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最容易引起人们遐想,不禁让人想起精致华丽的织锦和驮着五颜六色的丝绸的驼队。历史遗迹等艺术创作在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在促进丝路沿线各民族的商业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加速了宗教文化在该地区的传播。此次分路线重走丝绸之路进行实地考察,对沿途宏伟建筑、宗教起源、文明发祥、民族风情进行真实记录,收集大量创作素材以及艺术史研究素材,并且从艺术的独特视角观察丝路遗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草原丝绸之路(下称"草原丝路")于先秦时期开通,是丝绸之路中开通最早的一条,其在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交通、商贸、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辽时,草原丝路已成为沿线西域诸国与辽地音乐文化交流往来的主要道路,大量西域音乐文化沿此路进入辽地,充实辽代乐舞文化的种类与形式.使草原丝路音乐文化在我国得以融合发展.其中辽代驯狮舞集西域、中原、契丹文化于一身,通过对驯狮舞图像的研究,以视觉文化为切入点,探寻草原丝路音乐文化对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及中原汉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助力"一带一路"文化溯源.  相似文献   

3.
由旸 《中国民族博览》2022,(17):121-124
伴随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渐紧密,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路线,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同时为我国语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渠道,有助于在提高我国国民实力的基础上,扩大我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但是我国在对外语言文化传播期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传播速度较为缓慢。对此,我国可以尝试借鉴古丝绸之路语言文化的传播方式,为现代化语言文化传播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古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传播的形式,同时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语言文化传播的机会与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古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传播的当代启示,提出积极推动汉语言国际教育以及丰富文化产业交流渠道两项方法,为丝绸之路焕发全新生机提供现实机遇。  相似文献   

4.
2013年,国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从那时起,"一带一路"的概念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不断发展,其建设中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先导作用逐渐显现。鉴于此,"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消除或减少文化隔阂,更好的推进各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成为了当下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着重阐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先行的重大意义,探索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的方法,以推动沿线国家文化的深入合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9月21日至22日,"丝绸之路明清俗曲展演及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音乐学院举办。这次展演与研讨属文化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文化·长安论坛"的音乐分论坛,  相似文献   

6.
席蓬  任敬文  李丹 《民族学刊》2021,12(5):99-105, 118
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沿着南方丝绸之路,与沿线多种文明相互融合,在物质、宗教及文化等方面产生广泛交流。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与南亚等国各项合作不断深化,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也愈发为学界重视。《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合》广泛承继学界已有成果,又在著述体例及内容上大胆创新,从物质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学艺术自身的互动与融合入手,逐步抽丝剥茧,将古代巴蜀与南亚文化间的互动与交流,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王万平 《民族学刊》2019,10(4):17-26, 102-105
南方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民族流动的通道,而且是一条文化交流的通道。作为许多古老民族生活和迁徙的通道,沿线不同民族在移动的过程中,文化交流交融不断深入和加强,形成了虽然各具特色但又多民族共享的节庆文化。本文主要介绍南方丝绸之路上民族的流动和文化的互动、交融的历史,以及由此所生成的文化共享,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提供一个典型案例,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乃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崇山习俗在东北亚古丝路沿线民族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基于史书文献和田野调查所得资料,分别以山神形象变迁、祭山习俗内涵,以及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的祭山仪式为研究对象,解析东北亚古丝路沿线民族崇山习俗的内在关联、特定崇山仪式中多个文化影响的体现,论述文化传播对于古老民间信仰的作用,以展现东北亚古丝路上的文化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9.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悟湖 《西藏研究》2006,139(4):36-43
文章认为,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主要反映在三种层面上:民间层面的渗透影响、学者僧侣层面的交流传播和中央王朝与地方政府官方层面的往来贡赐。文章仅就宋代汉藏两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略作考察,至于其他历史时期与其他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另撰文论述。关于宋代汉藏宗教文化交流,学界关注者寥寥无几,至于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更鲜有问津之人。认为宋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方式,将汉地的宗法性传统宗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周边藏区民间,也将藏传佛教文化、苯教文化和其他藏族宗教习俗传播到了周边汉地民间。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程度上保持和深化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0月19日,"一带一路"国家统计发展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一带一路"意图与沿线国进一步加强政府统计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其目的将推动不同国家政府间的合作和交流,为互利共赢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实际上,这是一场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它借鉴了古代强大文明互利共赢的伟大历程,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新探索和新机遇.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因为在这个道路上曾经运输了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这条道路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含义成为了东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象征.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给予了中国美术发展一个极好的契机和图景.本文在结合考察中国文明的特性基础以及中国在古代丝绸之路时期的美术发展上,意图探究"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美术发展的机遇,以及学术界在这个方向上所可能的深入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唐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的方式,将汉地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藏区民间,也将藏族的苯教文化和其它宗教习俗传播到了汉地民间。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古丝绸之路在漫长宏阔的时空中,留下了包括精神文化在内的丰富遗产,也开启了艺术地表达多样文化和沟通人类情感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启示性和当代价值。新的丝绸之路文学艺术的倡导和创造,有可能打破国际社会长期存在的"中心—边缘秩序"逻辑和"边缘依附中心"思维定式,发现和挖掘各民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艺术表达的特点和成就,重建丝绸之路文化精神。跨越地域、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的界限而共生共融,审美地表达和平与发展的信念,维护文化多样和包容差异,和而不同,消弭隔阂,弘扬人类的真善美,矫正全球化和科技主义产生的副作用,是丝绸之路文化的艺术表达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13.
门巴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源远流长,在政治、经济、宗教、习俗等领域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宗教文化的交流,在门藏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文化交流从来都是一个双向交互的过程,彼此的文化相互产生影响和渗透。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门巴族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于藏族,人口少,居住地域小,因而在门藏文化交流中,藏族文化处于强势,藏族文化对门巴族文化的影响远远大于门巴族文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门藏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在门藏宗教文化交流中,藏族的本教和佛教文化先后传入门巴族地区,对门巴族的宗教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门巴族在接受本教和佛教的过程中,并非仅仅照搬照抄和被动接受,而  相似文献   

