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杨霞 《民族论坛》2013,(6X):9-12
旅游人类学在我国大概是20世纪末才出现的,是最为晚近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旅游人类学的产生及发展入手,探讨了旅游人类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比较并简要分析了旅游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对旅游人类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旅游人类学在我国大概是20世纪末才出现的,是最为晚近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旅游人类学的产生及发展入手,探讨了旅游人类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比较并简要分析了旅游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对旅游人类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西方旅游人类学与中国旅游文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探讨西方旅游人类学的学术渊源、研究立场,揭示其对建构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启迪意义,提出应将西方完备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结合起来,作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哲学根基,在多重交融中促进旅游文化研究并推动我国的旅游业朝着有序、和谐、稳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对目的地负面影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旅游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显示了其越来越强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给我国各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就是其中之一.多年来关于旅游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和科研院所等机构都做了不少的研究,但从新兴的西学东渐的旅游人类学理论来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负面影响的过程和结果,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目的地的变化,尤其是对目的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类学电影史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江 《民族研究》2001,(2):86-96
在人类学理论史和纪录电影史背景下,本文对西方人类学电影的历史作了梳理。着重评价自活动摄影机诞生以来出现的人类学电影主要潮流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并且对摄影机技术的发展对影片制作和作品风格的影响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彭文斌  郭建勋 《民族学刊》2011,2(1):52-58,86
作为人类学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的仪式观念与实践,其分类纷繁多样,神:圣/世俗是仪式分类的基本架构。不过在新近的人类学研究中,仪式的分类突破了传统的二分思维,越来越具有世俗与日常习俗的包容性。本文借助近年来人类学的相关研究,对仪式行为和近似仪式实践作一简略梳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中国旅游人类学的发展历程,评述了中国学者所取得了科研成果,并对当下旅游人类学的发展、主要研究课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多学科研究法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导致研究者对诸多学科之理论的借用.对其中部分理论的引介与溯源,正是本文的目的,并期望收获有益建议与指正.  相似文献   

9.
西方人类学家从不同视角对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诸多研究理论,甚至派别。从环境决定论到环境可能论,再到文化生态学,进而衍生新功能主义和民族植物学。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认为特定文化因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表现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从而构建了文化生态学。这对生态人类学这一学科的确立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在接受、消化与吸收西方学术资源时,需要摆脱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文化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更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思维习惯,真正从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为有机整体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分析问题,让生态人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10.
设若旅游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解读旅游现象的学科,那么其早期的研究则有单薄零散之弊,不足以对学科总体的研究取向形成支撑.因此,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需要重新考量,逻辑框架亟待重新建构,以藉此回归到人类学固有的研究传统与范畴中去,从而达到认知旅游现象及其本质的目的.另一方面,中西旅游发展道路迥异,旅游研究亦不同途,相应导致了中国旅游人类学有别于西方的研究使命与职责.因此,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势在必行,由此可更接近国内旅游现象的本质,更兼具指导国内旅游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鉴于上述,本文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旅游人类学急需系统的建构,而作为"舶来品"的旅游人类学则必须经历"本土化"的调适过程,方能立足于中国旅游学界,承担相应的研究职责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汤夺先  李静 《民族研究》2012,(4):91-101,110
本文通过梳理已掌握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层面探讨了政治人类学的学科基础,指出当前西方政治人类学主要关注非西方社会政治制度、非西方社会中公民"身份认同"、现代政治组织、特殊群体和信息技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等。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随着引介与吸收推广西方理论方法以及中国的学术实践而得以开展。深度交流困难、应用性不足和理论创新欠缺等是当前政治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治人类学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人类学注重环境和文化的互动.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研究西藏旅游现象和问题,可以使人类学研究和旅游业的发展相得益彰,在增进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同时,促使旅游业走上更加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现实的有关理论浅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代旅游理论与人类学有关观点相结合的成果来看 ,用旅游人类学的一些理论观点来看待和分析旅游行为与我们的当代社会时 ,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旅游行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同样的 ,这对于我们能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和理性的认识和处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所必然会带来的种种文化变迁现象 ,各种社会利益冲突等 ;观察和解决随之产生的族群矛盾、地区利益纠纷等 ,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使旅游的发展变化能与我们当前的社会变动有机结合 ,以达到互相促进 ,共同繁荣 ,实现全体社会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4.
肖坤冰 《民族学刊》2017,8(3):45-52,110-112
营养人类学(Nutritional Anthropology)是营养科学与人类学结合形成的一门分支交叉学科,探究文化、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西方,营养人类学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中国人类学界对这一分支学科的关注并不多.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梳理了"食物"与"营养"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营养人类学的学科起源、关键概念以及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西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基本倾向和主张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人类学反思的对象,接着介绍了反思的途径,最后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质疑做了介绍。作者认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有助于我们克服在借鉴西方人类学理论学说时可能陷入的误区和产生的盲目性,促进人类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人类学研究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主要集中在:对西方教育人类学理论、流派和方法的引进及其比较与评析性研究;教育人类学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现实的关联性研究;教育人类学方法何以用于中国教育的可行性研究;如何从本土视角探讨教育人类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以及学科发展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当代生态人类学理论的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回顾人类学生态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近20多年来西方生态人类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环境人类学,并提供了环境人类学研究的具体案例。认为环境人类学所具有的综合性、批判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使它区别于传统生态人类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体系,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理论和方法多有建树,田野调查成果显著,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扩大。本文重点回顾了民族学人类学界围绕学科建设和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及现实问题所展开的研究。作者认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体系目前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田野调查的科学性以及科学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国外民族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对民族旅游的研究,多与人类学研究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综观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民族旅游与政治利益的关系,民族旅游的媒介作用,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艺术品的变迁、真实性体验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相较于国内的民族旅游研究而言,其研究领域更宽广,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更有洞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