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贷款"黑洞" 2007年2月,国内著名新闻杂志《南风窗》一组题为《高校破产?》的独家策划报道引发了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2.
陈初越先生曾在《南风窗》撰文指出:“中国,从更大意上来说,就是乡土中国.乡村的和谐,就是中国的和谐,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和谐.”一向追求和谐,以诗歌闻名于文坛的著名作家蒋巍先生说,当他“敲完《沉没的“草根声音”》时,整个生命仿佛被冻结了,一种惊愕与疼痛的寒流包围了我的身心.”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公关界全面发展的一年。盘点和回顾2006年中国公关界的成就,既是对过去一年公关界业绩的总结,更能体现出未来中国公关发展的方向。"构迎和谐社会"为中国公关研究提出新的课题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决定》强调的"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思想表明和谐社会的建  相似文献   

4.
《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是宋明理学发展的重要文献,《大学》系统的阐释了儒家思想,《大学》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想价值。都说儒学是中国人思想、行为的源泉,中国人信奉"儒教",那么了解儒家思想就是从经典著作中所了解,《大学》是古文,但其中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目标在于推动世界范围内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命题。五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的实践过程中得以不断推进,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智慧的生动体现。但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有其底蕴基础,通过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源,不难发现,它与《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全球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对此,在从《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内涵入手,厘清其与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6.
天下事     
怎么看待"赞美中国"的热潮美国《新闻周刊》称"2008年属于中国",《外交》杂志则认为"中国崛起是21世纪上演的伟大戏剧之一",还有人称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国"。此外,法新社、英国《独立报》、日本《读卖新闻》,甚至韩国《朝鲜日报》等,在今年新年之际也纷纷刊出"没有中国,世界该怎么办"、"2008年,中国元年"等惊人标题。至于来华访问的各路官方、非官方人士,更是把"大国地位"、"中国崛起"等习惯性地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自诞生之日起就对共产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其所阐释的一般教育原理仍然是教育事业改革的"精神食粮"。2018年9月11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所提出的教育改革核心精神与《共产党宣言》中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本次教育大会在教育的科学评估标准、爱国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和中国化、教育的地位和内容、全面发展中的"劳动"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实现了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年马克思在1842年至1844年初先后参与撰稿、主编了《莱茵报》并筹办了《德法年鉴》,在此期间,马克思自身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马克思的办报思想中对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1843年是这种变化产生的重要时间点。从《莱茵报》上关于"《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的七篇通信到三篇"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办报思想由资产阶级民主语境中的"人民报刊"转向对公民与市民二重身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语境下"人"的复归。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治术语的精准翻译能够更好地向国际社会解读当代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政治经济政策和思想文化。《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是解读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状的权威读物,日译采用"同形词"、外来语、字面直译等方法,对中文原文的忠实度非常高。以《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为研究文本,分析探讨政治术语的日译策略的特点,为构建统一对外话语体系助力。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唯物史观理论构建的基础之作,该篇中对于"现实的人"的思想内涵进行了丰富的论述。"现实的个人"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概念不仅对我们正确把握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有着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我们立足当代中国实践,正确看待现实中的个人生存、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的理论生成,并结合现实,分析"现实的人"思想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李黄珍 《职业》2007,(4):14
安利:荣获"2005年度消费品行业十佳雇主企业奖","首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十佳企业大奖"及"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果奖"金奖;2003、2004、2005年、连续三年在中华英才网举办的评选活动中,荣获"大学生心目中最佳雇主企业奖";2002年荣获"中国人力资源经理人眼中的热门雇主"(《财富》中文版);2001年荣获"中国十大最佳雇主"(《亚洲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周刊、翰威特咨询公司举办).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中国终于有勇气凭良心说话,承认自己对不起司徒雷登,对不起这位为中国活了一辈子的美国人。"《南风窗》杂志2011年第4期刊登了《难以道别的司徒雷登》一文,不仅试图重塑一个"别样的司徒雷登",将之装扮成一位"为了心中那不灭的信念和伟大的爱"而献身中国的爱心使者,甚至要国人向这位原本"别了的司徒雷登"道歉。 然而,司徒雷登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如果说,1946年就任大使前的司徒雷登还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教育家"的话,那么,1946年以后的司徒雷登就成了美国在华利益的忠实代言人,其个人人格已经过了帝国主义的"格式化"。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最紧要关头,是中国人民处于帝国主义压迫深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司徒雷登已没了他时常挂在嘴边的那些"中国朋友",这时他心目中有的只有美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  相似文献   

13.
张云,1953年3月生,浙江嘉善人,1983年华东师大政教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法政学院思政/公关教研室主任、教授;学科点负责人、校精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第三届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策划研究院研究员。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主要著作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公关心理学》,主编《公关心理学教程》、《大学德育》,在《社会科学》、《理论月  相似文献   

14.
《老子》在我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它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老子》行政管理思想中的主要内容,其次探究了《老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在历朝历代中运用的成效与对当代的影响,最后结合现代的行政管理体系与《老子》的"无为而治"、"内以治身"、"天人合一"等思想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研究马克思思想不可忽视的文本。在其中,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康德、席勒、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独特的实践美学思想。马克思的实践美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美感的发生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象"的双向建构过程;第二,劳动创造美,美根源于社会实践;第三,美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第四,美的规律是实现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的实践美学思想不仅影响着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而且对中国实践美学也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探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美学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16.
张凡 《现代妇女》2014,(3):135-135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著作,对于研究先秦法家思想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韩非子》为文本,探究其核心概念"法"、"术"、"势"及其关系,以期得出《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法","术"、"势"的综合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贾廷峰 《公关世界》2016,(22):60-62
傅山先生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以《周易》《老子》《庄子》的闰学思想为核心,又广泛吸取诸子百家的积极因素而形成的。尤其是《周易》《老子》《庄子》这三部著作,积聚了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的精粹。这远不是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抽象性的概念辩证法。它是中国式的直接立足于自然生命,始终将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高度融合起来的生动具体的辩证法。正因为如此,《周易》《老子》《庄子》不仅是中国辩证哲学的起点,而且是中国美学的起点。傅山先生的美学思想,就是在这个很高的起点上发展和形成的。傅山先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贾谊是我国汉初的文学家、政治家,综合吸收了诸家思想。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颇通诸子百家之书"。他的《鵩鸟赋》为贬谪长沙时所作,长沙气候潮湿,又逢象征灾祸的鵩鸟飞入住所,因此贾谊在这篇赋中选择了道家思想来进行自我安慰。《鵩鸟赋》中的辩证思想、生死观以及养生之道,都是对道家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19.
谢启源 《公关世界》2016,(20):66-73
傅山先生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以《周易》、《老子》、《庄子》的闰学思想为核心,又广泛吸取诸子百家的积极因素而形成的。尤其是《周易》、《老子》、《庄子》这三部著作,积聚了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的精粹。这远不是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抽象性的概念辩证法。它是中国式的直接立足于自然生命,始终将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高度融合起来的生动具体的辩证法。正因为如此,《周易》、《老子》、《庄子》不仅是中国辩证哲学的起点,而且是中国美学的起点。傅山先生的美学思想,就是在这个很高的起点上发展和形成的。傅山先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传媒览要     
警惕中国增长的极限——《南风窗》2004年5月1日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软肋和瓶颈。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意味着承认老路快要走不下去,经济增长面临极限。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未来20-30年内中国现有资源的供应将不可持续。中国关注增长却常常忽视或者无视增长的基础和代价。50多年来,无论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公布的经济增长速度总是令人刮目相看。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大资源与环境代价,似乎不值一提。倘若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4亿人彻底丧失了家园,这还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