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短视频形式为标志的新闻资讯风生水起,短视频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资讯传播形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传统新闻媒体转战资讯短视频领域,市面上还出现了很多专门提供短视频资讯内容的平台。本文基于对"时差视频"和"世面"发布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超过100万次的国际资讯短视频的内容分析,浅析国际资讯类短视频的内容制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短视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大众休闲娱乐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同时也给在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和探索空间。本文试图从短视频平台和内容的快速发展、视唱练耳课程的特点和现有问题分析、短视频融入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以及短视频内容的设计方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课堂教学+短视频+课下作业有机融合的在线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拓展师生网络互动途径,从而保证线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蒋建华  张涵 《民族学刊》2023,(8):13-20+157
非遗短视频通过展示非遗文化、传递价值观念、形塑行为意愿等内容生产,依托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传播优势,在加深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体验、对中华传统价值观及当代转化的理解与认同,以及形成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行动自觉等方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和铸牢发挥着积极作用。非遗短视频采用纪实、演绎、话题导向等形式,利用画面、声音、剪辑等视听手段,将非遗相关知识信息及其中蕴含的较为抽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用直观、动态的影像呈现出来,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发挥非遗短视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媒介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和短视频平台要共同创造良好的传播生态环境,通过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加大非遗账号尤其是传承人个人账号扶持力度、发起有规模效应的激励活动等方式,激活短视频平台的社会公共责任。从生产源头上做好内容输出,抓住用户的“兴趣点”和“兴奋点”,结合账号定位深耕内容和形式,并在传播过程中及时关注用户反馈信息,积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彬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50-152
短视频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顺势而生,短视频凭借生动、直观、时长短等优势吸引众多人的喜爱,当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社交媒介。在短视频发展期间,动画短视频的热度非常高,风趣幽默内容加上一定深意的内容,快速地被大众群体接受。另外,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不断推进下,动画短视频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优质平台,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扩大。因此,本文对动画短视频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分析动画短视频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希望为动画短视频创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短视频作为近几年最为流行的移动化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展示类型和内容编制模式,在带给博物馆宣传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资源,不断提升短视频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与观众的信息互动,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媒介变化是影响神话文类传承和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社交媒体,移动短视频为中国传统神话资源提供了新的转化平台和传播媒介。在抖音中,神话以动漫配音、动画微电影、真人主播讲述等多种形式被重述,并且具有传统口头和书面媒介无法比拟的海量受众和跨时空特征。神话短视频的制作者成为新的"神话的积极承载者",与其粉丝群一起形成了神话讲述和接受的新场域。同时,神话的短视频形式也带来神话碎片化的问题,须站在神话主义的立场上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提高大学生知识储备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生阅读习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步入5G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多样化移动终端进行阅读,其中刷抖音短视频是热度最高的选择之一。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特点,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有效开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和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推广抖音短视频阅读推广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新媒体技术在传播信息中广泛运用,其中短视频平台的推广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与社交进程。当下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行“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运用数字化创新手段改进文旅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传播。短视频作为网络视频产业的新型传播工具,深受大众广泛应用。然而,短视频于传播者制造信息的线上工具,缺乏一定的真实感与实际性,随着短视频的广泛运用与传播者的多类传播特点,传播过程中逐渐出现信息过度包装、片面宣传、偏向性传播等不良现象,易使受众产生误解。同时受众因个体心理因素亦引发受众认知偏差,如对传播信息的期待视野、个体的思维定势以及独特的逆反心理等。因此,短视频传播方式对文旅形象会造成受众认知偏差现象。并通过分析受众认知偏差因素,提出有关短视频更好推进信息传播的策略,提高信息传播的实际性,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这两年,什么最火?毫无疑问,是短视频。不管是等公交、坐地铁,还是逛街、用餐,几乎人人都在盯着手机"刷"短视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含短视频)规模达7.59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亿。  相似文献   

10.
唐英  杨漾  董浩 《民族学刊》2022,13(6):88-93, 147
媒介环境的交互性、媒介平台的商业性、媒介产品的消费性及媒介文本的审美性相互叠加,使网红成为这个时代最具热点效应的媒介景观与审美现象。少数民族网红,因其“民族性”而使其短视频具有特有的审美意涵。一方面,民族的审美性与媒介的商业性成为其运行逻辑;另一方面,民族的日常性与审美的综合性成为其美学特性。在媒介产品、媒介文本日益多元的社会场景下,只有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网红短视频的审美效果,才能更好地推进各民族线上线下的交流交往交融在审美意义上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唐英  黄娟  蒲爱民 《民族学刊》2021,12(10):79-85, 126
作为媒介技术进步的产物,短视频广告以传播文本碎片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社交化为主要特征。以丁真和丁真的理塘为主题的系列短视频广告,以青春、诗意为审美焦点的叙事,极大地迎合了城市青年群体的审美期待,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传播方式,在这些短视频广告传播过程中有力地实现了价值引导。丁真和丁真的理塘成为互联网空间的流量赢家,是政府职能部门、主流媒体和媒体平台、自媒体和广大网民形成传播合力的必然。在媒介新生态的当下,短视频广告完全可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对外交流、对外沟通更具韧性、更具汇聚性、更具建构性的媒介纽带。  相似文献   

