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人才谈     
一、企业人才的概念如果我们对历史上的各种人才加以综合研究,便可概括出人才的一般定义:才能较高,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或某项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企业是社会的经济活动单元,是直接从事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经济实体.企业人才是众多社会人才中的一部分,企业人才不仅符合上述人才的一般定义,还具有特殊性.根据企业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企业人才可定义为:才能较高,为企业发展在企业内部某个部门,某个行业或某项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个定义把企业人才同社会其他人才.如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军事人才、哲学人才、艺术人才等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正>21世纪是信息全球化的世纪,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创造和竞争已经成为人类各个领域发展的主题。我们所处的时代赋予了现代体育人才要创造新知的使命。能否为体育事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已经成为现代体育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体育人才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学习一切关于体育的认识、观念、知识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创造、创造性和创造力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创造是一项活动和一个过程 ,它包括定向、准备、分析、观念、沉思、综合、估价等阶段 ,创造性是创造的属性 ,它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有价值性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制度早期是作为“特权”制度而产生的,因此,知识产权也常被经济学界和法学界理解为垄断权。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是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主要来源于人类的智力与创造性劳动,信息的属性是人类智力创造的一种知识财产和相关的精神权益。知识产权垄断性符合作为经济运行支撑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一刘勰曾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俏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这里,被刘勰所描述的“思理”,岂不正是“创造性思维”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所谓“创造性思维”,即以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为手段,以新的观念、新的智慧为灵魂,通过人脑所进行的—种高级思维模式、思维方法。逻辑思维主要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模式和方法,能动地反映现实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般来说,属于线型的认识过程。形象思维,又可称为直感思维,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机械化、电气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是前几代人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它的实现不仅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且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各种产品和工程的设计过程仍然是一种繁重的脑力劳动,它往往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拖了生产的后腿。“设计自动化”是人类继生产自动化后提出的新的目标。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设计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产生了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这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  我们知道,在各种产品和工程设计中,有一部分是创造性的工作,例如新方案,新思想的提出,设计标准的给定,…  相似文献   

7.
创造发生过程的研究,首先应开始于创造过程的定义。对此,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都曾予以阐释和描述,比较典型的有:1945年,德国著名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韦特墨在《创造思维》中指出“创造过程通常是这么一种形式:为了获得正确的知识,人们重新怀疑并重新研究一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对创造过程的描述则认为它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创造主体人和外部世界及事物的联系,二是创造主体为满足某种直接的物质和心理需求。日本学者市川龟久弥则在《创造性科学——图解、等价转换理论入门》中说:“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按过去的作法不能超越或不能突破现状的危机状态为前提进行。”中国学者王极盛在《科学创造心理学》中将创造过程概述为:“创造是人将创  相似文献   

8.
有些同志认为,求异性思维最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思维方式“保持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大容易受既成理论的影响,不囿于旧有的理论、观念和方法”。更有甚者认为,“求异性思维是创造心理的实质和核心,……离开了求异性思维就根本谈不上创造和发明。”与此相反,对求同性思维展开了征伐,说它“容易墨守成规,四平八稳”,这种思维“禁锢人们的头脑,从而扼杀创造的灵感,……严重地阻碍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以上观点,我不敢苟同,在此一辩,敬请指正。 不可否认,运用求异性思维,人类取得了辉煌的创造性成果。但是,能否说求同性思维是扼杀、禁锢着人的创造性呢?不能。马克思通过艰苦的研究,从大量历史资料中揭示了人类各种不同社会运动的共同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这一理论至今仍  相似文献   

9.
隋涛 《理论界》2005,(5):116-116
一、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大体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相联系。就是说,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发生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的突出特征是它的独创性。这种独创性特征表现为:一是思维的独立性;二是思维的发散性;三是思维结果的新颖性。3.创造性思维寓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中。创造性思维和再现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思维类型的不同的划分。正因为如此,创造性思维并不是脱离于抽象思维和…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中叶以来,“创造性”开始作为一个科学“新大陆”受到推崇,有关的研究与日俱增。以美国《心理学摘要》为例,1950年该刊列于“创造性”栏目之下的文摘为11篇,只占摘文总数0.2%;时至1960年,该比例升到0.4%;1966年为0.8%;1970年则达到1.0%。 然而,以往三十余年的创造性研究热衷于对创造人才的个性研究,即强调杰出创造人才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或者创造型艺术家、科学家的特殊认  相似文献   