14.
青甘宁地区自古以来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在这一地区生活、繁衍,同时又将各自的民族文化带入这一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多元文化交汇、交流的地方。这一地区以河西走廊为中心,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凡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传播过的各种宗教文化,都在这个地区传播、流行过,并留下了各自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佛教、景教、袄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各种中国民间宗教,都可在这里寻觅到各自的历史印证。经过千百来历史演进,许多民族及其文化已沉没于大漠旷野中,踪迹难觅;有的民族,则度过历史的重重…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大致分为东西两段,敦煌以东至长安为东段,敦煌以西达西域为西段。本文讨论的是丝绸之路东段的汉语。这一地区的汉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丝绸之路东段的主要路线有南路和中路,各路的必经之途是河西走廊。笔者以南路的临夏、西宁;中路的兰州、永登;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八个重要城镇为点,对丝路东段的汉语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汉语在语法上有两个引人注意的特征,一是保留了部分近代汉语语法的痕迹,二是吸收了周边民族语言的若干语法成素。由于上述地区位于丝绸之路,这些语法现象大体是沿丝绸之路这条古老商道分布和扩散的,因此,笔者称其为丝路汉语。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十分久远,从远古开始的民族的迁徙、商队的往返、宗教的传播、军事的远征都造成经济的交往和文化的接触,它不仅促进了东西各民族自身的文化发展,也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东西方古代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一现象早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学者们总是想依据史实,给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的这条交通路线起一个总括性的名称。公元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先提出了“丝绸之路”一名,由于这一名称深得经济文化交流的精髓,又文雅生动,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桥梁,不仅具备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潮汕地区以其历史悠久而独具特色的文化享誉海内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工夫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带来新机遇。抓住当前机遇,探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潮州工夫茶文化品牌形象塑造方法与传播途径,有助于提升潮州文化竞争力,凸显潮州文化特色,形成富有文化内涵及个性的潮州城市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8.
西北民族音乐成为了与丝路各国交往合作的纽带,将成为民族音乐发扬光大的载体。对丝路音乐文化进行研究、改编和创新,引导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创作出具有独特民族色彩与风格的优秀作品,能在国际合作中展示西北民族文化的自信,使人们更加认识西北民族音乐的本质,认识音乐在文化交流沟通中的力量。通过研究不仅加深对西北地区民族特色音乐的理解,而且对深化西北民族音乐的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再一次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颗丝路上的沧海遗珠重返中国开创新时代的世界舞台,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带来了重要的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妈祖文化传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人类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平,包容,崇福向善"的核心内涵让妈祖被尊称为世界和平女神。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帧,传播至今一直陶染感化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和海外侨胞们。作为古代航海者的保护者,妈祖在郑和下西洋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了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作为世界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如今在全球拥有三亿多信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促进世界和平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