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而形成了一种微电影热潮。对于微电影来说,其属于新媒体形式下的产物,并且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微电影就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短小的故事来吸引观众,近些年来,微电影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网站中都能够见到微电影的存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微电影传播特点及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影视剧网络版权价格的日益高涨,使国内各视频网站不堪重负,各视频网站为了摆脱困境,开始尝试以"自产自销"的方式投资拍摄微电影。当今,微电影越来越受欢迎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微电影是前景无限,还是昙花一现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在对我国微电影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戏曲发展变缓,晋剧也同样面临窘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如何与新媒体相结合,是新时代新环境下戏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介绍环境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晋剧发展和传播的优势及劣势,进一步探究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戏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时代进步及传统媒体改革的产物,新媒体有着十分便捷、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能提高传播效率。舞蹈艺术是较为特殊的文化产物,传统艺术传播形式相对局限,仅在剧场或广场中表现、传播,使得舞蹈艺术无法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舞蹈艺术带来了无限可能,既能突破舞蹈艺术传播的束缚,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呈现给群众,也能熏陶人们的思想境界,丰富其精神世界。基于此,本文立足新时期背景,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对舞蹈艺术传播的影响及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新媒体技术始终保持着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传播模式及传播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与此同时,博物馆的信息传播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发展机会。在当前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博物馆也应该审时度势,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积极融入当前的发展趋势,从而彰显博物馆自身的文化特色,使自身在传播博物馆信息的同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能够得以实现。本文根据新媒体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区县级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概况及其面临的困境,同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降临,加快了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速度,拓宽了其传播与发展的空间。文章以新媒体为背景,分析新媒体对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作用,梳理新媒体下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现实困境,探索新媒体下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我国民族音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改变,电视栏目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文章主要围绕编导应具有怎样的责任、新闻和策划等意识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电视栏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只有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具有非常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在全社会范围之内的发展。新媒体的视域下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播,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民族文化应把握住这一时代机遇,新媒体机构也应将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为工作使命,双方共同努力,实现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管莹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249-25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改变,电视栏目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文章主要围绕编导应具有怎样的责任、新闻和策划等意识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电视栏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只有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院校办学理念也在进步,学校发展得到提升,高校档案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大数据、信息化等字眼不断充斥着新时代的发展,新媒体逐渐被时代接受和认可,它以互联网为载体,逐步成为大众传媒不可或缺的新形式。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高校的档案工作也因此变得异常重要起来,如何能够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管理,如何能把新型的管理方法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有机结合,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新媒体承载的信息化数据可以更好地指导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深受大家认可。但由于一些传统工作人员的理念知识水平以及传统答案管理模式等情况的制约,也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描述了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的现实状况,同时分析了新媒体影响下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以及高校档案工作在新媒体影响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真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112-114
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各行各业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观众对舞蹈呈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舞蹈编创过程中融入新媒体技术,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势在必行。本文即主要从当前舞蹈编创中的存在问题出发,归纳梳理了新时期新媒体技术对舞蹈编创的影响,探讨分析了新媒体技术融入舞蹈编创的启发,以期能够推动舞蹈编创在新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媒介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运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拍摄自己眼中的世界,本文依据作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校园微电影的主题和制作方式进行深入的剖析,力求能够为更多的微电影爱好者和学者提供的一定的经验模型和范式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媒介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运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拍摄自己眼中的世界,本文依据作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校园微电影的主题和制作方式进行深入的剖析,力求能够为更多的微电影爱好者和学者提供的一定的经验模型和范式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山川方物工作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播作用和服务优势。通过新媒体全矩阵运营的框架,该工作室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在线直播和短视频等形式,成功展示了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通过精心策划和呈现,将乡村的故事、传统手艺与当代艺术相融合,创造了引人入胜的视听体验。本文通过对山川方物工作室在新媒体传播方面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启示,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沈艾娥 《民族学刊》2021,12(5):10-16, 107
新媒体的兴起,给人们的思维言行及生活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整个传媒生态与传播格局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个性化等特点,使得传统传播方式已无法适应于当前传播趋势。新媒体语境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面临传播手段单一,网络媒体“去中心化”,以及多重噪音干扰等挑战。通过整合传播定位、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及传播符号等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所面临的现实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想在新媒体语境中进行有效传播,应顺应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和信息传播规律,充分利用好各种新媒体技术及其平台,消除传播壁垒,重视日常化平民化的“软传播”;尊重民族文化差异,打造富有民族共同体特色的新媒体话语体系;丰富传播样态,搭建民族共同体传播的数据链平台,从而有效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也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宣传民族文化一直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有效的传播传统的少数民族特色。本文主要关注凉山彝族文化的传播,分析依附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彝族文化的传播更具创新性,传播更广,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因为网络聚合作用不停产生出新媒体的生态环境,用"微内容"的传送、线上以及线下结合的微营销形式由于新媒体环境而受到推广。腾讯设计的基于智能手机的实时通讯软件"微信"的飞快推广综合微营销的概念,给微信广告的推广提供了机会。文章整合微信的传播性质以及传播优点,对微信广告的发展价值以及潜质做了深化解析,来推动微信广告使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红色革命文化宣传方面,红色革命纪念馆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去叙述一段历史或者文化,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内涵,突出红色革命文化品牌。随着当下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红色革命文化纪念馆增添了新的传播手段,在传播特征、传播形式和传播途径上会有创新的宣传策略,通过新媒体的力量也必将使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效果进一步扩大。该文以革命先烈蒋先云革命纪念馆为例,结合当下红色革命纪念馆发展现状,探究在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红色革命文化纪念馆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人物故事类微电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对真实人物事件加以改编,融入影视语言,深化故事内涵,来阐述当今社会现象与人生哲理。人物故事类微电影不仅仅是展示想要的人物故事,更是将人物看作是社会缩影,聚焦关键社会问题加以深化,发挥微电影艺术语言的渲染力与感染力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人物故事类微电影为主要对象,以微电影策划模式为核心,通过探究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类型与特点,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视听语言、剪辑手法等方面系统提出策划模式,并结合微电影策划的实际经验,归纳总结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策划模式的实施对策,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功能及形式日渐强大,必然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而微动画和系媒体形式高度结合,自然会受到新媒体变化影响。在短短2-3分钟内,怎样让观众感触颇深、经久不忘呢?这就需要在角色形象上下功夫;因此,探讨微动画中角色形象设计具有时代意义。本文阐述了新媒体对微动画的影响,并对微动画的角色形象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为有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