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佛教与印度现代社会是什么关系呢?尽管今天印度的佛教徒只有五百多万,仅占总人口的0.7%,但是,佛教思想和文化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这不仅因为印度佛教在其兴盛的一千多年中间对印度的思想和文化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因为在其沉寂的数百年中,它的许多思想也被印度教所吸收和容纳,从而变成了印度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佛教的思想文化融汇于印度思想文化之中,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因素。佛教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要阅读一下印度现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对佛教及其思想的评述,就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取向与道德尺度——论印度战略文化的二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印度战略文化,尽管存在着学理上的争议,但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很多战略操守仍能从印度历史特别是战略思想史上找到其渊源,即考底利耶主义和阿育王思想传统持久深厚的影响。印度战略思想传统上的现实主义取向和道德尺度这一根本性的价值分野,使得印度战略文化呈现出典型的二元化特征,即在战略思维、安全观念和战略倾向三大方面均呈现明显的二元色彩。  相似文献   

3.
何谓“官本位制”,没有权威的定义。一般是指以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准或参照系,用以衡量人们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及人身价值的机制。它犹如经济学上的“金本位制”。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为什么会出现“官本位制”这种观念和现象?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它既有政治经济的,又有思想、文化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原因。概括起来: 一是长期封建制度遗留下来的“以吏为师”,“官牧民”等政治文化意识的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盛行的是一元化的社会成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之变化常常孕育出新的思想文化,而思想文化的变革必将引起人们的社会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孕育着不同的思想文化,而不同的思想文化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而这些思想文化却直接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中明显地看到。  相似文献   

5.
民主视角下的印度腐败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焕 《南亚研究》2012,(4):104-116
印度是世界上腐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学术界对印度腐败原因的已有分析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强调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和印度教的文化传统对印度腐败的影响。实际上,印度的腐败还与不完善的民主制度紧密相关;缺乏权力制约和规范的政党制度、以社会公平为取向的民众参与和不健全的司法体制都是印度腐败盛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以商品经济为生存基础的中国商业文化一直存在于儒道释三家合一的传统文化中,以义利之辩、理欲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至近代,严复、康有为等维新派引进西方文化,从而使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观念第一次以理论化的形态出现。胡适在吸取西方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建立了商业文化观念特有的哲学思维原则和方法论。孙中山则提出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在内的商业文化观念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一个既不同于欧美民主政治型社会,又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儒家型社会的、以商品经济文化为特色的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7.
此文认为,判定黄宗羲是启蒙思想家的基本依据,在于用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批判封建专制。从自然经济观念出发,充其量只能产生封建“异端”思想。黄宗羲突破了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从商品经济观念出发,才得以提出民主启蒙的政治经济纲领,建立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启蒙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正囿于自然经济观念的束缚,他的启蒙思想难免有先天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作为一种对人的存在、人类彼此之间的结构关系、人类存在的精神力量以及人类所创造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科技制度进行理性反思的科学,理所当然地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而不断发展的。由此,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理论视野、思想方法等等都应当随之而不...  相似文献   

9.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王平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在思想、感情、信念、观念上的取向准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在观念形态上的凝聚,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儒学自汉至清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民国以后,河湟地区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体现在当地人民的衣着与服饰习惯上。本文通过对人们服装样式、面料变化特点的阐释,反映了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辩证法及社会的文化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存之 《求是学刊》2001,28(3):27-32
马克思关于人的辩证发展三阶段理论确立了文化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群体性文化、个体性文化、类主体性文化 ,三种文化形态规定了三种基本的社会类型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 ,与三种社会类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是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其中人是根本 ,而社会却直接地与文化紧密联系。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有三重文化背景 :个体性文化是主体文化背景 ,类主体性文化是前瞻性文化背景 ,群体性文化是历史性文化背景。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与三重文化的本质规范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After India gained independence in 1947, the country's leaders promised its diverse constituents citizenship rights that extended across religion, gender, and caste. Distinct from its previous British rule, India's constitutional law guarantees citizens the right to religious freedom and associated cultural practices, and prohibits gender and caste‐based discrimination. However, in ensuring freedom of religion, the constitution also effectively affirms gender inequality through patriarchal religiou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religious freedom and gender equality have been negotiated among each other in contemporary Indian society. I draw upon three landmark Indian Supreme Court cases that navigate the terrain of affirming both women's civic rights and religious freedom.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upreme Court is working toward a more inclusive definition of citizenship, particularly one which supports women's civic rights within the context of religious personal law.  相似文献   

