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后期,根据时局变化,响应党中央的精神,调整了对国民党的方针、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了谈判、动员了游击队下山改编,为南方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山西老年》2011,(7):10-10
历史回放: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活动 ,红军北上抗日方针的正确性是根本保证 ;同时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高超斗争艺术和广大指战员的坚定支持 ,是取得这一斗争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原因 ;共产国际的支持也是这一斗争胜利的不可或缺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是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不仅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同时,也开辟了把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同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为后来制定出一整套符合我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力图从红军“北上抗日”方针的提出及实践和当时陕北根据地及红军的存在等方面来说明,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南下”行动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大曲折。但是,“南下”行动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客观上支持和掩护了党中央单独北上;在战略上配合了党中央开创陕北革命大本营的艰苦斗争;接应了长征中艰苦转战的红二、六军团,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南下”红军还在经过的路途广播了革命火种,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的“工作队”的职能。这些积极作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产党作为“南下”红军的灵魂和核心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了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从而在军事上结束了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单纯防御和退却逃跑主义路线。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指挥下,红军重新恢复了机动灵活和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运动战。  相似文献   

9.
在我党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因国际国内阶级矛盾的变化,而产生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变化,在这种历史的转变关头,作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领导者或每一个革命者,必须特别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与中央保持一致,为党的新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而奋斗。如果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持怀疑态度,甚至抵触对抗,势必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或造成严重的危害。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少量红军部队,在国民党大军压境,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如何由打集中作战的正规战,转变到分散作战的游击战;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中日民  相似文献   

10.
四、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列重返斗争第一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我党的正确方针和坚决斗争以及全国抗日运动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蒋介石国民党被迫接受我党提出的关于国共合作的主张。一九三七年八月,我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战。不久,我党中央又向国民党提出,将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在南方保存和发展的武装力量——南方各区游击队,进行统一整编,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国民党被迫同意将这些部队改编为一个军。但是,为了控制这支军队,国民党曾提出要派反动头子陈诚或张发奎任军长。我党为了保证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经过坚决斗争,蒋介石只得按照我党提出的条件,请叶挺担任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后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草地纪事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地段之一。红军不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而且还要迎击来犯之敌,但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终于闯出了绝无人烟的草地,创造了人间奇迹。这里记录的是其中的几个片段。  相似文献   

12.
一根针和一条线 1935年5月的一天,夜幕降临了,急行军数日的红军某部来到雪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宿营。 自渡过金沙江以来,红军虽然暂时甩开了尾追的敌人,但形势仍然很严峻。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先头部队必须尽快占领大渡河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错误在党中央长达四年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为由危局扭转为长征的胜利开辟了道路,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打开了。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变关键。王稼祥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历史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前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进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彻底地走上了布尔什维克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月,是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五十周年。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统治四年之久、给党和革命造成极其严重损失的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遵义会议不仅是党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伟大历史性转变的开端,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6.
西路军失败之前党中央对西路军的营救可分为政治营救和军事营救。政治营救即通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命令马步芳、马步青停止对河西红军的进攻,从而达到营救西路军的目的。文章阐述了党中央选择政治营救的原因以及政治营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1935年9月,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分裂党和红军,给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时隔一年之后,张国焘被迫取消了伪中央,率红四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实现了党和红军的统一,迎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对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错误的纠正,体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竭力挽救一切犯错误同志的宽大胸怀和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斗争艺术,表现出了党和红军绝大多数干部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也反映了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然而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确定北上抗日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在现行的出版著述和报刊文章中有不同的几种说法,一说是“为了北上抗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二说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党中央三人军事小组的指挥下,经过  相似文献   

19.
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在此方针指引下,经过多方面的积极努力,至1936年秋,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基本上形成了“三位一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许多历史工作者对红军长征若干史实重新作了考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笔者阅读过的近一、二年出版的《中国革命史》关于红军长征历史的论述,有的还没有把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吸收进来,仍然沿用传统的说法。因此,似有必要把近年来关于红军长征若干史实考证作一略述,供有关教师教学参考。 1、红军长征,对广大指战员来说是没有思想准备的; 从党中央及军委领导核心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