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德是社会学法学理论的创始人,在其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史解释》属于其早期的作品。庞德在《法律史解释》一书中主要运用了对历史进行解释的方法考察了法律哲学的历史发展历程,并通过对各个学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展现的内在理路和思想脉络的解读和批判,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工程解释的思想,其独特的建构路径给当下中国法治建设以重要的启示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罗斯科.庞德撰写的<法律史解释>是我们认识西方法学的宝贵材料,因此对本书的理论脉络进行梳理十分必要:笔者将此书的脉络概括为一条红线,即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静止不变;三条路线,即权威、哲学与历史;六种解释,即伦理和宗教解释、政治解释、人种学解释和生物擘解释、经济学解释、著名法律人解释,特别指出作为社会工程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美国社会法学代表人物,同样是20世纪西方法理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的罗斯科·庞德和当代新自由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罗尔斯的对正义和法律在社会中作用的不同理解,寻找对当下中国法制建设具有的意义启示。  相似文献   

4.
法律社会学     
法律社会学的重要性已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最有名的是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他对社会学法理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他强调说:“社会学法理学事实上是试图把社会学的观点引进法学的研究。社会学法理学的支持者们认  相似文献   

5.
吴经熊的法学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建树,即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评介西方法律思想,创见法律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法制进程;二是文献编纂,即汇编和校对法学论著.编撰和校勘法学工具书;三是传媒平台搭建,即主编<法令周刊>,主持上海法学编译社,支持<法学季刊>建设.吴经熊作为法学大家对近代中国法制进程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法学学术方面.  相似文献   

6.
庞德将社会学的方法论引入法学研究中,开拓了法学的新视野。庞德的社会工程理论将法律看作是动态的、发展的,强调法律中的创造性因素,主张人在法律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庞德的社会工程法理学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提出用“法治”的方式调和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通过法律的控制来解决社会问题。庞德的法哲学揭示了美国法律奠基于其社会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同时也昭示了法律思想发展具有的普遍意义即工业化社会要求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应更加着眼于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批评的学术理念与传统目录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文学批评学术理念的逐步深化和细密是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文章考察了古代诗文评著作在目录学中分化演进的轨迹:从总集——文史——诗评、文评——诗文评,并通过对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诗文评著作的整理、归类和研究的分析,试图为20世纪之前的批评史研究作一粗线条的勾勒,以凸现其学术理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把法学教育模式纳入到和谐的大背景中,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入手,以和谐的四个层次来研究法学教育模式.即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必须实现分层级培养以及该模式的区域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包括法律人才之间的和谐,法律人才与非法律人才的和谐,以及法律人才与普通民众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则主要指通过法学教育节奏与法律人才发展节律的相符合来实现.另外,本文还引入了黄金分割点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来架构这一模式.最后,点明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培养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律人才并以和谐的思维、和谐的行动来构建以公平、正义为发展目标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当中华文明遭遇西方文明之时,中国传承积淀数千年的传统法学成果也遭遇了西方现代法学的挑战。百余年里,一代代法律学者为了中国法学的现代化、世界化而辛勤耕耘,成果显著。然而,中国法律的理想图景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未有理想的解答。著名法学家邓正来先生曾于2005年提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邓先生指出,"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他进而说明,没有理想图景,就无从把握中国法学在急剧变迁的中国和世界背景下的发展方向。邓先生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法律价值”这一概念很早就出现了.法律价值问题得到普遍重视是20世纪的事.价值法学在西方是以价值学为背景,是与实证法学相对而言的法学研究倾向.这种研究在近代才流行.我国法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最初引进这一概念时,曾被当作资产阶级法学的范畴.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法律价值”问题的研究并非资产阶级专有,它本身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题中之义,是树立正确法律观所必须的.在这里,我们不妨回忆一下罗斯科·庞德的话,“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在古代或近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的主要活动”.法律价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对法律价值的研究中几个倾向性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比较法学作为法学之一独立的研究领域,早在中国近代就兴极一时.先有沈家本、伍廷芳、梁启超等比较法之先行者,后有吴经熊、王世杰、钱端升、李祖荫等后继者.<比较宪法>、<比较民法>及东吴法律学院的<中国法学杂志>,现在仍是我们研究比较法的重要参考.当20世纪80年代,比较法学在我国再度兴起时,大量的国外比较法学专著被译介过来,影响甚大.比利时Ghent大学中世纪史与法律史教授R.C.范.卡内冈的著作<法官、立法者与法学教授--欧洲法律史篇>,就是近年选译过来的,非常有特点的一部比较法律史著作.书中展示了法官、立法者与法律理论家三重力量在历史进程中是如何相互博弈,共同左右一国法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文尝试着对本书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法学理论的层面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同时在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法学体系、法学范畴与法学理论体系,法律方法与法律运行实践,本土资源、民间法与软法,法律与社会,法学交叉学科等重要主题的研究上也展现出了明显的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这些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在法学理论学科上,而且体现在包括各个主要部门法学、法律史学在内的法学整体学科群上。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法学界讨论法学方法渐成热点的背景下,中国司法体制下建立的司法解释制度与法学方法论当中的法律解释理论存在着切合的可能和必要。通过分析司法解释制度和法律解释理论,试图厘清中国语境下"法律解释"的双重意义,提出法律解释权与法官解释权两个既相关又不同的概念,并以司法解释制度下的司法解释权作为典型考察对象,着重论述建立在法学方法基础上的法官解释权。其意在划清司法解释权与法官解释权之界限,为法学方法在司法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提供思考之进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法律转型历经百余年.法学研究对此历程至关重要,六七十年前的民国和当今的法学界都对各自时期的法学研究进行自我反思和审视.岁月相隔虽半世纪以上,除学术话语的变迁以外,两者反省的核心、面临的困境和方向的诉求基本类同.比较和揭示这种类同性,以此观照百年来法学学术的发展变迁,无疑有益于确立当代法律学人的评判和诉求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法学理论的视角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在法律的基本原理,人治、法制与法治,权利义务与人权,法律现代化、法制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法律价值、法律文化与法律精神等重要主题的研究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这些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在法学理论学科上,而且体现在包括各个主要部门法学、法律史学在内的法学整体学科群上。  相似文献   

