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中国内地31个省市不同社会群体(共计32 504人)的消费价值观和闲暇价值观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公民的消费价值观存在一致性,大部分公民注重物质消费或投资而轻视精神消费,但不同的群体体现出不同的消费价值取向;(2)公民的闲暇价值观存在一致性,在闲暇时都比较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但有一定比例的公民有赌钱、喝酒行令的不良习惯;(3)公民的消费价值观和闲暇价值观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消费价值观和闲暇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2.
《山西老年》1999,(6)
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对外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我国政府当即发表严正声明,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我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广大同胞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暴行义愤填膺,用各种形式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和严厉的谴责,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强意志。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可欺的!全国人民决心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民主、文明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宗志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本文对由创作动力学范畴演化为文本价值学范畴的“穷”而“易工”的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命题,作了心理美学的阐释,为这一古老命题向现代化转换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公民意识”问题思考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姜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82-87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淡薄,培养和强化公民意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法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公民概念与人民群众是不同的政治概念。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是一定国度的公民关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总称。公民权是为了确保公民的权利,实现由群众概念到公民概念的转变,由法律规定并予以保障的公民的某种行为;并且通过公民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的主客观统一。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曹家林社区是远近闻名的“穷”社区。曹家林社区“穷”,并不是说居民收入低,经济“穷”,而是说曹家林社区居委会“穷”。他们既没有可供支配的公共资源及可创收的项目(如公有门面房租金收入,公有居住房租金收入等),街道办事处和上级职能部门拨给的办公经费也很少,曾经还没有办公用房,就只有书记主任一肩挑的“铁娘子”带领着3名女青年开展社区工作。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穷”社区,“娘子”们凭借着“亲民”的政策,竟然打开了社区工作的局面。“志愿服务”捞筹码“‘穷’社区,志不穷,我们还有31名有奉献精神的直管党员,这… 相似文献
11.
复信谢开绪同志:《中华魂》编辑部将你的来信和复印件转给我,希望我们能进行一次忘年交之间的交流。作为一个年长的理论工作者,这是我十分乐意做的。读了来信,我觉得你对这篇文章(以下简称《穆文》)的看 相似文献
13.
爸爸现在掌管着家里的财权,但他却很“穷”。我向他申请“零食经费”、“玩具经费”时,他总是说:“没钱!”妈妈向他要“置装费”、“化妆品费”时,他总是说:“你的钱怎么又花完了?”在我和妈妈眼里,爸爸很抠门,很穷,给家里买的日常用品都是“哪种便宜就选哪种(妈妈对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召开之后,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民间对于改革的呼吁日益增多。然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改革的关键。重塑"中国梦"价值观对于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重要的。从"中国梦"价值观的定义和历史变迁入手,通过对"中国梦"价值观重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应在中国梦的价值观重塑中充当重要角色;人民群众是中国梦价值观重塑的根本力量;中国人的价值观确实需要重塑,但绝不是回到改革开放前的那种教条和禁锢之中去,而是要逐步建立新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昨天,我们共同庆祝了中德两国之间的一件大事——建交35周年。目前,中德关系正呈现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这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中国社科院演讲时对中德关系的表态。话尤在耳,但默克尔一系列大搞“价值观外交”的行为显然已危害到中德关系,受到德国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也遇到中国政府的当头棒喝。 相似文献
17.
18.
施晓花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80-82
公民社会的多元价值取向源自其本质特点和价值诉求,构建公民社会的价值观必须紧密结合公民社会自身的特点以及当今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把握、了解和构建公民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练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66-68,78
“贫”与“穷”在“缺少财物,贫困”义上,存在着历时替换过程,其变化的动因是“贫”的语素化。演变的大致路径是:先秦由单音词“贫”袁示的“缺少财物,贫困”这一概念,中古以后逐渐被双音同义词“贫穷”所取代,宋元时期又被单音词“穷”所替换,是“贫”语素化的结果导致了“穷”对“贫”的替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