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玛措 《民族学刊》2014,5(2):28-35,117
纽约国际藏传佛教文献中心的创始人——藏学家金·史密斯(E.GeneSmith)先生毕生致力于藏学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身后更是慷慨地将其所收藏的藏学文献赠予了西南民族大学。金·史密斯先生对当代藏学的贡献一方面表现在他所建立的藏学文献数据库,打开了西方藏学研究者经典阅读和运用的新视野;另一方面是金·史密斯先生对藏文典籍的渊博知识和深度研究,启发了一批又一批的藏学家和藏学爱好者。国际藏学家认为“金之后”藏学发展应以文献数字化开拓西方藏学研究新起点,发展西方传统经文分析方法,更注重文献的解读与文献形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龙达瑞博士在求学期间,曾经与李安宅先生有过接触。文章除了回忆其作为在校学习期间接受李安宅先生教诲往事之同时,介绍了海外学术界研究李安宅学术的概况,分析了海外引进李安宅先生学术的代表性著作,进行了学术评议;并指出李安宅先生是那个时代学者的典范,以学术为生命和终身职业。同时提出,国内藏学研究需要加强,不懂藏传佛教,难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柳陞祺先生在与邓锐龄先生长达几十年的学术交往中,保留了大量的学术书信.透过其书信,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学者治学之严谨,钻研学问之执着,对后学裨益匪浅.所谓"补辑",是因为一部分柳陞祺先生致邓锐龄先生的信已在2008年中国藏学出版社印行的<柳陞祺藏学文集>下册上刊登.最近邓锐龄先生又找出近40封,是自1983年至2003年即柳先生75岁至95岁的20年间写的,其中前29封恰好可补足<柳隍祺藏学文集>1983年至1993年十年间的空白.故除两封年月日均不明的信未收录外,其余37封信一并刊出,以飨读者.需要说明的是,原信多不写年份,现由信封上邮局的印记确定.另,邓先生的按语放在[]中,以示与原信中已有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王沂暖先生是著名的诗人、教授、藏汉文翻译家,也是我的恩师。他的生平行事,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和藏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使我们这些学子景仰不已。今值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谨撰此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5.
张云 《中国藏学》2023,(2):178-188+220
陈庆英先生是著名的藏学家,在藏族历史、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研究,以及藏文历史文献翻译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陈庆英先生的藏学研究成果加以分析研究,既是对他去世的一种深切缅怀,也是对他丰厚研究成就的继承发扬,还会对中国藏学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从藏族历史、藏传佛教、民族关系史等方面梳理了陈庆英先生的代表性著作,在此基础上对其治学路径方法及经验启示进行了初步总结。先生始终坚守中国藏学研究事业的崇高使命,服务国家和人民,有追求、有担当,尊师重道,提携后学,为中国藏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经过全体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就要落下帷幕.刚才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林冠群先生、康嘎·崔臣格桑先生、桂绍隆先生高兴地接受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的聘请.下面,受会议主办方的委托,我对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做一简要小结.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创始于1991年,本届会议在已举办的历届会议基础上,在其规模、内涵、品质等诸方面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色. 第一、会议准备充分,规模大,品位高 任何事物的诞生、成长、发展都需要时间风雨的历练和考验,需要靠灵异智慧的支撑和创新,更需要辛勤汗水的浇灌和培育.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1991年首创后,1997、2001、2008年及本届会议的举办,都是在认真总结历届会议经验和充分借鉴同类国际性学术会办会标准,以及惯例的基础上筹备和举办的.  相似文献   

7.
王海霞 《中国藏学》2023,(6):190-198+220
著名藏学家王贵先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8军进军西藏先遣队侦察参谋,亲历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曾担任西藏军区参谋、科长、边防站长及处长等职务,在西藏工作长达31年。1981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后,便一直从事藏学研究工作,撰写了全面系统地批判达赖集团“西藏独立论”的权威性论著《西藏历史地位辨》《中国西藏的历史地位》等多部著作,是研究和了解元代以来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真实历史的宝贵资料。访谈回顾了王贵先生在艰难的进藏途中刻苦学习藏语的生动经历,进藏后与著名藏族学者恰白·次旦平措先生学习、交流的难忘点滴,以及《西藏历史地位辨》一书的写作缘起、整体构思和设计布局。访谈最后,王贵先生寄语后继藏学研究者,希望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为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优秀的本土学者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历史、宗教习俗、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作了详细而深入的民族学民族史研究,为我国的民族学民族史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推动了民族学民族史的发展,马长寿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马先生毕生奔波于西南民族地区,完成了诸多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著作。故此,本文拟着重就马长寿在1943年及1944年先后发表于《民族学研究集刊》的两篇文章(《嘉戎民族社会史》[1]《缽教源流》[2])作一简单的评述,进而探讨民国时期民族学研究中的藏学及其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尊敬的各位海内外来宾,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刚刚开过两月之际,我们在奥运会主场馆鸟巢东面1000米处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第四届北京藏学讨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代表中国藏学界的全体同仁,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16个国家的220位海内外藏学专家学者,向在座的出席会议和列席会议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前国内藏学研究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学文献资料研究方面的文章,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几乎是个空白。辛亥革命以后,随着西方新文化、新思潮的传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术界也逐渐开始重视对文献资料方面科学的整理和研究。作为边疆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藏学研究领域,文献资料的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一定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从1911年到1941年间,藏学方面的书评、资料研究、目录编制等方面的文章共约发表60篇左右。藏学文献资料整理或研究方面印刷成册的同期著述不易多见,其中吴丰培和丁实存先生的成果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图书馆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恭贺黄明信先生九秩华诞暨<黄明信藏学文集>出版座谈会于2007年12月29日在国家图书馆红厅举行(图1,见封二,下同).  相似文献   

