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与一般废旧产品的回收产品再制造相比,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拆解后需要兼顾产品与零部件再制造,从而减少电子电器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推进资源的重复利用。为了探讨第三方回收商的回收与定价策略对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影响,本文构建由单一供应商、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两级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两级再制造情形下和仅产品再制造情形下回收商的有效回收比例、回收定价和回收努力程度等决策,并对两种再制造情形下供应链各成员的决策与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回收商而言,回收数量、有效回收比例的增加有助于回收商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如果在仅产品再制造情形下的有效回收比例较大,回收商的决策和收益主要取决于无效零部件的回收价。当无效零部件的回收价较低时,回收商在仅产品再制造情形下的决策和收益更优;反之,回收商在两级再制造情形下的决策和收益更优。对于其他供应链成员而言,两种再制造策略都能够降低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定价,促进市场需求的增加。具体而言,不同的再制造策略对批发价、零售价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与有效回收比例和无效零部件的回收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渠道权力结构下的S-M两级闭环供应链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与传统正向供应链相比,闭环供应链关注对消费阶段后的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再制造,从而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对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与深远的意义。为了探讨产品再制造战略对闭环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影响,本文采用博弈论对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构成的S-M两级闭环供应链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供应商强势、制造商强势以及供应商和制造商双方势力均衡时的定价策略和供应链系统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当实施产品再制造战略时,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产品的市场销量增加,零部件的批发价格则上涨。从成员企业个体来看,再制造战略总是有助于制造商获得更多额外收益,而对供应商的影响效应则与供应商在渠道中的权力地位有关,处于强势地位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大幅提高零部件批发价格的方式来保证自己从再制造中获益,而处于弱势地位的供应商则有可能遭受利益损失。从系统整体绩效来看,再制造战略具有提升供应链系统整体赢利水平的积极作用,但是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权力结构会影响再制造的经济价值。具体而言,供应商和制造商势力均衡时的供应链绩效最优,其次是制造商主导的供应链,最差的是供应商主导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3.
零售商与第三方回收下闭环供应链回收与定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市场细分建立了零售商回收与第三方回收废旧产品情形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通过对两种情形决策变量的求解与比较,讨论了回收努力程度和产品定价的区别,分析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随消费者偏好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第三方回收相比零售商回收情形回收努力程度较高,但零售商不具有参与闭环供应链的积极性;第三方回收情形零售商具有参与闭环供应链的积极性,但回收努力程度较低;第三方回收情形新制造与再制造产品的零售价均高于零售商回收情形的零售价,零售商回收对消费者有利.  相似文献   

4.
WTP差异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回收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及新产品的支付意愿存在差异的条件下,以制造商主导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为对象,比较分析了由制造商、零售商及第三方回收商负责回收模式下制造商利润、回收率及零售价三个决策因素,为制造商回收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从回收率最优的角度出发,制造商应选择直接回收;而按零售价最低及制造商收益最大化的角度,零售商回收模式最优.  相似文献   

5.
基于绿色再制造的废旧产品回收外包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博弈理论构建了考虑激励因素和不考虑激励因素两种情况下废旧产品回收外包的决策模型,推导出临界外包成本,提出废旧产品回收是否外包取决于临界外包成本.通过算例,分析了考虑激励因素前后的两个模型中,再制造产品生产成本节约的变动对外包决策批发价、零售价、回收率、制造商利润以及临界外包成本的影响,认为对于废旧产品回收外包,引入...  相似文献   