13.
王坤 《唐都学刊》2013,(6):109-113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和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世界各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格外引人注目。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规律的科学,人类一切与精神或精神文化有关的历史,其实就是传播的历史。运用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传播活动的构成要素分析古代中日间的信息传递,为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提供了新的、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内涵是承认文化多样性所产生的差异,并承诺差异之间的平等性。政治文化认同是内化于心的、对文化和政治传统的固有信念与身份定位。多元文化主义常常被认为会削弱政治文化认同并造成社会的分裂与动荡。本文结合美国社会的经验,阐明由多元文化主义所培育出的宽容开放的政治文化氛围,非但不会成为凝聚人们爱国力量的障碍和阻力,反而会加强人们的认同感,尤其是对政治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邵颖萍 《社会》2013,33(3):184-203
全球化的故事并非文化的同质化。麦当劳在东亚城市的推进过程中,更多的是“文化定制”的结果--麦当劳所传递的不是完全同质化的美国文化,而是美式文化内核与地方文化生境碰撞而产生的特殊的全球地方化经验,其在东亚这个特定的文化场域内遵循着一整套的行动逻辑。地方文化虽然在成长,但总体上被全球文化所裹挟并吞噬。需要关注的是,麦当劳极具技巧地引导地方在参与“文化浅层定制”的过程中,逐步由“文化自觉”转变为“文化不自觉”。要启发地方由“文化不自觉”回归到“文化再自觉”,必须反思以乡村为主体的“文化自觉”类型本身在全球城市化背景下表达的有效性和代表性,城市和城市人的文化自觉应被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Who is an American Indian? This study draws on complexity theory and Deloria’s concept of spatial thinking to suggest that practical and conceptually useful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Indianness can be expressed by understanding tribes as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CAS). This understanding supports a model of American Indian identity that more fully reflects the diversity of Indian identities that exist and continue to evolve in the larger context of American society. American Indian identities can be placed on a continuum. At one end lies a spatially defined Indian identity fundamentally shaped and literally “grounded” in specific, geographically identifiable places. At the other end lies an aspatial Indian identity that is essentially disconnected from a geographically identifiable place and formed in the dominant American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陈自明 《南亚研究》2010,(4):145-15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1世纪初,印度与中国这两大文明古国开始复兴和崛起,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独具特色的印度音乐和舞蹈。著名音乐大师拉维·香卡、苏布拉玛尼亚姆和舞蹈大师莉拉·桑姆生在中国精彩的艺术表演都深深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印度音乐与舞蹈,多年来有不少中国学生和学者前往印度留学和从事研究。他们回国后在中国的音乐和舞蹈院校分别开设了印度音乐与舞蹈课程,并向全国各地推展,目前,中国人对印度音乐与舞蹈的兴趣日趋浓厚。印度的音乐文化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引领。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文化冲突和文化相融的关系、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人与社会发展的"两本"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丹  祁永梅 《创新》2007,1(5):72-75
文化以其特殊的功能在社会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和谐文化建设是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针对文化走向多元化的现实,在科学分析我国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调动各方面力量营造和构建高品位的和谐文化,对于中国蒸蒸日上的社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李明锋 《学术交流》2002,2(2):136-140
大的文化转型过程中总是渗透着阶段性文化转型。通过对近代以来的两次阶段性文化转型的比较可以看出,极度封闭的社会之后必将是文化的开放,文化发展的自身过程是由硬文化到软文化,其结果是从根本上拯救民族事业。今天的文化转型所承担的任务、自身的性质、引起的原因与五四运动时期有着根本不同。文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精华,在实践中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