16.
战前,日本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受到军国主义的打压而陷入沉寂。战后,法社会学的辩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关于马克思主义法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法律解释的讨论加快了研究步伐,而对现代法问题的讨论使其迈向学术巅峰。然而,暗含的缺陷和社会矛盾的缓解使其到达“学术山顶”后迅速滑落谷底,至今未见起色。通过对学术辩论的梳理,可以看出其学科没落的主要原因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对日本国情的理解有误。尽管结果令人唏嘘,但从中亦能得到些许对中国特色法学发展的启示: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研究应当密切关注时代提出的问题;第二,法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第三,法学研究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  相似文献   

17.
法学方法论业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显学”,为进一步突显其学术研究对象的鲜明性、自主性与创新性,本文立足于既有论述,又进而试图在新的视野和高度上,对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对象进行多维阐释.法学方法论是研究法律实践和法律适用的学科,是法律思维之学、法律逻辑之学和法律解释之学,也是法律类型思维之学与法律价值思考之学.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中,引入多样化法学方法综合适用,不仅能够克服中国法律史教学中法学方法原有的单一化,严重意识形态化、教条化、封闭化等种种倾向,还可以在各种法学方法之间形成互补。对应对复杂、多维的法律史问题,开阔法学教育的理论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西方历史看,法学沿着两条线索发展:法律家的法学或专业法学家的法学.法律家的法学运用一套法律家创制的法律语言,沿用来自法律家经验的解释方法,完成法律实务之问题解答.以追求实践一技术的知识积累的法律文书写作的研究便顺应了这一法学发展的需要;法律文书曾一度沦为写作学的分支,几经磨难.现又重归法学殿堂.法律文书作为一门法学的主干课程,一种由程序法明确规定的司法技术,以其回归过程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重视和加强对它的理论研究,把握法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完善和改革司法实践.再造法学的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在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和展现出了以自主性、实践自觉、开放格局、为社会与政治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与政治形象。在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为中国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思想支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实践的强大现实需要为中国法学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中国当代法学学者和法律实务专家对中国法学的思想创造使命与法治实践参与责任的自觉践履,成为中国法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主体性力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各个学科的繁荣发展为中国法学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极其丰盛的思想养料与理论资源;同时,中国法学的发展还得益于中国特有的学术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