12.
"邛笼"是汉文史籍记录的对青藏高原碉楼的最早称呼.《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东汉时岷江上游冉(驜)夷部落云:"冉(驜)夷者,……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对"邛笼"一词,语言学家孙宏开先生曾从古羌语角度作过考察,认为该词汇系占羌浯,是建碉之古羌人对"碉"的称呼.  相似文献   

13.
《民族学刊》2014,(2):F0002-F0002
经过协商,从2007年开始,美国著名藏学家金·史密斯先生将四十多年来苦心经营的藏传佛教文献资料中心(TBRC)收藏的数万册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无偿地分批捐赠给西南民族大学藏学文献中心;西南民族大学设立“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并实行开放式管理。  相似文献   

14.
近代美国驻华外交官、学者柔克义为近来研究热点,其中柔克义藏学研究为柔克义核心环节未有系统讨论,特别是柔克义与欧洲学界的学术渊源以及与13世达赖喇嘛交往的若干细节,存在若干尚待补充的细节.本文在认真研读柔克义青藏高原考察后研究成果以及哈佛大学馆藏柔克义第一手文献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中国藏学》2012,(2):247
格桑居冕(1927.12—2012.3),男,藏族,1927年12月26日出生于西藏拉萨市,祖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著名藏语文专家。2012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格桑居冕先生1950年参军,曾任老红军天宝同志的藏文秘书。1951年2月调入北京。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语文系语言学研究班,系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藏学专家。生前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曾任北京市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志扬 《中国藏学》2012,(2):223-232
文章以美国藏学博士论文的研究取向为主线,对藏学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和阶段性研究特点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同时还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博士论文,就西方学者对中国西藏及其他藏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述评。文章希望以此推进全球化背景下一种国际学术对话,也希望这种对话能为我国藏学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学>是全国性、综合性的大型藏学研究学术期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她所刊登的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我国藏学研究较高水平.采用文献计量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07年20年的发文进行统计,并从论文数量及年代、主题分类、科研基金资助论文、作者群及核心作者队伍、作者系统分布、地区分布、作者合作情况等进行计量分析,既是对<中国藏学>20年来的发展的梳理,也是客观地评价该刊物学术价值的认识过程,为进一步办好刊物和今后的藏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藏学研究源远流长。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现代藏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广泛开展了社会调查,并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二是民主改革以后的发展阶段,随着学术资源的公众化、社会调查的不断深入,开展了藏学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实际产生了许多重要学术成果;三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复兴阶段,人才队伍空前壮大且结构合理,专业研究机构和出版机构相继成立, 学术成果大量涌现。以第一次全国藏学协调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现代藏学又进入了全国统筹协作的新阶段。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拥有丰富藏学资源和人才基础又乐于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中国藏学,一定会迎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杜永彬 《中国藏学》2023,(1):66-75+2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对指导新时代的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理论和民族政策,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思想为宗旨,以新中国70多年的藏学研究成果为依据,注重涉藏研究的民族因素、区域因素和治理因素,从4个视角探讨藏学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一、中国藏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二、西藏与其他涉藏地区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三、藏族和其他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四、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藏学期刊作为我国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出版和传播载体,70年来为发展和繁荣中国藏学研究事业、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20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藏学研究成果借助数字传播平台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等内容,通过检索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70年来我国藏学期刊的出版和传播情况从年度、出版物、学科、主题、作者等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探讨在数字出版和传播环境下,如何借助全流程出版平台和新型数字出版模式,提升藏学期刊的办刊效率和传播影响力,进一步发挥藏学期刊对我国藏学研究的引领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