11.
1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类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并且“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但提出创造性劳动的概念,意义何在呢?什么是创造性劳动呢? 所谓创造性劳动,指的是这样一种劳动,在这种劳动过程中,主体对劳动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张以艺术生产论为主干重建文艺学体系。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社会本体论),以“实践”为逻辑起点。作为艺术实践的起点则是“实践”中最富于创造性的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创造,以此为起点的文艺学体系称之为“艺术创造论”。它分为三大块:艺术创造动力学、艺术创造形态学和艺术创造信息学。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月刊》1962年第1期,陈绍闻同志的“读书偶识”一文,论及《荀子·富国篇》,“和调累解”一语的意义,对于前人王念孙、俞曲园、王先谦等人的注释,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是非常有益的,它有助于对荀子思想的研究,但我对这句话的解释,还有不同的看法,愿提出来求教于陈同志和各位专家。《荀子·富国篇》的那段原文是:“故君国长民者,欲趋时遂功,则和调累解,速乎急疾;忠信均辨,说乎赏庆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三德者诚乎上,则下应之如景响,虽欲无明达,得乎哉?”陈同志同意“说,读为悦。”并同意王念孙“速乎急疾,威乎刑罚下皆当有‘矣’字,与说乎赏庆矣对文”的说法,而对于“和调累解”一语,认为:“‘累’  相似文献   

14.
延伸解读“我是一个心灵,我有一个身体”和“我就是我的身体”两种姿态,可以看出,人在不同时代针对自然/世界/环境保持着非常不同的创造性关系:存在着从理想的创造到适度的创造再到极度的创造之演变。现代性进程由此表现为人对周围环境不断增强的创造,而现代性反思可以揭示创造性的限度。身体哲学揭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适度的创造性关联。人总是以操心的方式在世界之中存在,这种在世存在离不开本己身体,而日常经验实为身体经验。从关联性的视角看,所谓“寻找人类的下一个栖息地”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我们理应善待现有的家园,并因此从想象的乌托邦走向实在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15.
创造认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大体等义的创新和创造存在于人的行为和观念两大领域。创新实践和创造认识都是创造认识论所要研究的。本文对于创造认识论的阐述大体上是遵循着“主体和客体”、“实践和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范畴和基本原理进行的 ,包括研究人的创造性认识的一般过程、具体环节和一般规律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 1999年在全国科技教育会议上指出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还说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时代重任 ,必须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具体到高校的体育教学 ,应该创造一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氛围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本文着重就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 ,谈谈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创造…  相似文献   

17.
孟德 《理论界》2007,(4):123-124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进化思想为指导探讨人类创造性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创造性的产生源于生命的进化,进化的多样性使创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1、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类的这种能动性集中地表现在人类所从事的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之中.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种直接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又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人类在这两大生产领域及两大生产过程中能动性的体现,既表现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界、支配自然界来为人类自身的目的服务及所取得的日益丰富的物质生产成果;同时也表现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对自身的再塑,其中主要表现为人类对自身生产规律的日臻完善的认知以及创造出的与此相适应的繁衍方式即人类婚姻形态.这两大生产领域生产力的共同作用力,是创造和推进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最本质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价值,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最终目标.是经济的最基本的方面.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依靠创造价值的活动及其创造出来的价值体而存在的.人类的一切生产过程都表现为价值的创造过程.这不论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如此.对于价值.不同学科的一致之处是:价值及其价值理论是一切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对价值问题的探讨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展史的再认识过程,就是对现实的审视过程、就是对未来的预测过程.在经济学领域,可以认为,经济科学的发展不仅直接围绕着“价值”进行,而且经济实践也在不断地创造着“价值”和价值实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值对于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等等的意义就尤其重要,这也是历代经济学家所苦心孤诣钻研和追求在价值问题上取得突破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