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汉民“训政”思想的形成和特点李黎明胡汉民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最早的组织者,而且是国民党"训政"制度的奠基人。研究胡汉民的"训政"思想,特别是它的形成和特点,对于研究国民党的训政制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胡汉民的训政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国民...  相似文献   

2.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苏区民众的革命政治意识如革命热情等远远不能满足革命的需要。为加强苏区民众革命政治意识的培育,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开展了旨在提升群众革命政治文化水平的教育运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苏维埃民主选举运动。由此,坚定了民众的革命理想,增强了民众的阶级国家意识和对革命战争的认识,从而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巩固苏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改组后,为了贯彻孙中山“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政治理念,国民党的政治精英们利用已有的政治资源和已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威,进行政治动员,开展“党化教育”,以精神力量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提高了民众的政治意识,增强了民众对国民党及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国民党在民众中的权威有所提升。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得益于苏俄模式的启示,但其政权的自利性又使其政治动员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孟福来 《兰州学刊》2010,(8):222-224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此役,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刘峙集团主力和白崇禧集团一个兵团,计有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1个绥靖区司令部、22个军、56个师(含1个骑兵旅),其中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的第5军、第18军,共55万余人。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蒋介石在战略上已很难组织有效的防御。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文章通过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及国民党战略的失误四个方面分析了其胜利原因。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再认识俞祖华(烟台师院历史系)"训政"说是孙中山建国程序论的重要内容。依照他的构想,在军政时期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后,进入训政时期,以为达到宪政时期、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过渡时期。由于后来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借口实施"训政"而实行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6.
从 1 937年 7月到 1 945年 8月 ,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此期间 ,中国的数学教育状况是十分复杂的 ,发展也是极不平衡的 ,同时并存着国民党统治区、伪“满洲国”统治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不同的数学教育。一、国民党统治区的数学教育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消极抗日 ,丢失大片国土 ,教育遭受重大损失。据统计 ,有 40 %的中学在沦陷区或战区。但在原有基础上 ,国统区的中学教育还是有所发展的。 1 0年间(1 937— 1 946年 )中学增加了 4.8倍。由于抗战期间学校教育比较发达的华北、华东地区有经验的教师大量内迁 ,这对提高…  相似文献   

7.
马润凡 《晋阳学刊》2011,(6):104-107
当受益于民主政权失败的"负面合法性"的袁世凯担任国家元首已成定局时,出于对袁世凯个人政治品质的不信任及为了重新获得全国的统治权,国民党通过《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总统的表面特权"(尊严)与"内阁总理的实际权力"(效率)并存的二元体系。由此,权力与体制的冲突构成了民初共和宪政的内在矛盾,在这一矛盾和冲突中,袁世凯曾拥有的政治资源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其权威重建的政治困境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8.
陈科嘉 《理论界》2014,(5):118-121
1943年前后,闻一多从诗人,学者、再到民主斗士的重要转折与他爱人民的政治思想密不可分。从倾心文化爱国和崇尚"国家至上"转变为深信"人民至上"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从对国民党的拥护转变为对共产党的向往。他变的是政治立场和信仰体系,不变的是挚诚的爱国情怀。分析他政治思想变化的原因,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944年8月,新疆北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专区爆发了各族人民反抗军阀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这被称为"三区革命"。王大刚(David D.Wang)先生撰写的《苏联庇护下的伊宁事变:1944-1949年新疆的民族冲突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0.
钱基博先生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实干家,其教育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格"与"国性"为主题,以"仁"与"善群"为人的基本素质,以"国文"与"读经"为主要教育阵地,以"唤醒"和"感染"为主要方法,以"研究"和"教学"为终身事业。其教育思想对当今人文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培养目标的"通才"与"专才"就是时下高校提倡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许多高校提出的"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便是兼顾"通"与"专"的模式。在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应该"通识"与"专业"并重。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了通才与专才教育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在"通"的基础上要有所"专",有"一技之长"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通过阐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涵义及其必要性,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就业指导由"阶段教育"向"全程教育"转变、由"职能部门服务"向"全员服务"转变和强化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王明前 《晋阳学刊》2011,(3):108-115
作为南京政府时期国民党地方新军阀的典型,何键以"小康"与"大同"观曲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哲学。其"小康之治"虽然不为他本人推崇,却恰恰成为他政治实践的真实写照。但是何键又并非无原则拥护中央,他鼓吹大同之治,贬抑"统一"为"小康"的极端现象,又反映出地方新军阀醉心地方割据与军事独裁的普遍心态。何键坚决反共,推行恢复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改革,厉行"清乡",上取悦南京中央以扩充实力稳固在湖南的统治,下可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以求得湖南各界的共同政治认同。因此其施政理念与政治实践在地方新军阀中具有典型意义,其"小康"与"大同"观更是地方新军阀政治哲学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14.
台儿庄战役与李宗仁的军事指挥艺术徐金城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继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坚持抗战所表演的最为精彩最为壮烈的一幕,是日本侵略者遭到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失败"。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所...  相似文献   

15.
杨柳新 《兰州学刊》2010,(8):135-140
《学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文献,文章将《学记》放在整个古典儒家思想的背景中来考察,诠释了其中所反映的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具有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学"和"教"两大范畴是这一结构的两个核心。"学"体现了"为己之学"与"大学之道"的统一,其目的既是为了知"道",又是为了"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教"则包含着礼乐教化的教育制度、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与师严道尊的教育伦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章认为古典儒家关于教育中的道器本末关系,以及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伦理的哲学思想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提高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教育效果的三个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提高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教育效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关键在于对"早"、"活"、"实"的正确理解和有效运用。"领导重视,及早谋划"是提高创先争优教育效果的根本;"立足转变,灵活推进"是提高创先争优教育效果的途径;"学习有法,制度落实"是提高创先争优教育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元代农业职业教育超越了以往"农官劝农"的传统模式,在吸收历史经验基础上,诞生了"社学"模式。元代"社学"是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农民教育的创举。元代"社学"组织形式尤其是教育与生产的双重属性,普教与职教的双重教育,农师与经师的双师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法等对于现代"职业农民"教育均有借鉴意义。现代"职业农民"教育必须依托自身文化的土壤,在总结与发展历史经验过程中完成时代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也要探索新模式,探寻新规律,讲究实施策略,做到校内外教育相结合、专兼职教育相结合、各年级联动相结合。在婚恋观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需要积极开发、利用网络平台,借助网络优势,实现"现实教育"与"虚拟教育"的完美组合。同时,要积极关注性教育,实现"性生理教育"与"性心理教育"的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违纪大学生教育与处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真正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打造"关爱型"校园呢?本文认为事前教育引导,事发依法处理,事后帮扶教育是"关爱型"校园违纪大学生教育与处理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教育发展阶段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明东 《学术探索》2011,(3):129-134
马克思根据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控制程度,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自由个性"三种形态。以此为主要依据,将教育的历史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群体社会的教育、物化社会的教育、自主社会的教育,本文对教育发展各阶段的背景及其主要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