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胜利爆发。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开端,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进行武装斗争的成功尝试。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从南昌起义胜利爆发到起义军挥师南下,从潮汕受挫到井冈山会师,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挫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特别是朱德、陈毅率领被  相似文献   

2.
《朱德选集》的出版,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欢庆建军56周年之际,我们喜读《朱德选集》,更加怀念在创建人民军队中立下丰功的敬爱的朱德同志,更加怀念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 《朱德选集》中的《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一文,是朱德同志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十周年,也是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六十年来,我们的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我们这些曾经参加这一伟大斗争的同志,都已垂垂老矣。回首往事,缅怀先烈,心情难于平静。我们今天纪念这一伟大日子,就要发扬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尤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披荆斩棘而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起点和发祥地。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宣传它的斗争历史,对科学理解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关于创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拨乱反正中发掘和征集了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献和正确反映历史的回忆录,弄清了一些有争议的重大历史问题,基本上恢复了井冈山斗争历史的本来面貌。但还必须承认由于某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目前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的宣传中仍存在着脱离历史实际的主观片面性。一九八六年由井冈山市委党史办、井冈山市地方志编纂办  相似文献   

5.
朱德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杰出贡献万建强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逐步实现了从城市到农...  相似文献   

6.
略论井冈山精神及其价值意义□何友良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八一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及其后革命岁月中的奋斗经验和优良作风,给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社...  相似文献   

7.
《布尔塞维克》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布尔塞维克》宣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论背景来源于毛泽东等同志早期的“上山”思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以及中共中央对两潮暴动和南昌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布尔塞维克》登载了一系列的文章,宣传这种还不成熟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布尔塞维克》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宣传,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最终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坚定了毛泽东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决心与信心.  相似文献   

8.
略论大庾整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起义之后,面临革命低潮,朱德、陈毅在江西大庾对起义余部进行了一次大整编,重点整顿了党、团组织,加强了党的领导,与三湾改编一样,大庾整编为中国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党的建设奠定了根本原则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开辟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党独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之始。总结井冈山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力,从理论逻辑上看,表现为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从实践逻辑上看,表现为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从制度逻辑上看,表现为党立足革命实际的规制建构;从价值逻辑上看,表现为党对人民至上价值旨归的遵循。研究井冈山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力的逻辑内涵,对从历史经验、现实发展和未来展望的融合中探寻党执政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井冈山道路,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但是,这条道路对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何影响,其他根据地为发展这条道路作出了哪些贡献?在我们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有助于加深认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本文仅就井冈山道路与鄂豫皖苏区的创建之间的关系,谈一点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论湘南暴动     
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暴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的一系列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革命武装暴动。暴动的胜利,是继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后,又一次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以来的反动气焰。在暴动中,革命风暴遍及湖南十一个县的范围,参加起义的群众达一百多万人的规模;在暴动中,湖南五县(宜  相似文献   

12.
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这个历史事件一般分为起义、南下和上山三个组成部分。起义,打响了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一支人民的军队,揭开了土地革命的新篇章;上山,和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两次起义。这两次起义相隔的时间很近,空间距离也不远,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与中共中央布置的湘鄂赣粤四省暴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四省暴动的大框架下,两次起义在战略上有着互相支援、互相响应的作用。另外,中央曾指示南昌起义部队调兵支援秋收起义,原定参加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前曾有联系,两次起义保留力量历经几个月的艰苦转战后,最终在井冈山汇聚成一支新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朱德同志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朱德选集》就是他一生中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和理论著述的重要纪录。朱德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军事方面。他作为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党的建设问题也十分关注。朱德同志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 朱德同志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时期,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他从自己和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中深切感到,无论是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断然不能获得成功的。 朱德同志早年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战争,强烈地寻求过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斗争的结果使他感到,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任何别的阶级,都不能使革命达到胜利。他在《辛亥革命回忆》一文中写道:“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完全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  相似文献   

15.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党和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重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理论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过去,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还不很充分,论著亦不多见。本文意欲对毛泽东这一光辉思想的形成进行某些探讨,以求更深入一步地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更具体地探索井冈山斗争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及毛泽东同志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党史界所著有关南昌起义的文章、书籍,都有“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觉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提法,以对南昌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之评价。然而这一概念是由谁,在什么时候以及怎样的境况下提出来的呢?本文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 关于对南昌起义的评价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就有这样的评价:南昌起义“始终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同年10月《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中又有新的评价:“南昌八月一日叶贺军队起义反抗武汉的反革命政府,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南昌起义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六十年前,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腥大屠杀的严重时刻,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原理,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鲜明地树起了武装斗争旗帜,并开始了土地革命和根据地道路的探索,标志着我们党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也是国民党反动派由穷凶极恶不可一世,到走向灭亡的起点。因此,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历史界碑。  相似文献   

18.
肖燕燕 《学术探索》2012,(7):130-132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关键性起义之一,标志着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在南昌起义的开始到结束都受到国际因素尤其是联共、共产国际的影响,甚至有些国际代表对于南昌起义的打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共产国际并不十分清楚当时中国的国情,但是他们在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红军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和军队建设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就南昌起义中的国际因素尤其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9.
1926年下半年处于党内合作阶段的国共两党对南中国迅猛发展的农民运动产生了巨大分歧.由于政治立场、价值观的不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武汉国民政府农民部部长谭平山的一些做法在国民政府看来太左,但从联共(布)中央、共产国际看来太右,他勉为其难,但收效甚微.早在南昌起义前,共产国际就对谭平山表示不满,多次批评.谭平山是南昌起义的功臣,他参与了南昌起义的最初酝酿,最早联络贺龙;起草了南昌起义的宣言,并为宣言修改问题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斗争;出任公开的起义领导机构革命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内部的革命三人小组、前委的领导与决策,最早高度评价南昌起义.但在南昌起义后谭平山不但未得表彰,反被开除党籍.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三阶段”理论决定了谭平山在中国共产党内的政治生命.而谭平山在被开除出党后对斯大林“三阶段”理论提出的质疑有着合理的成分,也是他组织第三党的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李瑞华,蒋柳根井冈山斗争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实践活动中,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阶段。一九二七年九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亲自率领工农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