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翅》是庄孔韶“不浪费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成之作,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是中国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先行之品;《银翅》在内容和方法上拓展了《金翼》,是对《金翅》的传承和突破;《银翅》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度描述和国外相关研究的回应,是人类学社会史研究的补白,它的本土研究理论和对人类学表述方法的创 新等,是对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徐杰舜教授主编的《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即是应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汉族历史和文化的创新之作,从学术上来说,《雪球》在对汉民族作人类学分析时,既强调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向度,也用人类学理论对汉族文化作了详细的分析,它既是历史学的,又是人类学的。《雪球》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了良好的开端,扩大了人类学理论在历史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的人类学研究或经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是从事人类学学科建设,如设计人类学专业教学的框架,编写人类学的教材,和普及人类学知识的工作等;中期从1989年开始,我们开始注重汉族社会的田野调查;后来我的研究对象增加了,不仅研究包括闽南人、客家人在内的汉族民间文化,也研究畲族的文化,研究的问题有宗族组织的问题与民间信仰的问题,还有注重民俗问题的研究以及唯物主义的历史建构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2,(24):11-21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是英国人类学家,文化进化论的提出者,也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原始文化》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泰勒定义了文化,提出了文化进化理论,并创造了文化研究的方法。人类学界对泰勒及其研究的讨论并不热络,但一些入目书籍中必定会有所提及。学界对于他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其文化进化论和著作方面。  相似文献   

5.
《银翅———中国的地方文化与文化变迁》是近年来关于汉人社会研究的不可多得的本土人类学著作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该书与林耀华先生的《金翼》在学理上的延续性以及其对人类学传统研究范式的突破和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3,(8X):29-35
露丝本尼迪克特是著名美国女人类学家,她的著作众多,以《文化模式》和《菊与刀》最富盛名。本尼迪克特成就显著,她在文化相对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模式理论,将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应用于文化人类学。她的研究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涉及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国内外学者对她的著作、研究方法、田野工作给出评价,并阐明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露丝本尼迪克特是著名美国女人类学家,她的著作众多,以《文化模式》和《菊与刀》最富盛名。本尼迪克特成就显著,她在文化相对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模式理论,将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应用于文化人类学。她的研究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涉及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国内外学者对她的著作、研究方法、田野工作给出评价,并阐明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2,(6):73
<正>英文19本:1《.主旨发言、名家讲座——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2《.濒危语言》、3.《人文生态学》、4《.亚太地区的劳动力迁移和社会流动》、5《.民族关系》、6《.全球化的人类学研究》、7《.应用人类学、发展与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贯穿于20世纪人类学理论所有领域的结构概念在人类学学科领域中已经成为主流话语之一.从20世纪早期出现的结构-功能主义,法国年鉴学派,结构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文化唯物主义到历史人类学等种种学派中不同人类学家将结构概念用于理论的表述和具体文化研究实践中去.本文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对结构概念在不同理论学派中的内涵进行探讨,以期为阐释和梳理人类学理论研究提出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0.
克利福德·格尔兹是美国人类学家,阐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格尔兹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1983)是他的代表著作。"阐释人类学"是格尔兹最主要的学术贡献。他的"阐释人类学"从意义角度赋予文化以新的诠释,同时还提出了"深描"的民族志表达方式,并重视研究地方性知识。国内外学者对格尔兹的研究做出了评价,他们的评论强调了格尔兹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阐释人类学"所引发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马歇尔·萨林斯是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历史之岛》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人类学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新进化理论、历史人类学以及西方本土文化研究等方面。萨林斯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人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国际学者对其历史人类学和西方本土文化研究提出了质疑;国内学者则针对萨林斯的结构与历史的研究以及民族志写作,做出了一系列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3,(6X):22-30
马歇尔·萨林斯是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历史之岛》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人类学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新进化理论、历史人类学以及西方本土文化研究等方面。萨林斯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人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国际学者对其历史人类学和西方本土文化研究提出了质疑;国内学者则针对萨林斯的结构与历史的研究以及民族志写作,做出了一系列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玛丽·道格拉斯的著述对其他学科的冲击比对人类学的冲击更大,特别是在其成名作《洁净与危险》问世之后。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奠定了人类学对月经研究的理论基础,尽管这可能并不是玛丽.道格拉斯的初衷。为了说明"肮脏"绝不是一个单独的和孤立的事件,玛丽·道格拉斯详细论述了身体用做社会的和宗教的象征的各种方式。在她的影响下,人类学对月经研究的成果不断出现,彻底颠覆了医学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对月经禁忌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民族音乐学,其主旨是将音乐融入到文化中来看待。梅里亚姆的著作《音乐人类学》是该领域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他主要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音乐和他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关系。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包含了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此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音乐人类学。从最基本的"人"的角度出发,研究音乐、人、文化的三重特征。本文拟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当今音乐教育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民族音乐学,其主旨是将音乐融入到文化中来看待.梅里亚姆的著作《音乐人类学》是该领域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他主要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音乐和他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关系.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包含了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此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音乐人类学.从最基本的"人"的角度出发,研究音乐、人、文化的三重特征.本文拟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当今音乐教育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弗朗兹·博厄斯美国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开创者,历史特殊论的提出者。博厄斯一生兴趣广泛,著述颇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原始人的心智》(1911)和《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历史特殊论"和"文化相对论"是博厄斯主要的学术贡献。他认为每个民族的历史都具有特殊性,应当尊重其文化的相对性,提出种族和民族平等,主张构拟具体文化的历史,并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人类学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博厄斯的研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他们在褒扬博厄斯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影视人类学概论》一书于 2 0 0 0年 9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影视人类学专著。全书 2 9万字 ,共分 10章。该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类学影片的特征、拍摄原则、功能和分类 ,现代高科技手段在影视人类学中的应用 ,影视人类学的产生和一般原理及其广阔发展前景 ;介绍了人类学影片的一般制作方法 ,影视人类学在美、德、法、日等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历史和发展状况 ;通过《佤族》、《苦聪人》、《独龙族》、《赫哲族的渔猎生活》、《鄂伦春族》、《永宁…  相似文献   

18.
一 )现代田野调查及其与民族志的疏远在克利福德·格尔茨的《重彩描绘 :面向文化的解释性理论》中 ,他将当代盛行的文化分析 ,当作并非寻求规律的实验性科学 ,或者说 ,当作一种寻求意义的解释性科学。① 应当说 ,当前在人类学研究中大量运用的正是这种文化分析。虽然田野调查也是人类学偏重和依托的基本方法之一 ,但现在的田野调查通常已不寻求文化的规律 ,而仅仅寻求文化现象存在的意义。这种情况再次向我们提出 :在社会科学中 ,人类学到底是记录文化现象的文本 ,还是一种学科理论 ?人类学研究是否还需要本着实验科学的精神 ,寻求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7,8(2):62-70,116-118
武陵民族区概念的学术命名,是李绍明先生五十年西南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运用历史方法的重要基础理论成果之一.重提《李绍明民族学文选》、解读"巴文化研究与地域文化"学理认识涉及到的历史方法学术关联.参考"武陵民族区"概念学术命名的价值取向,从武陵地域文化的民族学/人类学问题研究切入,可能寻找到创新问题原点;而"武陵民族区"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人类学概念学术命名的,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打开新世纪巴文化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可能更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作了预见性的展望,即人类学理论取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类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趋向;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和应用研究向纵深发展;人类学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日显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