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弗雷格开创语言哲学以来 ,语言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形而上学到反形而上学再到新的形而上学的封闭循环过程。可以说 ,形而上学是语言哲学发展的轴心。这种循环现象不是偶然的 ,它显示出语言哲学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本文从语言哲学家对待形而上学的不同态度分析这一循环过程 ,并揭示循环的历史原因和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2.
“马概念悖论”是依照弗雷格的“概念”和“对象”理论进行分析后所产生的一个直觉困难.为解决其困境,在分析“马概念悖论”的由来及几种悖论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该悖论的一般形式,并评述了最新的解决思路.“马概念悖论”困境的实质缘于弗雷格对“概念”和“对象”界定的含糊性和隐性的不一致性,以及对谓词的语义缺乏必要的说明,同时也缘于语言的复杂性以及在语言和思想如何保持一致性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普遍性”是弗雷格概念文字的初始符号。弗雷格有关“普遍性”的探讨其实是关于全称量词的探讨,他基于“普遍性”符号,从现代逻辑的视角对全称量词进行了说明。在这样的说明下,全称量词是表达思想的普遍性的语言标志,全称量词的涵义是思想的一部分,全称量词的意谓是二阶概念,它通过对个体域的限定,从而对(一阶)概念加以限制。运用概念文字,弗雷格揭示了自然语言中表达普遍性思想的句子的逻辑形式。借助于王路教授提出的句子图式,可以从语言、涵义和意谓三个层面分析弗雷格关于“普遍性”的思想。弗雷格的“普遍性”思想对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形而上学的“物理学之后”与中国形而上学的“伦理学之后”在现代都遭到了解构。从双方各自不同的两种“是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西方形而上学解构的原因在于过分执着于“是”的逻辑系词功能,并以此偷换到对“存在”的本体论承诺;中国形而上学解构的原因则在于通过隐喻中“是”与“不是”的同一性而暗示了语言底下的非逻辑的诗性承诺。前者由于对语言的逻辑功能的片面化和极端化而成为单纯形式主义的工具,后者则用语言的非逻辑功能的反语言学倾向而使形而上学本身走向沉默。这两者都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失去了在全面丰富的语言基础上建立“语言学之后”的可能。在吸收中西两种形而上学各自的长处而避免其弊病的前提下,则可以构想一个以语言的诗性本质为基础,既容纳了西方形而上学“外在超越”的真理论,同时又具有中国形而上学“内在超越”的境界论的新型形而上学的蓝图,即“语言学之后”的终极超越蓝图。  相似文献   

5.
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著名观点,但由于弗雷格从未给“涵义”以精确的定义,因而涵义问题至今仍然是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从认知价值和同一关系两方面,弗雷格认为必须区分涵义和指称。涵义在弗雷格系统中主要有三种功能,由于概念模糊而功能广泛,弗雷格的涵义概念产生了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6.
达米特是最好的弗雷格学者,是杰出的分析哲学家。达米特的著作难懂,是因为他探讨的都是形而上学的基础性问题,他考虑的问题是先验的,考虑问题的方式是逻辑的。达米特框架是达米特对意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关于force的理论是超出了弗雷格基本思想和理论的。达米特关于形而上学基础的讨论,关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讨论的重大理论意义,会在今后哲学的发展中日益彰显。达米特与戴维森都在弗雷格的基础上向前走,但是二者向前走的方式不同:达米特框架和T语句显然是不同的。语言哲学所说的语言分析与一般人(包括日常语言学派)所说的分析语言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它要基于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哲学不是分析语言,而是借助语言分析来做事情。分析哲学不是孤立的东西,应该放在整个哲学史中来考虑。我国应该重视当代形而上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浅析韩艳英,黄伟“形而上学”,哲学术语,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二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一词在乌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通常在后一种意义上被使用。例如,...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关于语言哲学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界定。所以,在某些哲学家是否是语言哲学家的问题上,人们常有分歧。但在“弗雷格和罗素都是语言哲学家,并且是极具影响的语言哲学家”这点上是没有分歧的,在“摹状词理论是语言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上也是没有争议的。这种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现代逻辑在语言哲学中的作用的认可。因为弗雷格和罗素对摹状词的分析完全是建立在现代逻辑的基础上的,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这一事实充分证明,现代逻辑在语言哲学研究中确实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现代逻辑就没有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9.
