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阿于氏是明代中后期一个显耀的文学世家,其代表人物即被誉为"文学为一时冠"、世称"于阁老"的于慎行。其父于玭、母刘氏、兄于慎思、于慎言皆博雅多才,善长诗文。于氏之学受其亲族——东阿苫山刘氏影响极深。于慎行曾外祖父刘约、外祖刘田及弟刘隅皆中进士,学博才高,亦以诗名于当时,并创办东流书院,为于氏父子兄弟提供了深厚的家学渊源。  相似文献   

2.
欲研究格律,必先确定律句观念。中国诗歌律句观念经历漫长演变历史,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内涵。诗歌律句观念,始于永明,约于文心,蔓衍于诗、词、曲,规模于清,概括于王力,升华于启功。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根据广州师范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育人于管理之中、集服务、管理、育人于一体的管理思想。实践证明,这对提高学生宿舍管理水平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理念反映了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要让其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实现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推动企业打造一流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原始人类的审美心理潜伏于高等动物人猿的种族遗传,发端于人类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对自然美的感受认识,表现于第一件艺术作品(石器)的创制,发展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宗教巫术、神话传说、文学艺术。自然环境与人类审美心理的发生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原始人类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对自然形式美的感受体验是人类审美心理发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人艺术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文人是从事艺术活动的特殊主体 ,文人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本文通过对文人书画、文人诗、文人音乐等文人艺术样式的深入分析 ,归纳出了中国文人艺术与宗教艺术、民间艺术、宫廷艺术比较之下的一些独特而突出的形态特征 :布局上倾向于“疏简” ,色彩上倾向于“素淡” ,技法上倾向于“生拙” ,表现上倾向于“含蓄” ,趣味上倾向于“天然”。  相似文献   

7.
本文由治道视角入手,从天人合一于阴阳、天人合一于人、天人合一于宜三个方面,论述了王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并相应论证了治道之行为合法性、治道之价值论与方法论等治道的形而上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运行机制,是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关键所在。高校创先争优活动运行机制基本要素包括理论渊源、活动主题、活动主体、根本目标、主要内容、活动重点、实施方法、重要手段、保障机制,具有实践性、人民性、系统性、差异性、特殊性和长期性特征。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应从着力于与基层实际相结合、着力于体现实践特色、着力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着力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优化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姜继渭 《理论界》2006,(9):164-165
容补学是在人类真实地认识客观与恰当地处理事物时产生的,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时发展完善的,其哲学框架界定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它的理论基础:渊源于物理场、生理场、心理场、情感场四场力,统摄于万物共生,万国共处、万谋共悟,万智共享四效应。它的学科基础:定性定量定位于哲智、科能、纵时、横空四维度,整合于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诸多新兴学科。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方式上均有莫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有着浓重悲观意识的作家 ,她悲观于人生 ,更悲观于人性 ;悲观于人类生存的现实 ,更悲观于社会发展的未来。强烈而浓重的失败意识、绝望情绪、末世情怀不仅构成了张爱玲小说冷峻而苍凉的风格 ,而且构成了张爱玲小说创作独特的意识向度。  相似文献   

11.
塔勒德镇是新疆伊犁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主要居民为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文章结合田野调查资料,通过对民族意识、文化整合、民族平等观及异族交友、通婚等四个变量进行分析,认为伊犁乡镇民族关系呈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疆塔城市族际婚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城市是新疆民族混合户比重最大的区域,且族际婚姻数量在近十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其边缘化的地理位置、多样化的民族构成以及民族人口的散居格局、长期缺乏占绝对优势的强势文化的影响等因素有关。族际婚姻的广泛存在促进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和谐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3.
族际通婚即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联姻,是促成民族融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之一。在我国,族际通婚主要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之间的通婚联姻两种基本类型。本文谨据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族际通婚的历史渊源,汉晋之世夷汉通婚的"遑耶"制度,以及南诏、大理时期和元明以来的族际通婚的历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功能,进行探索讨论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For decades, studies of intermarriage have provided insights regarding the integra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ethnic groups in the US. In this paper, marriage outcomes are analyzed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Asian Americans into American society. Instead of utilizing assimilation theories that focus on individual-level variables such as education and nativity, I extend two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o develop a boundary approach which emphasizes the how structured contexts at ethnic and racial boundary levels influence intermarriage outcomes. This approach recognizes the layered character of ethnic boundaries and the salience of ethnic and racial boundaries for new immigrant groups.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are used to analyze 2000 US Census data. The results generally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suggesting that demographic distributions and the ways in which groups are structured in relation to one another along racial and ethnic boundaries are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intermarriage.  相似文献   

15.
吕昭义 《学术探索》2009,(3):93-101
流传于云南的洪水葫芦神话包含三个内核:洪水、兄妹成婚、葫芦生人,是各民族文化交汇的产物。最初是由杜字族人带来的蜀国反映人与自然斗争的洪水神话;其次为朱提的洪水一兄妹成婚神话,反映了败亡南逃的杜宇族人对“直眼人”时代的反思和开辟新时代的愿望;在古代哀牢地区产生并传至云南各民族的洪水一兄妹成婚一葫芦神话,主题为各民族皆兄弟。印缅那加族的洪水葫芦神话表明,他们的先民大约在7世纪时从云南迁出,迁移途中经过了佤族居住地区。  相似文献   

16.
桂宇 《学术探索》2014,(5):36-41
历史上的傈僳族女性,曾经是随夫同上战场的女英雄,是氏族械斗中的调停者,在生产生活中也承担着家庭食物供给的重要角色,但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仍被作为家族的财产在婚姻关系的缔结中从父家转移至夫家,其婚姻自主性和家庭中的自我意识并未得到社会相应的认同。如今,社会的发展使傈僳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婚姻市场发生了改变,女性在变迁中以主动顺应之态,积极利用自身在婚姻关系中"稀缺资源"的优势,获得了婚姻和个人发展的自主权。傈僳族女性的这一转变对整个族群的婚姻家庭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文化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活、繁衍,在各民族传统节日、宗教、婚俗丧葬等活动中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充分体现了文体兼并性、广泛的群众性、健身性及美学特征等特点,这些特征,使其能够与现代体育相互融合、互为发展,进而朝着旅游业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携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朝鲜族女性的涉外婚姻,从其婚姻动机、交往途径、婚姻现状看,都具有"交换"的性质,其基本模式为"交换婚姻".由于这种"交换"关系并非感情与感情的交换,故婚姻关系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近年国内流行的“小民族”概念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意义上进行界定,并对学界关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文献回顾和理论梳理,同时结合在鄂伦春族社会的田野工作,思考了社会环境与小民族生存的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历史上的新疆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地形地貌特点,使其在古代民族迁徙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东来西往的诸多民族,都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历史上,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不同的,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从汉代开始到宋辽金时期,新疆的民族关系主要受中央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矛盾斗争的影响。宋辽金时期,在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因素中,又增加了宗教的因素。历史发展到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不仅影响着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影响着新疆各民族与全国其他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但是,不管历史发展多么曲折,互相依存、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共同开发、建设和保卫西北边疆的过程中,逐步地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始终是历史上新疆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