6.
政府环境规制是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针对制造企业再制造生产战略实施动力不足的现实国情,设计政府直接补贴制造企业与直接补贴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激励契约。考虑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偏好程度,基于两种不同补贴方式分别建立政府与制造企业博弈的双层规划模型。比较分析两种补贴方式下政府补贴力度分别对制造企业实施再制造生产战略的影响,讨论各参数变化对制造企业决策和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加大对制造企业的补贴力度,将降低再制造产品市场价格,加大对消费者补贴力度,将提高再制造产品市场价格;政府两种不同的补贴激励机制均增加再制造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制造企业收益。研究结论对再制造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环境规制的制定和制造企业的运营决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最优差别定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模型, 在集中式决策和分散式决策条件下分别讨论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差别定价问题, 得到了集中式决策和分散式决策的最优定价组合及其最大利润, 并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废旧品回收价或补贴价的变化会对最优零售价、最优批发价产生的影响,最后就如何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夏西强  朱庆华 《管理科学》2019,22(9):97-112
为分析外包再制造模式下,再制造设计对制造/再制造供应链竞争的影响,构建制造/再制造博弈模型.基于博弈模型,分析再制造设计费用不同承担方式对再制造设计努力程度、废旧产品回收率、收益和环境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始制造商通过外包再制造不仅可以降低再制造商的市场竞争优势,还可以获得再制造带来的收益;再制造设计可以促进再制造商回收废旧产品,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无论是原始制造商还是再制造商承担再制造设计费用,两者收益分别在再制造设计努力程度的不同点达到最大,而不是再制造设计努力程度越大其收益越大;再制造对环境影响并不总是有利的,当单位再制造产品与新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之比小于某一阀值,同时再制造设计给单位再制造产品带来收益与带给单位新产品收益之比大于某一阀值时,再制造才有利于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博弈理论在混合回收的情形下建立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首先,在分散化定价决策下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为了取得各自最优利润,如何确定自己的批发价、零售价、废旧品的回收价和回收补贴价格,以及分析了混合回收所带来的竞争和冲突对节点企业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然后,以集中化定价决策下的均衡结果作为基准,指出分散化定价决策将导致一定的效率损失。最后,为弥补效率损失,提出了一个改进的两部定价契约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再制造产品市场化艰难和缺少旧件来源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战略提出了促进旧件回收与再制造零部件销售的闭环营销体系;闭环的营销投入可以同时发挥回收努力效应(增加单周期合格旧件回收量)和多周期广告效应(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长期绿色认知度),建立了多周期的闭环营销投入水平决策和产品差异定价模型并得到了最优决策;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现状,针对无闭环营销、初级闭环营销、闭环营销策略升级三种模式展开算例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闭环营销可以显著提高供应链总收益,营销策略的升级应考虑到回收努力效应和多周期广告效应的匹配,针对长生命周期的产品,闭环营销策略应经常调整。本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及营销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公平感对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的定价决策的影响,其中供应商决定批发价格,零售商在接受供应商批发价格合同之后决定零售价格,市场需求受到零售价格的线性影响.采用管理实验方法得出,首先,供应商的批发价格和零售商的零售价格均分别低于完全理性假设下的均衡解;供应商是利他性的,即,乐于看到零售商收益的增加,并且,供应商认为零售商是完全理性的,即零售商的决策目标是最大化自身收益;然而,零售商却是刻毒性的,即乐于看到供应商收益的减少.其次,批发价格的变异度大于零售价格的,即供应商决策的难度大于零售商的.给管理者的启示是:供应商应考虑零售商的刻毒性的特征,降低批发价格,以提高零售商接受供应商所提批发价格的概率;此外,还应该为供应商提供辅助决策手段,以降低批发价格的变异度,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时间价格敏感型需求环境下,两阶段供应链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其中供应商的决策为供应提前期和批发价格,零售商的决策为零售价格.通过分析集中决策模式和分散决策模式下的决策过程,进行优化求解给出了两种模式下最优决策的数学表达式;并设计了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的组合契约.  相似文献   

