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族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的学者称白族为历史上的“水稻农耕民族”。因此,白族人民的习俗,特别是节日,多与水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绕三炅白族话叫“观上览”,意即逛三个园子。实际上,这是繁忙的水稻农事之前的游春活动,也是栽插水稻前祈祝丰收的仪式。从农历4月23起,一连举行三天。头一天,盛装的男女老少排成长蛇阵,边唱边舞,从苍山五台峰下的喜州圣源寺出发。第二天到洱海边的村庄河涘城。第三天沿洱海边到大理三塔附近的马久邑。三天内晓行夜宿,吹吹打打,边歌边舞。“绕  相似文献   

2.
“最大尺寸、民族最全、数量最多、款式最多的民族服装; “数量最多的民族服装服饰陈列展; “民族服装设计参赛作品数量最多; “参加民族最多、人数最多的模特大赛。” —这是7月上旬在昆明举行的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一举打破的四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些世界纪录的产生,就源自中华56个民族一件件原本非常平凡的服装服饰。而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的物品,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浓缩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折射了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演变,而且铸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3.
所有的歌调汇纳于此,所有的盛装绽放于此……在一切固有的民族文化节日之外,“州庆”成为一个超越性的节日——州庆,已不仅仅是州庆! 让外界了解自己,向外界展示自己……在一个充满强烈开放意识的时代,“州庆”演化成一种机遇、一次机会——州庆,已不仅仅是州庆!  相似文献   

4.
沂州古城是一座蕴藏上千年历史、深厚人文的历史文化名城,汉晋文化、红色文化、书法文化、孝文化、商文化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当前,“千城一面”已经成为各类古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破解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如何让古城真正活起来,本文将从梳理沂州古城现存文化资源入手,分析沂州古城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剖析当前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江华 《民族学刊》2019,10(1):31-38, 105-107
“羊瘪汤”是流行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异味”食品。有关该食品的历史记载说明该食品在其上千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因其所承受的“污名”而成为地方社会与族群寻求认同与社会整合的工具,而在全球化时代,这一食品也被改造成为振兴民族文化与旅游消费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6.
“莫老师就是我们的好妈妈!”听到孩子们如此形容她,莫露香心里香香甜甜的。莫露香是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刘家村三小的一名不平凡的女教师。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1980年从师范毕业后就回到本村任教,不离不弃;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她成了这些孩子们的贴心“妈妈”。刘家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人口不多,经济落后,但山清水秀,在外人看来,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奠露香32年如一日扎根这里,并不是眷恋这“世外桃源”,而是为了这瑶山深处孩子们的教育前途。  相似文献   

7.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于狼兵制度如何被废除及狼兵的去向等问题未见有专文进行过讨论,本文以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乱”平息后大藤峡地区的武靖土州改为武靖镇为切入点,考察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演变中“狼兵”如何改变身份,最终淡出文献的记载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恩施州是一个文化大州,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着勤劳英勇、淳朴善良的土家族、苗族儿女,历史的烟云中,承载下来丰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武陵腹地一块文化沃土,其蕴含的文化资源优势将成为未来恩施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把民族文化作为新时期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文化产业,让文化走入市场?从2005年开始,中共恩施州委、州政府把“建设文化大州”作为恩施发展的目标。经过两年的实施,做了大量基础性、探索性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大批有识之士就如何建设文化大州,积极建言献策。在大量来稿中,本刊特选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仪式作为一种“表征性空间”,象征着“地方”情感与“民族”情感,展现出“文化亲昵”与“文化尴尬”相伴而生的现象。在H镇祭祀鄂博仪式空间的营造、营造后的博弈以及仪式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话语的过程,“文化亲昵”由于历史传统、族群认知与社会区分、国家文化整合等一系列因素而呈现出发生—区分—聚合的过程,显示出凝聚与竞争、不稳定与稳定并存的特征。各民族在竞争与不稳定中产生了“文化尴尬”,又在凝聚与稳定中消解了“文化尴尬”,形成了融通的“文化亲昵”。融通的“文化亲昵”是构建国家民族认同的重要条件,文化亲昵中形成的“地方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2.
古迪(Jack Goody)在追忆其所亲历的英国人类学的转变时说过以下一段话: 涂尔干的事业,对于人类学家界定其问题意识,无疑起到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来自埃文思-普里查德本人,而且也来自那些受牛津大学训练的学者以及诸如福忒思、格拉克曼、斯瑞尼瓦斯(Srirvivas,1916-1999)等较年长的学者,这些人像杜蒙一样,曾担任该大学的教员.  相似文献   

13.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14.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6.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有大监军使,简称监使,又称为节儿监军,藏文写做khri spyan或rtse rjespyan,即万户悉编或节儿监军,也可简称为节儿,是仅次于敦煌乞利本(khri dpon,万户长)的当地第二号军政长官,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另外,吐蕃在敦煌还先后设置了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rgyavi spyan,亦译为唐人观察使)等官员,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在吐蕃统治下的河陇、西域及其他地区也设有悉编(spyan)一职,为吐蕃在该地区的重要职官。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鞑靼斯坦与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两个自治共和国 ,它们曾分别于 1 990年 8月和 1 990年 1 1月提出了主权要求 ,但是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经过与俄联邦中央谈判 ,达成妥协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形成了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模式 ;而后者却发展成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并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本文试图分析 :为何“主权之路”起点相近 ,其政治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历史发展道路鞑靼与车臣都是在沙皇俄国的长期武力征服过程中被并入俄罗斯的。鞑靼人早于车臣人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联系。“鞑靼”这一族称最初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学校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及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述西藏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转变,以及"洁净"和"卫生"观念在藏族农村社会的整合,认为从"洁净"到"卫生"的转变过程折射出西藏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