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某地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发现,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小单位,一年花掉的招待费竟多达20万元。那些大额招待发票上注明的都是“招待省、市领导”、“招待县里来客”等模糊语言,究竟吃了些什么,又是谁吃掉了那么多钱,无从知道。公务招待中的漏洞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公款吃喝问题由  相似文献   

2.
几年以前一个世界探险队准备攀登马特峰的北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到达过那里。记者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探险者进行了采访。一位记者问其中的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他回答说:“我将尽力而为。”另一位记者问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这句探险者答道:“会全力以赴。”记者问了第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国人都向往《北京人在纽约》,在大街上碰到一位大学生,就有人问:“你怎么还没有出国?”十年后,国人向往的是《王起明回北京》,在大街上碰到一位留学生,就有人问:“你怎么还没有回国?”两种不同的问话,已显示出今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对海外留学生的强大吸引力,然而这些留学生是否适应中国的创业环境呢?2003年国庆前夕,记者对海归派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4.
<正> 近日见一基层干部从餐馆出来,抹着嘴对人说了一句心里话:“干了这么多年,虽然没成个‘万元户’,倒也有了个‘万元肚’!”言下之意是别的油水没沾上多少,公款吃喝的便宜却没有少占。公款吃喝的“秘密”可以如此随口说出,足见人们对这一腐败行为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行政有哪些变化?政府该怎样作为?公务员如何应对?就我国当前行政管理领域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MPA之父”、我国行政学开拓者、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夏书章教授日前在广州接受了本刊记者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6.
如何治理“三公”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的“三公”消费是个别国家行政部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奢侈浪费财政经费的腐败行为,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三公”消费具体数字有多少呢?谁都不清楚。因为它是一笔糊涂账,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各级各部门每年的“三公消费”到底有多少,也没有见到过公开的“官方消息”。从媒体披露出来的数字看,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的说一年在7000亿元人民币,有的说在1万亿人民币。不过,相关资料数据可以从侧面来反映“三公消费’馓额:2006年3月17日的《学习时报》说,2004年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  相似文献   

7.
“人走茶凉”是一句俗话,反映到政治社会生活中,是指领导干部在位时前呼后拥,受到周围一些人的“拥戴”和讨好,一旦调离或退休,这些人对其立刻变得冷漠和疏远起来。一热一冷,令人发出“人走茶凉”的感慨。仔细分析起来,之所以会有这种感慨,就领导干部而言,主要是个人心态没有摆正。何以出现这种心态?客观上说,职位的调整,角色的转换,势必影响到原有工作格局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事务上的忙与闲,交往中的亲与疏,也会引起离退休干部的一些心理问题。主观上讲,与其说是“茶凉”,不如说是“心凉”。“茶凉”是客观事实,“心凉”是主观心理感受,这种…  相似文献   

8.
印度是个谜     
袁南生 《领导文萃》2006,(10):167-169
官员是谜作为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我在印度工作了两年多。记得第一次去印度时,一下飞机我就吓了一跳。在机场,接待我的礼宾官迪尔先生竟是一个残疾人,走路一瘸一拐。印方为什么让一个残疾人担任涉外官员呢?迪尔先生主动告诉我,他所属的邦有7%的残疾人,所以政府规定,公务员中必须有7%的残疾人名额,而他是通过考试成为礼宾官的。我在印度出席的第一个大会是印度商人商会成立96周年庆典。后来开的会多了,谜也逐渐多起来。比如,印度人开会都争着坐前面,而且秩序出奇的好,没有人抽烟,也没有人窃窃私语。任何讲演者在讲完之后,都必须留出时间回…  相似文献   

9.
雍成瀚 《领导文萃》2008,(21):82-86
2007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同前两年一样,火爆异常,有的职位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竟然高到3000:1,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众说纷纭。不过,在现阶段的中国,除了在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之外,为官还是大多数有志青年的追求。面对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没有必要去过多的妄加评论。如果撇开政治、道德层面的解剖,为官的游戏规则同样精彩纷呈。当你仔细品味时,就会发现这些官场的游戏规则本身。极好地说明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所谓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相似文献   

10.
幽默十则     
从前,有个县官,既没有学问,又没有才能,只会拍上司的马屁。一天,知府到知县衙门来了。办完了公事,知县问知府:“大人有几位公子?”知府答:“犬子二人。”知府  相似文献   

