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随之消失的还有乡土文化景观和传统农耕文化基因。梳理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有关研究成果,以福州鼓岭宜夏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景观变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宜夏村的传统文化景观基因正随着农耕文化景观、聚落文化景观、人际交流文化景观、村落治理文化景观和人口文化景观的急剧演变而逐步流失;从休闲农业景观打造、聚落风貌整治、传统社区营造、历史记忆空间保护、鼓励村民回归等方面提出了鼓岭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九江陶渊明文化旅游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文化是九江历史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在现代旅游的发展进程中,抓好陶渊明的文化旅游,对九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九江市应当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好分布在各县的陶渊明文化景观,形成合理的旅游方案.  相似文献   

3.
楹联是世界上独特的汉语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景观的楹联写景状物、叙事记史,是极具旅游价值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以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融文字、语言、书法、文化、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于一体,凝练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其文化景观叙事特性鲜明而深刻,具有广告宣介和导游讲解的叙事功能。楹联是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象征符号和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遗产旅游"依托的文化资本。楹联的旅游开发是一种复兴传统文化的"认同性经济"行为,是对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多集中于生态观光与民俗风情展示,对城市旅游文化开发重视不够或深度不足的现状,以四川松潘古城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学、规划学、旅游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历史及旅游资源优势:特殊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独特的古城形制;“和而不同”的人间家园;历史中争夺王权的古战场;茶马古道上的物资集散枢纽等。研究认为:作为民族地区的历史名城,它因集聚民族独特文化景观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应该注重从“文化”与“精神”两个层面深度剖析古城开发思路,遵循延续历史剖面与探寻共生空间两大文化理念,从人与自然共生、历史与现实共生、区域文化共性与城市个性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生等几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发展与地区保护之间的“共生空间”。  相似文献   

5.
湖南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已成为国内著名的文化旅游区,从其景观文脉来看,多元民族融合文化为其特色,且"苗疆边墙"在其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分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苗疆边墙"为线索,研究凤凰民族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地域分异,为有效地整合凤凰文化旅游资源和合理地设计其旅游地形象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洛阳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洛阳市旅游资源和历史文脉的基础上 ,对洛阳市旅游形象进行了定位 ,并从物质景观、社会文化景观、旅游企业形象、核心地段形象、代表人物或事件、视觉识别系统等 6个方面提出了洛阳市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博物馆的民族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新颖的传统文化保护手段,对民族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具有示范效应。生态博物馆开展文化生态旅游具有必要性,生态博物馆的民族文化景观旅游开发应有自己独特的模式,并遵循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入乡随俗、重质不重量、使用付费与回报社区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富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小城镇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地方小城镇积极采取举措,对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文章以处于鄂西地区的宜昌市为例,对其历史文化景观进行了归类,分析总结了宜昌市小城镇景观特色区对历史文化保护的体现;并结合宜昌市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现状,提出了小城镇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五台山旅游资源的现状、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及管理机制,可以建立一种驱动发展因素和持续发展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五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定量评估。未来五台山的文化旅游应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博弈关系,重点从五个方面来优化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旅游作为传承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渠道,正日益被重视.目前社会人文类景观的开发通常侧重其物质形态而忽略其非物质形态,这不利于景观文化生命态的呈现.社会关系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其独有的文化脉络,可以填补文化景观物质形态表达所导致的空洞感.  相似文献   

11.
景区营销、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文本构成当下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叙事的三个重要方面。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杭州西湖三种类型叙事语言符号的内容特征与意义关联进行分析,发现景区营销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帝王经典与当代建设,重点叙述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历史形成与当代发展;文化传播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地方发现与国际推广,重点叙述了国际视野下杭州西湖文化的再发现;旅游体验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浪漫故事与诗意天堂,重点叙述了人间天堂的浪漫故事。杭州西湖景区营销文本应充分吸收文化传播文本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语言符号叙事,以及旅游体验文本中有关幻想与诗意的语言符号叙事。  相似文献   

12.
富裕的珠江三角洲, 镇域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基础, 目前不少镇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旅游业在这一转型时期起着重要作用.龙江镇作为佛山组团规划的地方性中心之一, 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优良的生态环境结构, 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积淀及众多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家具文化资源是龙江镇旅游发展的优势, 但也存在城镇形象建设滞后, 旅游基本设施十分薄弱等不利因素.为此, 应将家具文化与两陈(陈邦彦、陈恭尹)文化作为切入点, 塑造龙江城市地方特色; 通过微塑形式展示家具精品, 创办<世界家具博览>杂志或报纸, 宣传龙江家具之乡, 弘扬龙江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美学范畴和功利范畴看,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小说”观念注重善与俗,王国维为代表的小说观念注重真与美,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小说观念注重利与趣。历史要求与文学要求的错位,使其命运呈现不同状态,但具有异质并存的价值,因为它们身处历史大转型时期,以自身的某种历史合理性昭示了独自的文学与文化意义,共同造就了中国晚清小说及其理论批评的历史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侠文化能不能归入到军事文化的范畴,它属不属于东方传统军事文化的研究对象?"武侠军事文化"的提法是否科学?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武林侠客究竟是以怎样的军事活动来纵横驰骋的?武侠文化与军事文化到底有哪些承传关系?武侠的所作所为对中国古代军人及现代军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武侠侠义精神、侠义观念包含哪些军事意味的内容?我们今天是否真的还需要军事侠义行为重新表现出来的武侠情境?似乎学界并没有严格的定论.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城市旅游是城市经济的追随现象,产生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城市的文化集聚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力。并以沈阳城市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沈阳城市文化景观资源的五个方面,确定了沈阳城市文化旅游的定位,对沈阳城市文化旅游规划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是凉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宗教文化景观具有多样性、民俗性、唯一性等特点,特色强、品位高,并与地貌、气候气象、生态景观相得益彰,利于广泛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发掘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推进资源向资本转变.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化内涵和本质认识不清,造成旅游文化相关范畴和概念混淆使用的现状。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化概念契合一致、狭义文化、揭示本质和主体视角是界定旅游文化概念应坚持的四大原则。从学科建设的视角来界定旅游文化概念,还需区分几对密切相关的范畴:文化旅游是典型的旅游活动类型,旅游文化是旅游引致的新型文化形态;移动性是引致旅游文化产生的基础,也是旅游文化不同于定居文化的基本特征;旅游的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文化的客体是旅游。  相似文献   

18.
贵州古驿道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城市与乡村、本土与移民、传统与现代等非此即彼的差异消失于其中,呈现出某个定点的静态场景和历史变化的动态画卷的整体性,并就此成为贵州精神的巨大载体.在分析贵州古驿道文化景观生成动因基础上,探讨通过空间的表达,旅游开发呈现关联性;以故事性的"叙事方式",碎片化的文化记忆有序联结;营造地方感,游客获得一种主导性的体验;重构旅游价值体系,"边缘群体文化"得到重新评价等旅游开发新思路,实现驿道的有效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人和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两个重要因素。调查云南省景洪市江头曼咪村旅游发展"停滞"现象,既是对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文化主体性缺失的理论回应,也是结合文化主体性思想,从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展开学理分析,尝试突破我国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局限。从根本上做到文化主体性回归,提升在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创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基本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名城发展需要不朽文化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文化景观对历史名城的特殊价值,剖析了当前历史名城景观建设中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认为历史文化“物化”为城市形态、城市景观已是生产力的表现;特别是针对西安作为一个历史坐标的古城如何守护文化遗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反对粗制滥造的“伪历史设计”,呼吁历史名城发展需要建设不朽文化景观,营造一个民族值得记忆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