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史籍往往疏于记载,或纪而不实,有的甚至有诬蔑之词。有些诗人文士,或宦游其地,或谪居其所,见闻所及,撰写了不少有关各民族生活习惯的竹枝词。殊方异俗,虽然现在已有很大变化,而为历史事实,对民俗学、民族学、古史、古地理,都是重要的研究资料。这些作者都是封建社会的人物,受时代的限制。有些看法,不免失于偏颇;一般说来,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有的作家与少数民族相处既久,感情融洽,写得非常亲切;有的以民胞物与为怀,反对把少数民族视同化外,这些都是好的。现按民族区分,将这些竹枝词略按作者先后次序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云南与中原内地一样,写作竹枝词最为兴盛的时期是明清两代。那时,几乎大多数诗人都尝试过这一体裁。云南的许多山川湖泊,名胜古迹、边陲要地,几乎都有诗人的吟咏。特别是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更是诗人们记述描绘的对象。有的诗人作竹枝词,一写就是几十首以至上百首。其中,不少作品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我们今天研究云南的历史地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状况。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有的竹枝词的作者追逐奇风异俗,对少数民族劳动人民作了侮辱性的描写,这也是必须要指出的。  相似文献   

3.
建国三十五年来,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走过了一条光辉然而并非平坦的道路。 当新中国的阳光照耀云南边疆的时候,云南的民族新文学,便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萌芽、生长,并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一向被人认为是蒙昧与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突然涌现了一批有全国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也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的佳作。彝族作家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白族作家杨苏的《没有织完的筒裙》,傣族歌手康朗甩的《傣家人之歌》,康朗英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作家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应该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这已成为共识。然而,在有的作家把创作当做了与他人、与社会无干的一己私事的时候,当作“逗乐儿、解闷儿的”,是“码字的”或“写字的”的时候,重提这一话题,显然是很有必要的。一、创作活动并不仅仅是作为谋生手段的纯个人行为作家在创作活动中,应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并建立社会责任感,是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所决定的。文学创作从来就是一种社会行为。首先,从一部作品的创作缘起看,一般地总是社会生活直接激发了作家的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促…  相似文献   

5.
傅承洲 《江海学刊》2014,(3):181-187
在中国章回小说史上,不少作品是在前人小说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其人物和情节与原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称这类小说为章回小说补书。按其增补的位置,补书可分为书前弥补、中间插补和书后续补。按其存在方式,有的与原书合为一体,有的脱离原书独立存在。这些作家之所以热衷于为他人的小说作补书,或认为原书存在重大缺陷,需要弥补;或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或看到原书热销,借机推销自己的作品。补书"概无佳作",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缺乏原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作者亦步亦趋地模仿原作的人物与情节,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完全违背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拿文学创作事业和经济事业相比,经济事业有它的基本建设,文学创作事业有没有它的基本建设呢?如果有,它的基本建设是什么呢?一个作家又怎样进行他自己的基本建设呢? 对于这些问题,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都曾做过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掌握艺术技巧是基本建设,有的认为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是基本建设,当  相似文献   

7.
匡凤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112-117
小说叙事过程中的空白被称为叙事空白,文学创作中,叙事空白的运用既能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水平,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省略是体现叙事空白比较常用的一种创作方法,指作品中的某些内容被略去不写的文学"空白"现象.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省略没有任何文字表达、有些通过省略号来代替、有的则直接告诉读者此处省略多少字或叙述者告诉读者对某个事件和内容不做或无法叙述、有的在文本中留下一个"空白"页或一个黑页.文本中的省略激发了读者对文本中空白的再创造,从而形成对文本的二次叙述.  相似文献   

8.
<正> 文学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是形象思维。在鲁迅的著作中,没有阐述艺术思维的专著,鲁迅也从未提到过形象思维这一术语。但是,他对艺术思维即形象思维的规律和特点,却有着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洞幽烛微,多有独到之处。可以说,鲁迅在文学创作上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是同他对艺术思维的深刻认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正>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索尔·贝娄最近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失言者》(Him withHis Foot in His Mouth)。有的评论家说作者“勿失良机,重访人类的嘉年华会”;有的评论家说作者描写了“在一个大千世界里笑剧性的搏斗”,又说作者“用一根粗粗的绳索把所有旧的主题和迷人的特点都一起拖了起来”,它是“一种协调,一种再生,一个总结”。当然,也有些无聊的人们拚命从这些故事中的人物身上去找他们的原型,说某个人物是作者的同事某人,另一个人物又是作者的同学某人……等等。这种把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一读了白族诗人晓雪同志这么几千行诗,看到诗人将本民族的生活绘成多幅绚丽多采的图画展现眼前,忙于顾看还顾不及想的时候,却偏偏想起自己过去在云南民族地区写诗的教训来了。近来,常遇一些作编辑工作的同志,议论到某些写兄弟民族的生活的作品,总感到作者在猎奇而缺乏生活气息,写的是“穿少数民族服装的汉人”。这种说法,早在上个世纪,俄国一些大家评论普希金时,就说他的诗好在不是写些穿俄罗斯衬衫,而是有俄罗斯精神的人。过去看画,讲求画的“形神兼备”,没有“形”也谈不上“神”,真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是有“形”无神,也只会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现代艺术,绘画以至诗歌,也有讲究变形的,同样的主张形成诗的理论,有些名词译过来也不大统一,也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1.
研究《红楼梦》的人对于脂砚斋评注是十分熟悉的。他与我国其他古典文学的评注不同的是:他与作者有着一段相似的生活经历,与作者关系密切,而且他开始评注《红楼梦》时,《红楼梦》还在创作过程中。脂评虽然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有所不满,但和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濒于灭亡所采取的态度并不相同。而过去有些人却把他和曹雪芹等量齐观,认为脂批代表了作者的意见,有的人甚至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化名,在自写自评。种种怪论,不一而足。本文想就目前对脂批研究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讨论。脂砚斋评注《红楼梦》,除了对当中人物情节的写作方法、素材的出处提供一些线索外,  相似文献   