图形及其逻辑的研究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而现代逻辑自诞生起就以一种二维记法——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出现.同时代的皮尔士也以二维方式建立了一套逻辑图形系统——存在图.为了探讨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和皮尔士的存在图之间的联系,在阐述弗雷格的概念文字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研究进展,利用《形式的规律》以及皮尔士存在图的一些思想把弗雷格逻辑图形看成是一种信息处理网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弗雷格蕴涵图与皮尔士推演指号及其内部结构之间的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尼采论语言形而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是第一个对欧洲传统形而上学展开全面批判的哲学家。在批判中,他步步深挖形而上学的根源,揭露了语言对于传统哲学思维的支配力量和语言在欧洲形而上学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传统形而上学是用逻辑虚构出来的道德化本体,而逻辑又是语法造就的,其最典型的表现是主谓结构造就了因果范畴。因此,传统形而上学在本质上是对主语的信仰,是一种语言形而上学。他进而提出一个假说:语言预先决定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家所属的语言谱系或类型预先决定了他的世界观类型。他把语言问题作为一个重大哲学问题提了出来,预示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逻辑与弗雷格逻辑的观念分别与其各自的理论是一致的。通过解析两种理论的基本句式可看出,这两种逻辑观有显著不同,尽管它们都坚守必然地得出这个观念。剖析“是”与“范畴”的关系揭示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与其形而上学的紧密联系,而弗雷格逻辑与真理论间的紧密联系可通过“真”与“谓述”二者的关系展示。厘清亚里士多德与弗雷格的逻辑观念与其各自理论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人们对逻辑的认识,帮助人们正确理解逻辑与哲学的关系,指导人们更好地在其他领域运用逻辑。  相似文献   

12.
在同“四人邦”反党集团的斗争中,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四人邦”“形而上学猖獗”.“四人邦”形而上学猖獗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大搞形而上学独断论,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歪曲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从而加以否定.多年以来,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大造反动舆论,造成了恶劣的后果.正本清沅,肃清他们的流毒,端正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态度,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胜利完成新时期总任务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和“主体性形而上学” ,在语言观方面认为语言不过是说话人 (主体 )的活动 ,要求语言的意义直指感性的对象 (变动不居的在场物 )或抽象的概念 (恒常的在场物 )。现当代哲学反对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 ,反对抽象的概念哲学 ,主张在场物与不在场物都在现实世界之内 ,二者的相通相融是哲学的追求目标。这种哲学在语言观方面认为语言的意义主要源于在场与不在场的结合为一 ,不一定要求感性对象的出场或符合抽象概念 ,甚至不要求说话者 (主体 )的出场 ,诗的语言尤具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弗雷格开创了逻辑语言分析方向 ,他成功地把数学语言转换成逻辑形式语言 ,建立起语言逻辑的框架。在语形学上他最先构建了命题和谓词演算系统 ;在语义学上建立指号和指号语义系统 ;在词用学上他提出语言表达式满足语法语义同构化原则 ,语言指称 (语用 )与语境和语言使用者对语言表达式的影响有联系。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从哲学还是从逻辑上,弗雷格(1848—1925)都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英美哲学的滥觞。尽管西方近几十年来对弗雷格的研究已有所深入,但达米特或者沃尔科他们部似乎过多地关注于“意义与指称”这些文章,而没有足够地涉及《概念与对象》一文。在我看来,这种不应有的忽视是出自于现代分析哲学家们普遍地缺乏历史感。《概念和对象》一文尽管篇幅不长,但其中包含的对理想语言的追求,对命题结构的揭示,以及对意义原则的表述等等,都使我们能真实地感到弗雷格作为开拓者所具有的意义。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希望本文在此所作的导论式的介绍,能够激发大家的研究兴趣,以进一步发掘弗雷格思想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弗雷格的这篇文章背次发表在德国《科学哲学季刊》1892年第16期。它一方面是为了反驳比诺·凯利先生的诘难,另一方面也更详尽地阐述了弗雷格在《算术基础》一文中所提出的主要观点。这篇文章既是一篇语言哲学论著,又可以说是关于从布  相似文献   

16.
