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文高 《民族论坛》2009,(10):28-29
<正>民族立法是少数民族地区法律规范的制定、修改、废止的立法活动,是国家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立法也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机关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2.
秦平 《民族论坛》2008,(7):50-51
目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民办教育机构382所,其中学前教育22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0所,高中阶段学校18所(含15所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他民办教育机构27所,共有在校学生58593人,教职工2157人,其中专职教师1685人。入园幼儿达40367名,占全州入园幼儿总数的80%。总的来说,近年来湘西自治州民办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发展速度慢、层次低、规模小等不足,在全州教育整体格局中,还处于弱势地位。现阶段全州民办教育发展情况与州政府在《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同省内其他地方相比,也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党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党和政府的法规、政策,宣传并指导中心工作,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政治敏感性、政策指导性、理论准确性、监督有效性等有着不可取代的媒体权威性。在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其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重庆民族地区贫困县之一,在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模式上具有代表性,所谓特色经济是指资源、科技、市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的前提下,引进和创新科技的辅助下,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经济发展模式。秀山县在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一业兴、他业旺的发展局面。该县有一定的经济优势,然而也存在许多限制因素,秀山地区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策略时,有关部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存在的问题。统筹兼顾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渝东南民族地区以山丘地为主,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研究以黔江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农业特色产业现状、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该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培育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分析影响西部民族地区阅读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在于阅读需求不迫切、引领阅读不易推广及阅读诉求难以满足三个方面。针对这些因素,从社会经济、政府职能、图书馆功能三个层面探讨西部民族地区阅读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分析影响西部民族地区阅读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在于阅读需求不迫切、引领阅读不易推广及阅读诉求难以满足三个方面。针对这些因素,从社会经济、政府职能、图书馆功能三个层面探讨西部民族地区阅读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落潮井乡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西部边陲,是一个以苗族聚居为主的少数民族边远乡镇,辖13个行政村,其中有6个村与贵州交界,边界线较长,面积较大,社情繁杂。为加强边界地区的协作与交流,促进边界地区和谐,确保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保障需求多样化,健康内涵不断扩展,我国医疗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其卫生服务重心由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低耗高效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成为人们健康保障的第一门户。吉首大学医学院结合民族  相似文献   

10.
新编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其内容之庞大及资料之详实在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问题一直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民族资料入志是必然的,新编地方志中的民族资料对研究地方民族等具有重要价值。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其新编地方志中对民族的记述系统全面,本文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为例,对新编地方志中的民族资料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有军  马文娟 《民族学刊》2021,12(9):41-47, 118
陕甘宁边区紧邻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抗战时期,日寇企图利用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挑拨回汉、蒙汉等民族关系,以达到民族分裂和以华制华的目的。在对敌斗争中,《新中华报》等中央党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巩固和扩大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己任,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及其宗教信仰的宣传报道工作,正本清源、廓清迷雾,及时揭露了日寇挑拨分化的政治阴谋,在对敌斗争中占据了舆论主动权,起到了良好的舆论传播效果。本文以《新中华报》对回族、蒙古族及其宗教信仰的报道为例,论述了边区中央党报民族宗教报道的成功实践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84年5月颁布、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修正,以下简称《自治法》),集中体现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于2005年6月24日经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修正了  相似文献   

13.
<正>邵阳市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聚居着苗、侗、瑶等19个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21.7万,占总人口的62%,少数民族乡14个,占乡镇总数的67%,是全省少数民族乡最多的县。近年  相似文献   

14.
蒋霞 《民族学刊》2017,8(6):60-65, 116-118
中国民族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必须注意文化的传递,这对于塑造中华民族形象、突破他人话语体系、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文化空缺的存在,中国民族文化向外译介面临诸多难点。葛浩文夫妇翻译的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是将民族文化向国际传播的优秀成果,分析其在民族文化传递方面的得失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国民族文学翻译质量和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英汉文本比较发现,葛氏夫妇的译本综合采用了音译、直译、意译、形象借用等多种翻译手法,尽量保留了原作的文化意境,但也存在误译现象,扭曲或丢失了一些文化意象。总的来说,译本忠实地再现了川西高原土司制度瓦解时期的社会文化韵味,有效地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民族地区高校也不例外.当前,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成为了制约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以武陵山片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引入CLP-CDIO人才培养理念,从改变观念、整体化课程建设、项目教学法和课程教学评价创新这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此推动民族地区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背景下,解决基层管理与服务中“主体缺位”和“管理真空”问题是理论和实践议题。基于百色市“农事村办”的创新实践,探讨无缝隙组织结构、村社化服务和网络型运行机制的基层政府管理创新进路和成效,从现实困境可见客观环境、服务授权等内外部影响因素对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需从组织结构、管理主体、管理制度等方面推进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管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亮亮  张小平 《民族学刊》2022,13(7):86-93, 147
听觉叙事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文学研究新的增长点。莫里森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声音和听觉的书写,这些听觉叙事不仅为读者带来别样的听觉感官体验,而且与黑人民族记忆紧密相连,是黑人摆脱白人主流文化冲击,回归黑人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关键途径。本文以《所罗门之歌》中的听觉叙事为切入点,探讨声音、倾听在人物回归和重建民族记忆中扮演的角色。听觉意象沉寂与歌声分别代表祖先的缺席与在场;破除种族主义听觉模式,学会因声而听是回归民族记忆的先决条件;因听而思到因听而行的听觉模式蜕变标志人物对民族记忆的反思与重建。听觉叙事是莫里森借助感官想象再现黑人内心世界,重构民族记忆这一创作思想的内在要求与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闽都别记》中有关疍民的故事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族群话语的表达.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含着一个地方文人通过文字书写而创造地方史的集体记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疍民往往被表达为地方社会的历史"残余",并在文字、仪式及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内在化为地方性知识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在其地方社会变迁的脉络中对地方史、地方文人与地方性知识的互动获得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内地人口资源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落后地区,地方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引导地方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积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恩施州于1992年在利川县谋路乡召开全州劳务输出现场办公会,第一次把“劳务经济”作为与农业、多种经营并行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来抓,经过10多年的培育与发展,按目前统计,全州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约为44.73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4%,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24.35%,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本文拟运用笔者2005年8月在湖北省恩施州的最新调研成果,对恩施州地区发展“劳务经济”进行系统的分析,并…  相似文献   

20.
王艳  陈思颖 《民族学刊》2023,(8):108-116+166
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在“三治”基础上增加“政治”与“智治”,构建“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不仅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举措,还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脱贫乡村治理的案例审思,剖析民族地区脱贫乡村治理目前仍存在的现实矛盾:治理主体的逐利性与治理事务的公共性之间的矛盾、治理手段的先进性与村民思想观念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硬治理的外嵌性与软治理的内生性之间的矛盾。在深入分析“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动因,论证“五治”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遵循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规范—治理目标为治理逻辑的“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融合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基于治理实践,提出合理划分主体权责和保障程序公正、转变旧有思想观念和提高治理主体文化水平、强化宏观法律保障和兼具地方柔性约束等解决怒江州脱贫乡村治理现存矛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