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陈剩勇陈剩勇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自1936年西湖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对良渚遗址进行初次发掘以来,至今已经整整六十年。六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良渚遗址及其周边地区良渚文化的田野发掘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2.
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发生的巨变对国际社会科学提出新的挑战,东亚人尤其需要对东亚进行再认识。在糸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日本型”、“韩国型”、“中国型”三种基本模式;对日本前期现代化“成功”应持两点论;战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既有时代机遇的原因,又有其内在原因;东亚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国家的新功能;传统儒家思想对东亚现代化的贡献主要在于:儒家“行仁政”的思想转换为一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儒家的家族本位思想转换为推动家庭资本主义发展的契机,儒家重视教育与机会均等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吴越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国际性的吴越文化学术讨论会也拟于明年在浙江绍兴举行。为迎接这一盛会,本刊这期特刊出何光岳、陈剩勇、郑土有三位同志的文章。这三篇文章分别对于越民族的族源、迁徒过程,吴越民族的社会变迁及国家的建立,吴越文化的个性特征等问题作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本刊在今后还将陆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欢迎大家投稿。  相似文献   

4.
东亚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模式反映的是东亚现代化发展道路。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但是现代化又离不开西化。在东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西方影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首先是早期现代化的冲击和其经验与科技的普及,促进了亚洲的转变。但是西方影响也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多不利的地方,其中最明显的是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ANIES在接受外来经验的同时努力保持自己的发展特点。东亚发展模式有力证明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也是后发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5.
东亚各国在冷战后的世界体系中占据着有利地位。表现在:美国战略向亚太倾斜,从而促进美国对东亚的投资、技术转让和人员交流,提高东亚国家的发展层次;东亚各国在外资、外贸和外债方面具各良好的条件。不过,到下世纪初,东亚还只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还不是全球的经济中心,仍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东亚经济联系有许多特点:一是存在多个经济发展中心;二是现代化扩散的层次明显;三是多种形式的次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东亚经济的崛起将为世界提供一个非西方化现代化榜样,如果东亚新兴工业国形成群体,将对全球经济基础产生深刻影响。在东亚现代化过程中,亚洲意识也将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陈荟芳 《创新》2009,3(2):81-84
日本处于东亚儒家文化圈,是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的现代化国家,日本政府对公民道德教育始终如一的重视为其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保障。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公民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应借鉴日本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当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儒教文化对韩国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儒教文化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分析归纳了儒学在韩国表现出的作用特点Z包括强烈的国家意识,崇尚忠孝的儒教秩序,德业双修的处世思想和重教育人传统等,并对韩国经验在东亚诸国的影响力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亚经济的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8月7日~10日,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日本史学会和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东亚经济的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国学者约20人,日本学者8人,韩国学者5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文化东亚”的概念,作为研究东亚文化的重要理论前提。作者认为,起源于中国大陆上两种原生文化形态之间的互补与互动,拓展、演进为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以及面临现代化挑战中的矛盾转折和推陈出新,这三个层面以观照揭示了“文化东亚”的基本涵义;而通过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演化规律,当有助于把握它的现实处境与发展趋势,并瞻望其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注:标题后圆圈内为期号,括号内为页码)①①①冯昭奎刘铁民王常先(z)(s)(x‘)①①③④⑤⑥⑥⑩⑥①①杨书臣刘大洪冯晤奎金凤德金风德叶东亚叶东亚陈肋平张乃丽(36)(40)(21)(23)(22)(52)(30)(23)(23)(17)(35)傅禄永刘世龙刘世龙鲁义崔勇列金君晖冯昭奎(62)(56)(7)(l)(11)(25)(35)①①③③⑧④④.、产‘、了、.护‘、尹、.产.、少、.产1 5 9 15 2017J‘、J产.、了几、/.、Z万、、了吸、‘宁.、⑥⑥⑧⑤⑤⑥⑥①① ·经济·日本的“技术立国”方针及其实践浅谈日本及其他发达国家促进高技术开发的政策措施日本航天活动简介日本的住宅政策 —…  相似文献   

11.
总理衙门与中国现代化的启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又称总署、译署)是19世纪后期清政府为适应当时内忧外患并作的形势而设立的对外机构。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总理衙门作为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启动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在客观上给予中国的外交、教育、军事、政体等方面的现代...  相似文献   

12.
师生情感交流的道德因素与审美因素陈女亘在当今世界的现代化教育领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被看作是人类社会最为圣洁的交际关系之一,其中涵蕴着深刻而持久的道德伦理因素与审美因素,对新生一代的发育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校教育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师生之间在教学中几...  相似文献   

13.
东亚文明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文明的现代性姚传德19世纪以来,在亚非拉后进地区掀起了一股现代化运动,在这股运动中只有东亚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东亚地区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东亚文明比其他后进地区的文化更富有现代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东亚文明中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东亚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卓红  王夏冰 《探求》2006,(5):72-74
东亚是一个区域性的历史性的概念。其内部各国道德教育具有共同的儒家和汉字文化背景,这是东亚道德教育的最大特点。除此之外,东亚各国的民族性使其道德教育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两重性,在全球文化开放和融合的过程中,东亚道德教育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才能得以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法律内化陈信勇个休的法律社会化是法律社会学的一个研究课题。从一些学者概括的社会化内容来看,内化与社会化的内涵是相近的。①内化仅强调对社会文化的接受,而社会化则强调其明确的目的。我们认为,内化是社会化的基木途径和方式。虽然它们在词义上有细微差别,但可...  相似文献   

16.
张灿 《社科纵横》2010,25(9):90-93,106
儒家思想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出现了地域上的差异。在整个东亚,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儒家思想在发展与流变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态,对中国和整个东亚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与分析既有利于继续发扬儒家思想中与现代化相契合的精神,使之能进一步在东亚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借鉴儒家思想在东亚其它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对中国的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与发展,更好地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东亚的文化复兴我们该做些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东亚在21世纪的前景如何估计 在20世纪我们东北亚各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成了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发达国家,韩国和中国在赢得国家独立后也先后在经济上得到飞速发展。这些变化加上东南亚的发展,便引起了种种猜测估计,……  相似文献   

18.
文化现代化是每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深层变革,与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共同构成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为了加速我国文化现代化,本文通过研究东亚模式中文化因素的作用以求对我国文化现代化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也引起了世人瞩目。和平崛起的要旨在于解决国内问题,增强综合国力;对外要求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东亚安全合作要求各国摒弃以实力抗衡谋求安全优势的旧式思维,通过加强各领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共同提高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效率。积极参与东亚安全合作, 和平解决东亚热点问题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天然要求。和平崛起与东亚安全合作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引论儒学是一种东方遗产,一种文化基因,其机制左右着那些在儒家文化影响下降生和成长的人们,而不管他们是否学过儒家课本或文献。依据历史的必然性,在现代化开端或各国向西方开放时,儒家行为会变得僵化、保守和具有民族主义性,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可以变得更灵活、更进步,甚至是革命的。这一儒家文化是东亚民族行为定向的核心,正如基督教对西方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