13.
Installed base management is the policy in which the manufacturer leases the product to consumers, and bundles repair and maintenance services along with the product.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 for the optimal leasing price and leasing duration decisions by a monopolist when the production and servicing capacity are constrained. The effect of diffusion of consumers in the installed base is considered, with the ownership of the product resting with the monopolist during the product lifecycle. The monopolist operating the installed base jointly optimizes the profits from leasing the product/service bundle along with maintenance revenues and remanufacturing savings. We formulate the manufacturer's problem as an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and show that the optimal pricing strategy of the firm should be a skimming strategy. We also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remanufacturing savings on the pricing decis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leasing duration changes significantly depending on the duration of the product's lifecycle. If the product lifecycle is long and remanufacturing savings are low, the firm should offer a shorter leasing duration, whereas if the remanufacturing savings are high, the firm should optimally offer a higher leasing duration. In contrast, if the time duration of the product lifecycle is low and remanufacturing savings are low, the firm prefers to offer a shorter leasing duration, whereas if the remanufacturing savings are high, the firm should optimally have a longer leasing duration. The article also shows that if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is small, the manufacturer increases the leasing duration. If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is very small, the manufacturer sets the leasing duration to be equal to the product lifecycle and does not use remanufacturing.  相似文献   

14.
多个再制造商在同一回收市场中获取废旧产品并进行再制造,他们之间存在回收竞争.每个再制造商回收废旧产品的数量取决于自身付出的回收价格,同时和对手们的回收价格相关.目标是最大化各自的期望利润.本文首先利用优化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证明了该博弈作为超模博弈,存在唯一的Nash均衡.然后通过比较发现竞争下的Nash均衡价格高于串谋下的合作均衡价格.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再制造商的数目和再制造成本对博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由一个供货商和两个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制造商之间的横向信息共享策略和供应商的定价问题。在模型中,上游供应商同时为下游两家制造商提供价格相同的原材料,下游制造商生产具有替代性的商品进行数量竞争,并受到相同的产能限制。以Cournot博弈为研究手段,求解了制造商的均衡订货决策和信息共享策略,分析比较了在不同的信息共享策略下制造商的利润、供应商的利润和批发价格。本文在研究制造商的信息共享策略时考虑了上游供应商的批发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均衡解受到产能约束时,制造商的信息共享策略会反向。在某些情况下,完全信息共享和完全信息不共享都可能成为博弈的占优策略。上游供应商通过调整批发价格可以影响制造商的信息共享决策。该模型为上游供应商提供了一种最优定价策略,也为下游制造商提供了求解自身最优订货量和信息共享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考虑产品可替换的再制造产品选择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制造是处理回收产品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研究了一种简单的产品可替换的再制造决策模型,再制造商生产的产品有高质量和低质量两种,高质量的再制造产品数量超过需求量时,可以作为低质量产品的替换品销售.最后通过仿真算例说明了产品可替换策略比不可替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基于市场划分的再制造许可费对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的影响。考虑到再制造商具有只针对于绿色消费者进行销售的高价策略和针对于全体消费者进行销售的低价策略,基于回收量约束构建了包含一个原制造商和一个再制造商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求解两类定价策略下的最优决策。分析表明存在再制造许可费取值区间,当再制造许可费在不同的区间时,原制造商将通过在闭环供应链中的领导者地位迫使再制造商决定不同的定价策略。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再制造许可费的取值区间以及不同许可费时的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和利润。  相似文献   

18.
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不同定价权下的契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存契约为供应商管理库存运营模式中的一种,零售商偏好寄存契约从而把库存风险转移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则偏好传统模式从而不需承担库存风险.从批发价格的定价权出发,探讨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成员偏好某种契约的务件.分析在力量不对等的供应链中,当批发价格为外生批发价格,即批发价格由外部市场决定时,供应链中成员在传统模式和寄存契约下的决策问题,并分析外生批发价格的大小如何影响供应链中成员的契约选择;当批发价格为内生批发价格,即批发价格由供应链中强势方(零售商或供应商)决定时,分别分析供应链中成员在传统模式和寄存契约下的决策问题,并横向分析不同力量对比度的供应链中,供应链成员如何选择契约和供应链的最终运行模式,从而为供应链成员的运营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