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思想和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应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五四运动时期及后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正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唯一能符合现代性的是“五四”期间的思想启蒙运动。但“五四”运动以前的严复、孙中山都开始了思想启蒙。在中国思想史上,严复应是近代与现代的界碑,其表现是对近代社会文化观——中体西用的批判。严复的现代性思想十分丰富,本文仅取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自由来说明。严复通过撰文、翻译、著书,全面介绍和阐述天赋人权论和西方经济学、伦理学、法律学、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不仅是中国倡导自由主义第一人,也是中国进行现代思想启蒙的第一人,他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位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
老庄的“天道自然”观,在近代中国为严复宣传进化论提供了一种广阔的容摄中西文化的背景。严复不仅从老庄思想那里获得的是一种自然观的观念背景和物种变化的经验事实,而且他还吸取了可以对生物进化的“物竞天择”根本机制的最终根源作出哲学解释的深刻思想,为他大力宣传进化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严复也对老庄“天道自然”思想进行了提炼、发挥和改造。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所关注的是思想启蒙。作为探讨严复近代启蒙思想之系列论文中的一篇①,本文想通过对严复政治哲学的探讨,以揭示以下主旨:在倡导思想启蒙时,他如何以西方近代的政治学说破除中国传统的政治意识,以引导广大民众树立近代的政治观。严复的政治哲学,集中体现在《政治讲义》一书里。此著虽系八篇讲稿整理汇编而成,然端的是“清末之第一部政治科学著作”③,因为其主旨在于阐述近代的政治观。在这部著作中,严复通过对西方近代政治学的阐述,告诫人们要破除政治愚昧,把政治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并且着重…  相似文献   

4.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运动的引领者,与中国政治的近代转型密切相关,其译著呈现的政治思想是学术语境中的热门话题,也是中国政治近代转型的重要表征.通过对严复著译、其政治思想的呈现及其对中国近代政治的解读再思考,可见严复对自由的执著追求与向往;对君主立宪的政治信念始终如一;对国民性改造的持之以恒.但是,面对国情世局的急剧变动,民众意识的不断觉醒,严复的政治思想并没有及时跟进,造成不被社会认可和当局所采纳.近代政治转型语境下严复政治思想的命运,不能不引起现代人们的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严复的思想并不是以中西文化之争,而是以中国救亡图存的问题为核心来展开的.早期严复思想以“开民智”为中心,基本上肯定西学并否定中学;而晚年严复主要思考的是重构“国民性”的问题,在否定科学至上论的同时,强调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实际上提倡中西融合.  相似文献   

6.
论严复的启蒙“三民”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在理论上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一种救国方案。它注重于主体意识的重塑即人的近代化。严复认为中国国民性的弱点为民力已、民智已卑、民德已薄,其根源有人种、地理环境、政治、文化等,把反省民族文化心理与反封建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主张通过提高人民的血气体力、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把封建专制束缚下的臣民改造成现代资产阶级的国民。严复把“三民”看成是治本之举,而对政治实践较为冷漠。但应该肯定,他的启蒙“三民”主义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改造国民性思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严复通过译著对中西政治文化进行的沟通与融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原因不仅在于这是中国政治文化史上第一次中西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也不仅在于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实现了中西政治文化的首次整合,而且在于通过这种整合,严复提出了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理念、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如何培育新的政治文化的慧见。本文试图探讨严复关于中西政治文化整合的思想。面对中国落后的传统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严复认为中国不图进步则已,欲求进步,则非学习西方政治文化不可——“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西学,非另立选举之…  相似文献   

8.
李砂砂 《阴山学刊》2003,16(4):95-97
严复不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而且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形成独特教育思想。他提出的教育救国、“三民”教育、女子教育、建立新型教育体系的思想,在当时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对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自由思想不乏正确的内容,也起过历史的作用。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严复的思想终于没能逃脱向封建专制屈服的命运。严复自由观的演变,提出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自由思想的内容早在1895年2月,严复在他的著述中就已提到有关自由的问题。在谈到西方富强而中国贫弱的原因时,严复说:“顾彼行之常通,吾行之常病者,则自由不自由异耳”“。在以后的著述里,严复多次阐述了有关自由的思想,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民的自由是天赋的,是开民智的前报条件,不得侵犯。他说,“…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不是科学的对象而属于哲学——美学范畴。流行的“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观在方法论上渊源于传统自然哲学和现代唯科学主义。恢复人的本质的主体性和价值性,不仅是重建当代实践论的人类学本体论的关键前提,也是现代哲学明确自身独特性质功能以摆脱尾随科学的贫困状态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严复,被鲁迅先生誉为“19世纪末中国感觉敏锐的人”。在新旧文化嬗变的年代,他“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在了解西方和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有辨识地吸取外来文化,以其译述和文化活动,冲击了我国封闭的文化思想意识;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社会政治改革的思想武器,对近现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想就严复的文化观及与其相关的文学批评论,谈一些看法。 一 在近代急遽的社会变革中,严复虽未直接参与现实的政治(或军事)斗争,但他以广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文化而成为近世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毛泽东同志誉之为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一样是“中国共产党未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早期的严复,是一位体察世事风云、关注国情的爱国主义者,甲午战争前后,严复怀着强烈的“自强保种”之心,奋笔直书,不仅撰写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论析时局的论文。而且更以执着之情,译述了《天演论》、《原富》、《法意》、《穆勒名学》、《群己权界论》等西方名著,意想通过西方资产阶段文化的真切介绍,寻求  相似文献   

