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颗粒两相流超声波动理论出发,提出多信号融合概念,采用单次和多次反射法同时测量颗粒两相流中高频宽带超声波声阻抗、声速和声衰减谱,获取了颗粒两相流系统中密度、浓度、粒径信息.基于该理论研制了可用于同时测量高浓度颗粒两相流密度、浓度、粒径的装置.高浓度水煤浆颗粒两相流测量结果显示,测量密度、浓度与平均粒径与标准对比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
英文易读度测量程序开发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文易读度指英语文本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或性质,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正确地测量易读度一直是研究者努力的目标.作者通过将应用语言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知识相结合,开发了一套适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易读度测量程序-ERMS.以Flesch Reading Ease为计算公式,以CET-4和CET-6词汇为基础建立词库,并且能测量词汇密度使ERMS成为准确方便地测量英文易读度工具.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密度测量实验的目的和任务,介绍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物理天平3种测量仪器的测量方法,使用技巧,注意事项以及对今后应用的帮助,说明了密度测量在物理实验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储层岩样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分布的深入研究,应用工业CT技术,提出了一种测量储层岩样孔隙度及分布的有效方法—CT密度差测量法,并对某油田岩样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说明,采用CT密度差法测量孔隙度及分布是有效的,与常规方法相比较,具有快速、精度高、不伤害岩样并能模拟油藏条件测量等特点,是检测储层岩样性质和跟踪地层流体的先进手段。  相似文献   

5.
认识储层岩石中含油饱和度及饱和度分布,对驱替机理的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搞清储层岩石在驱替过程中的饱和度分布情况,应用工业CT技术,提出了一种储层含油岩芯被驱替后的饱和度分布的CT密度差测量方法。在岩样的同一断面,分别对干岩样、饱和岩样及在驱替后的岩样进行CT扫描,重建相应的断层图象,测量所建图象的灰度值,计算出相应的密度值,用密度差法计算出饱和度及其分布值。在γ射线工业CT机“CD-300BG”上对某油田岩样进行了实际测量,获得的结果说明,采用CT密度差法测量饱和度分布是有效的。该方法与常规驱替法相比较,具有快速、精度高、无损岩样和能模拟地层状态测量等特点,是油田开发、油藏描述和地层评价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文献的理论分析结果和FE测量的实验数据,对a-Si:H的隙态密度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从 FE 测量中不可能获得 a-Si:H 的隙态密度分布 g(E),而只能得到一个反映 a-Si:H 隙态密度总体水平的“有效隙态密度”g(Ej)的分布,g(E_j与 g(E)的具体形式无关,只与外部注入有关。根据 FE 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的结果,g(E_j的值在10~(15)~10~(16)cm~(-3)eV~(-1)之间。  相似文献   

7.
平面声波垂直入射于介质分界面上时,其振幅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会因界面两边介质声阻的差异而改变。根据这一原理,将探头垂直安放于容器壁外表面,测量容器壁内表面的反射声振幅,可以测量容器中液体的声阻,从而达到测量液体密度,实现液体密度(浓度)变化自动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利用中国第一台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MEVVA源)引出的钼离子对HI3钢进行了不同束流密度下的离子注入。根据此源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注入元素深度分布的计算方法。注入层的分析和测量是借助背散射(RBS)、X衍射(XRD)进行的。磨损测量表明,随着束流密度的变化,注入层的磨损性能将会发生相应变化。最后指出了MEVVA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密度格局已成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密度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集聚程度的有效测度,而且已成为协调区域发展和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两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手段.对我国经济密度分布特征进行多尺度、多维度和跨时段的系统研究,刻画了中国经济密度分布特征.揭示了我国经济密度分布的动力机制和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高密度机织物密度自动检测算法测量精度较低的现象,提出在三原组织织物密度自动检测过程中,利用小波变换的分解与重构特性分析预处理后的织物图像,对分解的子图像进行二值化、平滑处理来提取纱线周期性特征 参数,统计二值图像中黑白循环更替次数来确定织物经纬密度。为提高密度检测精度,采用分区域平滑减小了斜纹纹路的影响;通过缎纹织物图像反面获取纬纱信息消除缎纹组织织物浮长的影响;运用形态学滤波去除因高密度织物上纱线毛羽导致平滑过程中出现的细条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误约为1.00%,测量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闪光法和比较法及直线法分别测量了毛竹竹材沿垂直竹纤维方向的几个热力学特性参数:热扩散率α、比热Cp及竹材密度ρ, 并根据公式λ= 418.68 α Cp ρ得出其另一个重要的热力学特性参数--导热系数λ.结果表明:竹材的热扩散率α与竹材生长的方向和高度的关系不大;导热系数λ、热扩散率α、比热均Cp在温度为70℃左右时具有最大值.这一结果对竹材的热处理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精度片式NTC元件测量分选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测量环境介质、测量方法、测量时间、测量电流等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根据所提供的技术设计了高精度测量分选机,该分选机很好地解决了片式NTC测量分选的工艺问题,并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3.
