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沈从文小说的宿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小说具有独特的宿命色彩,表现为三种情形“必然”所导致的宿命,寓于“偶然”中的宿命及“循环”式的宿命。作家试图通过以“美和爱的宗教”为核心的生命意识超越这一宿命,但对“此在”的理性判断使其最终又回归宿命。其小说意义的重心在于企图超越宿命悲剧的过程之中其一是从生命的深层对封建主义的有力一击;其二是启蒙文学在生命美学上的一次闪光;其三是建构生命存在的理想形式;其四表现为从生命的根柢对文化重建的一次努力。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通过对文学、人生、生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思索,提出了“美在生命”的命题,指出了“生命美”逐层递进的三层含义,即原始自在的“生命美”,努力自为的“生命美”和“极致”形式的“生命美”——“神、爱、美”三位一体的“生命美”。他以自己在湘西和都市两大题材领域的丰富创作,从正反两方面表达出他对充满“神性”的“生命美”的热切希冀和无限憧憬,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并以文学启蒙的鲜明特色书写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功利化倾向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借鉴老庄的大美思想,提出并研究教学大美,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教学大美就是教学活动中的“道之美”,是教学的本源之美,教学的理想之美,也是教学美的终极关怀.教学大美的实现,不在于把学生拉到社会的美学框架中,而是使学生展现其自身的本然之美.教学大美的实现,需要不断超越功利和道德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彰显教学的生本性、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并确立宽广的生命意识,实践生命化教学,把教学大美的成果体现在师生生命的大美中.  相似文献   

4.
孔子"志于道"的生命观把生命与理想合一、重视人的现实生活而不甘心受天命鬼神的摆布、将美融入生命中.但是这种生命同也有其弊端,它使人束缚于礼法之中,最终无法得到真正自由的发展.而此种生命观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人的处世态度、精神风貌、理想追求,到文学的人格风格、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田园诗”隽永厚朴。但田园美景、隐逸风度只是他生活、创作的一部分。他蔑视官场 ,赞美田园的宁静之美 ,同时功名难就的悲哀始终萦绕心头而难以排解 ,现实与理想、时空与生命的矛盾冲突谱写了他苍凉悲愤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6.
红高粱家族》的独特价值在于以人的生命意识作底蕴 ,张扬了酒神精神。中国文化并不缺乏酒神精神 ,但在其演进过程中 ,酒神精神被刻意谈化 ,多数作品也因而失去了动人的艺术魅力。《红高粱家族》里的人物是“纯种红高粱”般的自然生命 ,体现了一种雄强的生命本能 ,任何法律、道德伦理都束缚不了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强力 ,他们遵循的是自然生命法则。莫言用生命的酒神精神砸碎一切对生命的束缚 ,其作品充满了生命强力之美 ,为文坛贡献了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狄奥尼索斯式”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生命观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任何一种生命价值观都会遭遇现实的困惑,哲学如此,文学亦如此。文学对生命价值的困惑在怀古伤逝题材中表现最为突出。中国古代知识群体,无论持入世的儒家、超脱的道家,还是无执无著的禅宗生命价值观,在亲历古代遗迹时,都会难以自禁地流露其生命情绪。在怀古文学意象选取中的最大特征,就是今与古、生与死、永恒与短促的“情绪”对比的不同。不同的“意象情绪”对比传递出作者不同的生命观,由此形成怀古文学以生死为焦点的鲜明的生命特色。随着生命本体观的苏醒和认识的深入,怀古文学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本体间冲突的表现也在深入,并引起怀古文学中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哲学生命思考,其意象的选取也渐次由悲凉到空漠,最终走向平淡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的有生命之物,以其不同的形状、色彩、气息和动静之态,而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它们的美是生命之美.中国花鸟画不以再现自然对象的外形为目的,而以思想、情感、意趣等生命现象的高级形式反映在作品中.作者根据主观的审美理想和自我生命的节律加以重新创造,使其固定为物化状态,给人以美的滋养.  相似文献   

9.
文学本体,是文学创造主体通过语言引起欣赏主体的意象再创造和情感反映的艺术存在.一切文学作品都包含知、情、意,都通过语言形式来表现,这决定了文学本体有它多重因素的统一性;但是,各个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又有各不相同的艺术个性,呈现出独特的本体美.《野草》的本体美是卓异鲜明,光彩熠熠的.《野草》蕴含着浓郁的生命意识.任何真正的艺术品,都是生命意识的审美表现,不过比较起来,自然有浓淡之分,高下之别,有个性的差异.生命意识总是通过生命个体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苏青、张爱玲是“孤岛”时期上海都市女性文学的两朵奇葩.在“孤岛”这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她们在残酷的政治现实之外,重新发掘了战争中被忽略的“身边”元素,在爱情、婚姻等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的这些所谓“永恒”题材和主题上进行深入开掘,以自叙传的叙述方式,展现女性独特的生命理想、情爱理想和自我理想,并经由爱的体验而真诚、执着地对女性生命意义进行哲性思考,展现出对女性生命价值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