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建立计量模型,以2002—2017年中国地级市数据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为样本,依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变化,分阶段分区域实证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02年的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阻碍了区外城市的经济增长,这种阻碍作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依次增加;区外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未达到门槛值是产生这种结果的机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随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的增加,其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由阻碍转为促进。因此,应努力增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提高区外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产品结构,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更应如此。   相似文献   

2.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就业增长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证层面利用2003—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就业增长时空演变的影响。结果发现:(1)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果忽略内生性问题这种促进作用,会初低估;(2)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城市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3)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即: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相似文献   

3.
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辐射作用和拉动作用,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只有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人才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鉴于这种认识,山西省委、省政府对于城市建设高度重视,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据统计,从1998年以来,全省用于城市建设和维护的资金达到60多个亿,超过了前五年的总和。特别是那些具有辐射功能的地级市,努力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历史机遇,以城市供水、供热、道路、旧城改造、污水处理和园林绿化为重点,投资建设了一批与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负载能力。 规划是建设的蓝图,如同人的性格一样,每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6年2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这一结果通过了逐年匹配PSM-DID检验和反事实检验。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经济增长。通过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城市规模更大、初始经济水平更好、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的效果更好,产生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效应,且该结论得到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两条重要途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较发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城市而言,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本文结论为充分发挥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赋能作用、实现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双赢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在由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作为一场新的社会经济革命,必然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本文就城市增长方式、内部功能结构、基础设施、生产空间、生活质量、土地使用模式,以及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等方面,对其展开分析和讨论,以便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关系问题上,较为多见的一个观点是:在中国西部省份,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强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即城市化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原因何在?文章试图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首先,对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机制作了一番梳理,指出其核心在于城市的聚集经济。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边际分析思想构建了一个规模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型,此时,城市的净规模收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手工检索2005—2016年我国265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目标,实证检验了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并且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相比,经济增长目标对东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抑制作用更强;在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城市,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越强.分阶段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主要出现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增长目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不再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经济增长目标会通过增加扩张性投资、减少政府科教支出,进而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此外,创业活动会弱化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在创业活跃度越高的城市,经济增长目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越弱.研究结论表明,虽然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两者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增长目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2000-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公共物品供给的统计数据,从城市教育经费、城市卫生医疗费用、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城市科技费用、城市社会保障支出等六个因素对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计量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公共教育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0.37个百分点;对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0.29个百分点;对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0.15个百分点。据此为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个城市并收集其12个年份的面板数据,将地铁建设作为虚拟变量引入城市经济增长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分析中国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市辖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回归得出两个值得关注的结果:地铁建设对城市市辖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样本城市市辖区的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诸多积极推动作用.从直接带动效应来看,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从间接带动效应来看,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旺盛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经济辐射效应促进了城市商贸业、餐饮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城市规模的正向作用随城市规模扩大而存在异质性,表明数字经济促进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能维持已有的中心—外围式分布格局,甚至一定程度上强化该格局.理论上,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互动和集聚效应出发,基于冰山成本、劳动力互补和知识溢出的理论,提出了数字经济对城市规模异质性产生作用的机制.实证方面,应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引入数字经济和产业集聚的交乘项验证数字经济与产业集聚互补效应的异质性,证明了数字经济对城市规模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假设.以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谨防重现区域性贫困.  相似文献   

13.
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诸多积极推动作用.从直接带动效应来看,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从间接带动效应来看,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旺盛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经济辐射效应促进了城市商贸业、餐饮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三者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并通过对镇江市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状况的定量分析,提出维持个卜城市经济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角度定义城市旅游化,通过构建指标模型对我国26个城市的旅游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这26个城市的旅游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两者间的耦合关系,对城市旅游化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评价,为正确认识城市旅游化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和科技创新正成为引领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双重引擎。文章基于对文旅融合、科技创新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三者关系的理论探讨,以2009-2019年中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科技创新作用下文旅融合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文旅融合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增长,且在中西部城市、非旅游城市更为凸显;文旅融合的旅游经济效应受科技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环境上,受科技创新投入的影响有限;科技创新产出对文旅融合的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强化作用,而科技创新环境与文化赋能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心城市形成的经济机制的演变过程,指出目前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动力在于创新能力,边缘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中心城市辐射力,然后详细分析了中心城市对边缘区经济的传递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经济区增长的四种模式,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区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许多城市突出了经营城市的概念,在"城市的扩张"热中,更为注重经济增长的速率,忽略建构足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且应合理分布的空间结构体系、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文明,也就容易形成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对这些公共物品是加强公权力,还是进行市场化配置,颇有争论。我们认为,对于城市水问题的解决,应着眼于建构和实施先进的制度体系,即一切可以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权益的权力和权利都应处在法律的控制和制约之下。我们从系统论的角度,设计了城市水法律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评析经济学对经济增长、分工、制度、创新与城市等基本范畴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说明城市在创新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新古典经济学偏离了斯密-杨格-熊彼特的逻辑主线.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非凸性是以假定生产耐用品的设计知识可以实现指数型增长为基础;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理论实际上是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理论,并由此说明城市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诺斯则批评罗默和卢卡斯模型没有把制度的激励结构作为决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新演化经济学研究能更好地解释城市在创新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我们用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发现中国城市的主要指标同样符合幂比例变化法则.进一步的"反事实假设"则发现,通过优化人口空间结构,我国2019年的GDP可以增加5.55%,专利申请(技术创新)会增加8.2%.  相似文献   

20.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还不完善 ,以致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