12.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历史上,我省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对内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外抵御外部势力入侵的乡规民约,并有相应的一套制订和实施的形式。这种旧的乡规民约,有的叫寨规,有的叫乡规,有的叫“榔规”,有的叫“款约”,称谓各异。就其社会功能来说,有着习惯法的性质。它在少数民族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省少数民族除个别外,大都没有文字,这些旧乡规民约,少量的借用汉字刻写在石碑上保存下来。如贵定甘塘《乡规碑》(一八五零年立)、黎平高增《款碑》(一六七二年立)、剑河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文艺界在对一些作品的评论和争论中,提出了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文艺理论问题,典型环境就是一个。 长期以来,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即典型环境=历史生活的平均数=主流=时代精神。这种观点现在还很流行,从最近的一些评论文章中,就反映了这个问题。 《乔厂长上任记》是一部比较优秀的短篇小说。可是,有的批评者指责说:“乔光朴上任的时间是‘四人帮’倒台两年了。78年又过去了六个月。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深入开展揭批查运动”,“他理应大抓揭批查,而不应去搞什么转移”。“文学创作应该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意思就是说,《乔厂长上任记》没有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没有真实地反映历史。在这位评论者看来,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典型环境就是揭批查运动,凡是反映这个时期的作品,如果不这样写,环境就不典型,人物也就不典型了。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每个作品都有它特定的题材和主题,独特的艺术构思,独特的人物性格。因此,它的典型环境也不  相似文献   

14.
杰克伦敦的短片小说集《狼之子》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北疆汉子的冒险历程,在人物大的情感体验中体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这种对人物情感和创作主体的重视是对以道德教条为要创作原则的古典主义的反叛。作者通过对伦理观念和人生价值的再认识打破了原有的道德观,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认知观念,并在对人物情感的立体描写中重新建构了一种新的文学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独特的创作风格,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风格的形成,往往和一个作家的经历、气质、人格以及他的美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戈悟觉把他的根扎在中国西部大地,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他自信地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并且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创作中力求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这些,都对他小说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戈悟觉以他记者敏锐犀利的目光观察、摄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运用作家的头脑、心灵和独特的审美理想,思考、开掘、升华这些素材,使之成为丰满、有血有肉、具有深刻生活意蕴的艺术形象。他把记者的敏锐和作家的深沉巧妙地“合二而一”了。这使他的作品有一  相似文献   

16.
1 社区文学艺术中的“社区”概念不同于“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区”,社区含有道德上的整合和互属、感情上的投入和联系,以及亲属关系,团结契合等意思,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区可大可小,大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则一个城市、一个乡村、一条街道等等。所谓社区文艺就是指反映特定社区生活的文学和艺术。 首先,社区文艺描写的对象是特定的社区生活。如老舍写北京社区,赵树里写山西社区,孙犁写冀中社区,刘绍棠写京东社区等等。其作品的题材、人物、故事、语言等都来源于社会生活,而不象有些作家,今天写山东,明天写河北,后天又可能写广东,天南海北,没有一定的社区作为描写对象。  相似文献   

17.
抒情叙事散文刻画人物的目的与小说是不尽相同的.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内涵丰富的典型人物形象以及由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来反映生活;在散文中,尽管描写的对象有人、有事、有物、有景,但都是作者借以抒发人生感受的一种重要手段.鲁迅是写人物的高手.他往往只是寥寥几笔,便能使人物神情毕肖地跃然纸上,传达了作者独到的生活感受与人生见解.  相似文献   

18.
论民国时期国内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繁荣于抗日战争时期.本文评述了这一历史阶段以杨成志为代表的国内学者致力于云南少数民族研究的主要原因是为配合当时政治局势而行。研究的内容主要有语言、宗教、经济、婚姻制度、民族关系和神话传说。其特点是①结合现实,为开发云南,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抗战力量服务.②运用社会学、人类学观点进行研究。③注重实地调查.④涌现出一批致力于云南少数民族研究的机构和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19.
一、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内容概说 1、开天辟地之说。哈尼族支系爱尼人在《奥颠米颠》中说,很古很古的时候,既没有天,也没有地。谁来造天?谁来造地?老人们说:是女天神阿波米淹派加波俄郎造天造地。白族创世神话说天地是由盘古、般生变的。布郎族则流传着神巨人顾米亚杀死牛造天造地的神话。怒族的创世神话也说,天和地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一个妇女在织布时一梭子将天给甩上去了。云南少数民族关于天地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天地是起源于“气”和“大雾”。傈傈族传说,在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世界是一团混混沌沌的气体,就象甑子里的蒸气一样飘浮不定。天神看着这单调混沌的世界,决定派男女二神去开天辟地。在哈尼族中,有远古时代,世间只有一团混沌的雾。这团雾无声无息地翻腾了不知多少年代,才变成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从当中生出了一条看不清首尾的大鱼。大鱼见世间上无天,下无地,空荡荡,冷清清,便把右鳍往上一甩,变成天,把左鳍向下一甩,变成地的传说。  相似文献   

20.
李心荃 《学术探索》2005,(3):127-130
纳西族是生活于云南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她的东巴文化早已为世人关注,而盛于明清时期的文人创作虽有研究,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选取明代木氏作家群的代表木公和清代旁姓作家群中成就显著的桑映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查他们在创作上与中原文学的联系,探讨这一时期纳西文人创作的价值所在。本文认为木、桑的创作价值在于体现了纳汉文化融合的模式之一——人格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