对杆材阶段不同密度的马尾松林在低强度间伐后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间伐后平均木的单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单株生物量与树干、皮、根的生物量因积累而增大,但枝、叶的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林分年龄为20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接近间伐前的数值;林分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为3000株.hm-2的林分生物量始终最大,密度为3750、2655株.hm-2的林分次之,密度为4515株.hm-2林分最小;间伐后不同密度马尾松林生物量生长量变化情况不同,密度为2655株.hm-2的林分没有出现最大值,密度为3000和3750株.hm-2的林分在林龄为20a时出现最大值,密度为4515株.hm-2的林分在林龄为17a时出现最大值,说明林分密度过大会影响林分生长,应采取间伐措施调节林分密度,密度为3000和3750株.hm-2的林分第二次间伐时间可选在林分年龄为20a,而密度为4515株*hm-2的林分应选在林龄为17a时第二次间伐.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沉积薄膜型SnO_2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及衬底温度对成膜的影响,用能带论估算了表面吸附原子密度,并测量了元件对石油气、氢气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按确定的重量百分比把磁粉分散在不易挥发的蓖麻油里,使用西德生产的1.033型铁磁仪测量其磁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饱和磁化场大大低于直接对干粉测量的饱和磁化场;测量的重复性明显提高;磁粉的矩形比与涂粉磁带的矩形此密切相关,这对磁带及软磁盘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按照下述的要求就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当磁粉的矩形比是0.7或0.8时,则所需的饱和磁化场应分别是矫顽力的2.5倍或2.0倍;样品的长度不短于10厘米;重量百分比R选择在R~Hc曲线的水平部分;即选择轻敲密度ρ在0.33g/cm~3~1.45g/cm~3. 本方法特别适用于国内测量设备磁化场低这一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对湘东丘陵地区16年生密度为2250、2860和3225株.hm-2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飞播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是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的2.15倍;林分生物量同样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林分生物量比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高出26.57t.hm-2;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出现W干>W根>W枝>W皮>W叶的规律;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年均净生长量是密度为3225株.hm-2林分的1.50倍;林分结构以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合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由软件实现微波频偏的测量和分析方法.由计算机在LabVIEW平台上实现微波调频信号的频偏测量和分析.本方法不仅投资少、仪器携带方便,而且测量精度比较高,特别适合于室外的现场测量和流动性大的测量.该方法经反复实验效果很好,并已经在实际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密度”这一知识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社会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中密度知识的应用十分普遍,对未知物质密度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对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几种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做一个简单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辐射亮度方程出发,推导了在大粒子近似条件下,激光束通过尘障以后约化通量密度和漫射通量密度的表达式,并在四个常用激光波长上作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散射粒子浓度较大时,尘障后表面上的漫射通量密度通常比约化通量密度高很多,且散布在较宽的范围内.随着光束远离尘障,漫射通量密度迅速减小,约化通量密度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根据等离子体密度的测量要求,设计了一种工作于8mm频段的点聚焦透镜天线。对系统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均证实了设计的可行性和正确性,高次模可以忽略的理论也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为天线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