠缺等问题。因此,应该在碑刻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碑刻文献学学科建设、碑刻文献专项、专题研究等方面不断着力,以将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7,10(2):F0002-F0002
沧南,安徽合肥市人,1924年5月出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中共党员,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哲学学会顾问、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顾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安徽省科技厅下发的《关于发布2014、2015年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备案名单的通知》,由宿州学院与安徽砀山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的"安徽省复合酶提取工程技术中心"喜获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7.
民国安徽人口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安徽人口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不充分,现有成果主要是散见于中国人口通史、断代史和安徽地方史的研究中,缺少系统全面的考察。无论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是研究的内容都很不充分,研究方法也有待多元化,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碑刻文献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果丰硕。出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应该清理,研究的成果值得检讨,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需要总结。《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系统清理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为学界整理、研究碑刻文献以及利用碑刻文献进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线索、丰富的学术信息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必将有效拓展碑刻文献研究的领域,把碑刻文献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彝文文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文献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彝文古籍文献术语标准化已成为彝文文献研究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彝文古籍文献内容进行筛选与整理,找出其中词频最高的彝文词语,并对其进行汉语规范标注,制定彝文古籍文献术语翻译标准原则,在技术指导下建立彝文古籍术语标准化数据库,为彝文古籍数字化管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手段,助推彝文古籍传承与保护工作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都学坛》2015,(6):29-31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出土文献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贡献日益突出。2015年6月6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百年来的出土文献,尤其是新出土或新整理的资料,从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出土文献与秦汉制度史研究,出土文献与秦汉政治、行政、法律史研究,出土文献与学术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展示了考古发掘、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先秦秦汉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新视角,推动了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