传统形而上学至少有两个重大歧义:一个涉及到对于形而上学对象(实体)性质的理解,它牵涉到柏拉图路线与亚里士多德路线的区分;另一个涉及到对于形而上学对象(实体)数量的理解,它牵涉到存在论与理性神学、理性宇宙论、理性心理学的区分。我们把前一种区分称之为典型形而上学与离异形而上学的区分,认为通过厘清这种区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形而上学作为“第一科学”(或曰“科学的科学”)的命运以及形而上学内部不同性质的学说在这一命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我们把后一种区分称之为一般形而上学与下属形而上学的区分,认为通过厘清这种区分有助于消除形而上学内部不同学说在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上的种种混乱,从而更为准确地理解“形而上学”这一学科。  相似文献   

17.
弗雷格在创立现代逻辑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函数的说明。他认为,函数是不饱和的、需要补充的;当自变元补充函数时,就形成完整的整体。根据自变元的类型,函数可以分为第一层函数和第二层函数。函数-自变元理论是概念与对象分析的基础,是弗雷格构造现代逻辑系统的理论前提和关键方法。第一层函数和第二层函数是区分一阶概念和二阶概念的基础,弗雷格由此构造了量词理论,从而创立了现代逻辑。同时,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基本方法是逻辑分析,弗雷格的函数-自变元理论是逻辑分析的理论基点,对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般和个别视角下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在哲学以至整个科学文化中处于什么地位,如何研究形而上学等都是哲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对形而上学的理解体现了中西哲学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但研究形而上学,我们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辨析它们的真实含义,更重要的工作在于将中西哲学精神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哲学发展寻找一种新的视角。实际上,研究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可以实现西方哲学一直在追求的哲学为科学奠基的任务,也可以为中西哲学精神的融合开辟一条通道。中国形而上学的本质在于一般和个别的“道”、“器”之辨;西方哲学的精神在于哲学为科学奠基。由一般和个别的角度出发,提出形而上学研究的新的对象,目的在于引进这种西方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莱布尼茨的设想似乎为人类建造巴别塔重新树立了信心。后继逻辑学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不已,这个梦想在弗雷格那里得到了实现吗?基于莱布尼茨和弗雷格的关于“普遍语言”和“概念文字”的思想和工作,尝试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探索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西方形而上学整体演进的理论视域下,实在一词具有核心性价值。当代实在论、反实在论思想的特定形态,是由哲学传统中不同形态的本体论,经过认识论的过渡,最终转向语言从而生成的。这为西方形而上学发展脉络的明晰提供了关键支撑。代表不同哲学发展阶段具体形态的实在论思想,定会引发与之对应的反实在论。这种构成各个阶段的形而上学主题的方式,应被视为“实在—反实在”哲学范式。西方形而上学的整体发展在这一独特视角下呈现为二者具体理论形态之演进。戴维森、达米特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是以此为理论渊源,基于现代逻辑、当代意义理论的新进展所形成的西方哲学后语言转向的新产物。继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之后,戴维森、达米特开启的基于意义与真的实在问题之争,决定了各类不同程度、形态的实在论观点所坚守的共同理论底线。这一理论临界点和论争焦点就是是否坚持二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