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必须抓住"核心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管治和共治的关系;生态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治视阈下政府与市场的协同联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5,(7):165-172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肯綮在于经济体制改革,其核心要旨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没有一种机制可以称得上是最优选择,传统的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模式均有违混合经济生发延展的规制需要。经济法治的实然价值在于建构政府与市场协同联动之机制以弥合修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当下健全经济法律制度之圭臬在于复合兼容回应性、能动性与灵活性,合理厘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以及衔接区域,并对于两种机制协同联动的时点、方式、范围、程度等予以规范安排。  相似文献   

3.
新论新语     
<正>胡德巧: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9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副司长胡德巧在《人民日报》撰文: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年多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好发挥政府的职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论断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即将进入新阶段。2013年12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王彦林博士的力作——《当代中国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关系优化研究》,该著作从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关系优化的视角,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新一轮改革有两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判断:第一,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即改革不是从政治领域或其他领域启动,而是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五位一体"改革的牵引作用;第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即要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导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党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由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实践发展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决定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态势及其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其目标依然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价格与规制的关系,公共产权与私人产权的关系,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排斥与包容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是:以公共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以价格改革为先导,深化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围绕市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组织关系的重塑,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性出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探讨我国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确立经济法治.正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市场经济,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治思维的束缚,从而影响了其应有的活力与效率.因而,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间的关系,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亟须重新考量并有效厘清政府与市场、权力与权利、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权力予以控制,对权利予以保障和救济,以进一步摆脱“人治”思维;同时,依靠依法治国理念处理和协调好党、政府、市场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综合利用公法和私法,构建和营造能够确保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法治框架和秩序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这一目标模式,是深入领会和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的关键环节。现结合对党的十四大报告的学习,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潮流。回顾14年的改革历程,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再到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及十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则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农村土地实行承包经营制度。尽管政府力图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但这种关系却处于经常的变动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民与集体和国家(政府)之间的利益争夺。而现行的制度又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频繁变化提供了空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突破。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虽然在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不是这一问题探索的终结,而是把这一探索、研究引向深入。历史上,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迄今,世界上的市场经济.一般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包括前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是以私有化为前提的。唯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认识与处理?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本文试图在简要  相似文献   

14.
韩国金融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在于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大企业集团盲目扩张,外债结构不合理,政府决策失误。它对韩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高度重视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发展企业集团,确立合理的外债规模与结构,建立国际金融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我国推进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即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核心问题一直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而产业政策则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集中体现.因此,推进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增强了推进产业政策转型的紧迫性,而且也为这种转型明确了基本方向,即产业政策需要符合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定位,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助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按照上述要求,中国产业政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地转型:一是明确产业政策功能定位,使产业政策聚焦解决市场失灵所引起的资源配置问题;二是转变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实现产业政策向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为主转变;三是推进产业政策手段转型,实现产业政策手段向市场友好型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职能在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而市场则是提供私人文化消费。处理好文化改革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在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文化产业市场导向机制,引进激励竞争机制。优化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念,并形成新的认识。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后四中全会后,又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  相似文献   

18.
一、完全独立企业经营权的提出正确而稳定地摆正和处理好国家(政府)与企业之间,特别是摆正和处理好国家与国营企业(以下统称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建立真正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机制的客观要求。这个问题不解决或不很好地完全加以解决,仅仅在其他环节或问题上进行  相似文献   

19.
王玮 《人文杂志》2007,(5):82-85
部门间财政关系在我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过去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看到部门间财政关系的影子。新一轮财税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当前各政府职能部门间的财政关系日趋复杂化和无序化。要想顺利地推进新一轮财税改革,除了要做好一系列相关工作之外,还必须理顺部门间的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直在政治主导和推动下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既决定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又决定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可是,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始终把握好政治上的动态平衡,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与政府调控、政治系统与公众、政治系统内部各机构、中央与地方等之间政治关系的政治平衡,并在这种平衡把握中积极处理好失业、国企效益和转轨、农业经济市场化、差异性和腐败等主要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