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矛盾的运动中前进和发展的,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人民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加复杂,迫切需要解决,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经济领域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归根结底是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而现阶段我国利益关系失衡的实质,就在于社会各阶层并没有能够合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必须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尤其要重视维护和实现工农基本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的利益关系格局,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最大主题。正确地处理和实现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与核心之一。我国社会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已经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妥善处理转型期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是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根本途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在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光辉著作,深深体会到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仍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和谐是否就意味着回避矛盾、放弃斗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对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尽管社会主义社会以“和谐社会”为目标,但是仍然存在矛盾,矛盾的客观性不容抹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应积极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各种矛盾;认清解决矛盾的艰巨性,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思想。  相似文献   

9.
周新城 《中华魂》2008,(4):33-37
自从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以后,理论界对和谐社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我想就其中一些理论问题谈点看法。一、只有在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才能形成和谐关系,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历史目标。建设和谐社会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应用辩证思维,从联系和发展的高度,正确看待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矛盾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既是社会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问题日益凸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地区差异日益扩大.我们要加强国家的再分配职能,建立有效的收入调节机制;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编织"社会安全网";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对实现社会公正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适应,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经济、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解决自身矛盾的本质力量,是和谐社会能有生机活力的源泉。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还有不适应、不和谐的相互矛盾的方面,总体来看,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动态结合点,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驱动作用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朝着共产主义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区域和谐、城乡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及其实践,是对中国国情的科学把握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同时也是对中国和合哲学的继承和升华,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有机结合。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与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理论演变依据、实质与内涵及可能性等问题,以期通过更深入的分析坚定我们的信念,为实现这一艰巨而伟大的社会工程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含义,分析当前农村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并认为必须夯实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五个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价值追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以民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利益多元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依据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和社会基本矛盾关系原理,该理论的哲学基础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四个层面去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本质基础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和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和谐社会”的要素及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国际上广泛建立友好关系,给我国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氛围和发展空间;二是社会整体协调;三是“人”的和谐;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目标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才能构建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