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经过1947—1949年的人口激增时期,开始了由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的人口转变。1947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高达34‰;1950年则下降为28‰;至1957年时进而下降到17‰;死亡率则从1950年的10.9‰的低水平进而降低到1957年的8‰。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日本人口便由高出生、高死亡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  相似文献   

2.
陕西汉中地区控制人口数量,调节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出生率由七二年的32.48‰,降到八三年的14.2‰,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2.11‰下降到6.7‰。十一年来全区少出生43.8万人,其中三中全会以来五年少出生24.6万人。全区人口状况发生了六大变化。第一、人口发展趋于平稳,人口再生产类型开始向稳定型过渡。初步实现了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的转变。全区  相似文献   

3.
香港是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之一,而人口出生率又是世界较低的地区。从七十年代以来,香港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类型。以八十年代初与六十年代初比较,可看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1961年,香港的人口出生率为35‰,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28.9‰,总和生育率5.17。很明显,这仍然属于高出生  相似文献   

4.
1.人口再生产类型根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特征,把人口再生产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原始的(高出生率、极高死亡率和极低自然增长率)、传统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自然增长率)、现代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这三种类型分别与采集狩猎经济、农业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经济相适应。从  相似文献   

5.
从人口的自然变动角度来看,香港曾经是一个高出生率的地区。直到1971年,每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3.4人。从1971年11月19日麦理浩到港接任战后第五任港督开始这十多年,香港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益频繁,香港的人口再生产也向现代化类型转变。人口的“三率”,即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已分别从1972年的19.2‰、5.1‰和14,1‰下降到1984年的14.4‰、4.8‰和9.9‰。在这  相似文献   

6.
一、人口转变理论及两类国家的一般历程 通常所说的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生产力革命是这次人口转变的前提和物质基础。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并扩散到各主要西方国家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即工业革命),使得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都是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经历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最后完成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人口转变的结果是,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人口发展老龄化。这是人口发展不可抗拒的必然性,中国也不能例外。由于我国自七十年代起,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生育率显著下降,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更快更猛。不仅大城市,而且小城市也面临人口老化问题。笔者通过许昌市的人口发展状况,就这个问题做一些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目前欧洲人口出生率不仅是全世界最低的,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研究欧洲人口出生率下降历史中的各种问题,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处于人口转变中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欧洲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过程现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已经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过渡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欧洲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历史,可以发现,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从自然生育到家庭限制的过程。从欧洲各国发表的全国普查资料进行研究称之为宏观角度研究,从天主教、基督教等地方教区对每个  相似文献   

9.
1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转变”人口老龄化最早发生在十八世纪末期的法国,十九世纪逐渐扩大到其他发达国家,到本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老龄化才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长时期以来,不少人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平均寿命提高的结果。然而较多人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传统人口再生产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所引起,亦即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一种现象。因为在一个出生率很高,死亡率很高的基本上是“静止  相似文献   

10.
一、建国以来上海人口的发展 建国以来,上海人口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其一是,全市出生婴儿的高峰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都早于全国。据历年统计资料,本市自1950至1957年的八年中,全市平均出生率为42‰,平均自然增长率33.7‰,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1954年最高,出生率达52.7‰;自然增长率达到45.6‰,上海最早感受到了人口膨胀对城市的压力。1956年全国号召实行计划生育时,上海积极开始宣传;1963年成立了全市的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工作开始取得成效。人口的出生率由五十年代的高峰转化到七十年代中期的低谷,在不到二十年的时期内完成了人口再生产模式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以前,西双版纳疟疾十分流行,是有名的“瘴疠之区”。疟疾流行最直接的人口学后果是导致人口的高死亡率,从而导致了与高死亡率相对应的高出生率,人口再生产类型呈“高—高—低”特点。50年代以后,西双版纳的疟疾逐步得以控制,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文章认为,疟疾发病率的大幅度降低是西双版纳人口转变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情况和趋势 日本在三十七万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养育着一亿一千六百多万儿女,平均每平方公里近三百一十人。人口的发展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和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目前己处于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一九七七年出生率为15.5‰,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9.4‰。一九八○年出生率为13.7‰,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是7.5‰。  相似文献   

13.
章锡贵 《人口研究》2001,25(2):72-75
山东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之一。自 70年代初期以来 ,全省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比按 1970年出生率推算的人口数少增长 50 0 0多万人。 90年代妇女的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1994年人口再生产类型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1999年山东人口出生率为 11 0 8‰ ,自然增长率为 4 81‰。如何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指导 ,做好山…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以及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旧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再生产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人口再生产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传统类型为主的同时,有的民族人口仍然处于极高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再生产类型,甚至在某些地区、某段时期,还处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负增长率的特殊类型。例如40年代吉林省朝鲜…  相似文献   

15.
<正> 四平地区位于吉林省的西南部,辖两个市、五个县,总人口为389万多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3人。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1岁,现有育龄妇女86万多人。1971年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高增长的形势初步得到了控制。1972年到1982年的11年间,全区少生了73万多人,人口出生率由1971年的35.22‰,下降到1982年的17.1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1年的27.88‰,下降到1982年的11.18‰。人口再生产状况已由建国后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发展类型。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讲一讲我们是怎样开展以“三普及”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一、新疆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新疆与全国其他兄弟省区一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与1975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从33.1‰下降到16‰,自然增长率从24.36‰下降到10.91‰,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到2.1,达到人口更替水平。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区累计少出生了300万人,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人口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基本进入了低生育水平阶段。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疆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虽然…  相似文献   

17.
钟水映  李魁 《人口研究》2008,32(2):91-96
1 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建立与发展 随着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计划生育政策目标实现了由降低生育率向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也逐步由社会约束机制向利益导向机制过渡.建立和完善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及政策体系对于稳定当前的低生育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由建国初期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逐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合理发展型转变。 但是近两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出现了较明显的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5年的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口发展领域也一样。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95年的17.12%,人口死亡率自70年代以来一直稳定在6%-7%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80下降到1995年的1.060,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目前的2左右,已略低于人口更替水平。①整体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而农村人D还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②。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广大计划生育干部的共同努力,江西省新余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人口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据市计生委提供的数据,五十年代人口出生率高达63‰,六十年代人口出生率为43‰,七十年代人口出生率为33‰,八十年代1983年人口出生率为23.0‰,九十年代,1989年人口出生率为19.43‰,每10年平均以10‰的速度下降,八十年代下降速度增快,名列全省榜首。(二)在出生婴儿中,一孩率上升,多孩率下降。七十年代的1979年一孩率只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