12.
洪梅 《中国民族博览》2023,(17):129-131
微信视频号是基于微信朋友圈关系进行传播的短视频平台,为手风琴艺术提供广阔的传播空间。通过微信视频号传播的手风琴音乐内容展现了新世纪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即在东西方音乐思维交融下人们对多元化手风琴音乐风格的喜爱,也反映出传播者希望手风琴音乐能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并得到更广泛传播的诉求。同时为增强传播效果,手风琴视频创作还需注重差异化定位,避免低质量音乐内容输出。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2月15日,北京即将迎来己亥年的第二场雪,就在这一天,记者见到了"网红""迷藏卓玛"。与她同行的还有丈夫杜沫奎和7个月大的儿子,他们受快手科技有限公司邀请,赴京参加公司"幸福乡村带头人"项目的最后一期培训。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经过这对年轻夫妇的用心经营,"迷藏卓玛"账号成为快手短视频平台当之无愧的"流量大V",粉丝人数超过193万,是平台重点维护的用户资源。此外,"迷藏卓玛"在火山、抖音及今日头条等其他网络短视频平台累计的粉丝量也达到110万人。  相似文献   

14.
时间回到2018年6月,新疆姑娘胡尔西代姆·阿不力克木刚刚参加完高考。暑假期间,她喜欢"刷"抖音、看短视频,缓解一下等待高考成绩的焦虑。那时的胡尔西代姆不会想到,一年后的自己会成为抖音短视频创作者,运营着一个叫"古丽讲新疆"的百万粉丝短视频账户,为"老铁们"推广民族文化知识,展示自己美丽的家乡。  相似文献   

15.
刘雅 《中国民族》2020,(1):37-41
点击一个视频,打开一个世界。四川省大凉山悬崖村的彝族男孩杨阳一手撑着钢梯栏杆,一手举着自拍杆,老铁们(源于东北方言中的"铁哥们",现在多见于网络交流中,多指粉丝)通过他的"天梯"视频,看到了悬崖村一天天的变化;2019年"双十一"当天,"淘宝第一主播"薇娅5分钟销售5000份青海省班玛县藏雪茶,相当于为当地134户贫困户每户带来1314元的收益;印度游客通过短视频相中了张飞开在四川省小金县海拔3200米上的"云端客栈",想要开设培训班做"云中瑜伽".  相似文献   

16.
潮绣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特色显著,色彩厚重浓艳,装饰感强,在众多刺绣种类中具有较强的辨识度,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潮绣绣品的题材选择比较广泛,寓意丰富。如何利用自媒体短视频平台这一优势资源,推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潮绣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及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靖江  高冬娟 《民族学刊》2019,10(4):47-53, 112-114
互联网技术对时间进程的压缩和空间结构的整合创造出一个多时态共存的虚拟空间,社群成员之间的交互关系由以“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扩展为不同虚拟社区“我们”与“我们”的交流互动,这一交互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人类学自我身份认同的再思考与再建构。本文以中国最大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快手”为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田野调查方法复观虚拟社区中的文化表达与自我认同过程,揭示出以“快手”为代表的视频交互型虚拟社区在给予个体多元文化表达空间的同时,个体也经由反身性方式不断重构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8.
根据普通话水平培训内容的特点,设计开发了"普通话水平培训网络课程",利用FLASH动画、视频、音频将普通话水平培训内容中的测试流程、发音和发音动程等抽象的内容用动画、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形象的呈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给刚出生的牛犊穿"马甲"、母女俩哼着民歌绣蒙古袍、围着火炉烤包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吃手把肉、白马文化节开幕式……这些视频片段都出自95后蒙古族女孩乌音嘎之手。通过她的镜头,美食、美景、服饰、民俗等等关于草原的一切皆得以呈现。在各式各样的"网红"当中,乌音嘎如同一股清流,用她的镜头带领网友走进牧区生活,感受辽阔草原的神奇与魅力。在今日头条开通账号近两年的时间里,乌音嘎的"草原印象锡林郭勒"头条号已有粉丝65万,全网粉丝数量超过100万。  相似文献   

20.
宓淑贤 《民族学刊》2019,10(4):54-61. 115-117
人们构建形象、呈现自我的方式在自媒体时代不断发生着转变,这是人类学家不得不关注的现象。赵旭东教授指出,“微信民族志”时代已经到来。本研究认为,“抖音”作为当代青年中最具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可以拓展微信民族志研究,但怎样开展“抖音”微生活民族志研究尚无一些有创建的尝试。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书写“抖音”微生活民族志的可能性,进而厘清了研究对象,且以此为基础,对“抖音”微生活民族志进行了一种探索性的书写,试分析“抖音”短视频对个体形象建构的主观和客观影响。研究发现,短视频内容文本的反复强化特点促使个体有效建构自我形象;在个体不主动避讳被熟人观看时,他们的线下形象与线上形象基本吻合;看似是网民共同主动筛选出来的网红,实则是当前社会价值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