11.
“看文件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读书呢!”这是党政机关里非智囊部门的公务员们常说的一句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比如文山会海屡禁不止,对这些公务员的考核只看重执行方针政策的“坚决”程度,而对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贯彻政策的情况未加注意,等等。但从公务员自身来说,也有一些认识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门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特区之一,社会经济发达,享有“国际花园”城市美誉。每年秋季在厦门举办的国家级投资贸易洽谈会,使她成为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热土。然而,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与汽车展览似乎与这座现代化城市无缘。是厦门不想办汽车展览?还是厦门没有条件办汽车展览?正在筹备中的“中国(厦门)汽车及相关产业经贸合作洽谈会暨2003年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汽车经洽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兼秘书长刘澄清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些问题作了如下回答——记者:厦门过去也举办过一些车展,都不是很成功。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刘澄清:…  相似文献   

13.
张道刚  徐浩程 《决策》2004,(4):14-15
伴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变化,“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已成为一条鲜明的施政主线。那么,在中观层面,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会不会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市县决策者又将如何直面这些方面的问题?这便有了本刊记者与霍邱县县长刘连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年底,有一家企业的老总问我,培训究竟有什么作用,值多少钱。这个问题让我开始非常认真地回顾这些年做培训的经历。特别是刚刚过去的1999年。这一年我到各个公司做了将近200天的培训,有不少想法很愿意跟大家分享。三、四年前,绝大多数中国经理人认为培训和教育没有什么区别。表现在他们会请大学教授来“讲课”:会要求培训讲师“增加信息量”:一个培训安排越多人参加越合算:培训时间要长,练习时间要短,少做练习多讲课;最好每天晚上讲两个小时;讲义要厚,最好有书发,“要不然我付出你那么多培训费干嘛?”;座位要规规矩矩摆成教室形状;有时在培训之前.领导还会来“讲话”;“大家要注意纪律,不要交头接耳,不要讲话。”事实上,在中国做培训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让学员愿意投入到练习、分享、讨论、活动中去。因为不参与体验就一定没有感觉或收获,没有亲身的感觉就很难认同培训的价值,于是更加难以投入到体验过  相似文献   

15.
一次,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到美国考察,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双星”的含义,汪海微笑着说:“一颗星代表东半球,一颗星代表西半球,我们要让‘双星’牌运动鞋潇洒走世界。”在场另一位记者立刻尖锐地问道:“请问先生您脚上穿的是什么鞋?”用意非常明了,如果不是,就意味着连你自己都不愿穿“双星”鞋,还谈什么潇洒走世界?不料汪海自信地答道:“在贵国这种场合脱鞋是不礼貌的,但是这位先生既然问起,我就破例”。说着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往年,今年的公务员面试考题总体上偏易。但是,考生的面试成绩却不如去年。这是什么原因呢?最近,安徽省招考国家公务员,笔者有幸被聘请为面试考官。面试结束后,笔者对试题作了如下归纳:矛盾处理型第一题:你有两位朋友因为一些矛盾而中断往来,你会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中禁止公务员经商、办企业以及兼职,然而,现实中“红顶商人”或“官商”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社会转型期,“公务员做生意”现象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务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网上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网址,有灌水论坛里发现的链接,有QQ或ICQ网友发过来的“祝福”,还有些或许你会产生兴趣的广告、投票活动……这些无所不“链”的网址,正在等待你的点击。 即使只是普通的网民,能够认识网址也是一项网络生存的“基本技能”,或许你需要看懂它。 URL与网址 在大部分网络用户的概念里,网址就是URL(统一资源定位器,以下简称资源定位)的中文翻译和代名词,确切地说,这也并不是错误的称法。尤其是ASP(活动服务网页)的普遍采用,更模糊了网络地址与资源定位概念上的细微差别。 例如http://www.163.com是一个标准的传统意义上的网址,它直指一个页面或IP地址。但如果是一个http://ex-pert.csdn.net/expert/topic/116/1164580.xml?temp=6596186这  相似文献   

19.
最近,继“你吃了没有?”、“你离了没有?”之后,又一个相同句式的习语“你0了没有?”时髦而流行。尤其在媒介圈子里,熟悉网络的人们似乎在一夜之间跳槽到了网络界,都有了这0那0的头衔。常用的几个0的术语有:  相似文献   

20.
特别午餐     
一年一度的人才市场拉开了帷幕,为从报名者中挑选一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我决定来个“三堂会审一天圆”:上午,知识理论考试;中午,一顿“特别”午餐;下午,操作比赛。考试的日子到了。有两名考生迟到,淘汰;考试中,一名考生让同桌代劳,双双淘汰。笔试完毕,考评组组长让大家稍事休息,准备十二点吃午饭。十二点,工作人员为每位考生送上了一盒分食制的午餐,考评组长笑着说:“请大家不要急,慢慢吃,午餐时间一个小时,一点十五分到车间集合。”开始吃饭了,一次特别的考试也开始了。6号第一个吃完,只用了5分30秒,工作人员赶忙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