12.
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尼采虽然部分肯定了科学和真理的作用,但反对实证主义科学观。他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源于他对理性的批判,而他批判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源自其透视主义认识论。此外,尼采还从艺术和生命角度出发对科学进行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与中国现代史学的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现代思想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治史方法的熏陶,傅斯年一生致力于以自然科学为楷模建立历史学,试图“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为了追求“纯粹客观”的历史学,他极力排斥主观,消灭自我,把历史学严格地限定在史料学范围之内。他还以史语所为大本营,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贯彻和传播其治史旨趣的专家学者,由此形成了一个以追求“科学”、“客观”的史学为目的,以整理、收集和考订史料为其内容,以“求真”和“务实”为其风格,具有强大声势和广泛影响的学术集团。傅斯年对中国现代史学科学化做出的种种努力,促进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历史学自然科学化,他的失误也恰恰在于唯自然科学是尊,用纯粹自然的眼光看待并要求历史学。  相似文献   

14.
在李敖的论著《大江大海骗了你》一书中,对龙应台的报告文学《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批评,不仅揭示出中国现代史中被遮蔽的历史真相,而且展示出一种不唯党派利益和政治意识形态的现代史观。这种独特的思维逻辑和历史研究方法,正是李敖历史观的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寻求富强”成为时代的一大主题,思想家严复以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切入口,积极主张中国应走自由经济之路,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在观念层面上提倡“开明自营”,在政策层面上提倡“听民自谋”,在制度层面上提倡“定之以公约”。这些观念不仅使之成为那个时代卓越的思想者,而且对当代国人思想的改铸亦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严复对“自繇”思想的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自由思想自传入中国,其命运多舛是众所周知的。从历史的纵轴线来看,有人以为,严复对“自繇”思想的独特理解,便预设了其命运。我们认为,这种代际相承的影响,并非“自繇”思想命运的致命因素。实质上,每一代思想家对“自繇”思想解读的中西文化传统参照系与现实处境,才是导致他们传播“自繇”思想成功与否的根本性要素。严复对“自繇”思想的解读,自然不能游离中西文化传统与现实处境的限制。明乎此,我们才会理解“自繇”思想为何在中国社会难以安身立命,而不轻易地对中国自由主义的布道者们进行情绪化批判。  相似文献   

17.
冯承钧及其在中国翻译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冯承钧是完全可以同严复、林纾、马君武、伍光建齐名的第一流翻译家。而且他在史地翻译的考订精审方面,不仅马君武、伍光建不能望其项背,即使严复、林纾与之相比,就如朱杰勤先生所说:“他们好像椎轮,而冯先生好像大辂了”。冯承钧的史地译作,引进了欧洲汉学的成果和科学的治学方法,对民国时期以至后来的中外交通史、蒙古史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遗憾的是,近年来人们似乎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新论段治文唯科学主义思潮是一种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包括人生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且在与科学本身无关的某些方面利用科学威望的倾向。关于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学术界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对于它最早产生于何时、有什么特点及应如...  相似文献   

19.
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理论的目的是为其翻译找根据 ,寻基础 ,是为了让国人更容易接受他的译文。鲁迅坚持“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大呼“拿来主义” ,其目的在于把外来思想和表达方式“据为己有” ,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实质上 ,鲁迅的翻译理论承接了严复的翻译思想 ,他们二人的翻译观点始终由“和”这个中庸思想牵引着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现代中国的科学派确实存在“科学主义”倾向的话,他们的“科学主义”倾向一开始就在自我消解着。对科学精神层面的关注,不仅是为了单纯地启蒙,更重要的是,要在中国建构现代科学体系。此一现实目标影响着他们对科学精神的张扬,求取科学之本,其话语指向,主要针对的是正在或将要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而从任鸿隽对“科学”的理解看,科学的有限性是其基本理念,之所以倡言“科学方法万能”,既是为了维护科学的合法性,也是一种发展中国科学事业的宣传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