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试析中国和平崛起中的软权力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效峰 《兰州学刊》2005,101(3):19-22
中国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它是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其中,软权力既是推动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数.它是硬权力的重要补充,具有硬权力所不能及的特殊作用.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离不开对软权力的培育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软权力与公共外交广泛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决策层和媒体话语之中。由于这两个概念似乎在广泛的传播中通常可以相互代替,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表意不清,相互混淆。由于软权力适用于国际关系及其他领域,有时会超离公共外交的领域之外,因此需要对二者进行更为恰当的区分。此外,人们也可能会通过公共外交获取对硬权力的支持,诸多关系非常复杂。因此,或许应该在寻找简单模式之前,首先阐明其复杂性:1)认识公共外交相关概念的复杂性;2)认识软权力相关概念的复杂性;3)厘清公共外交与硬权力和软权力的关系;4)搭建一种解析公共外交与软权力复杂性的模型(matrix);5)从该模型的视角探讨公共外交与软权力相关概念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刘艳萍 《阴山学刊》2006,19(5):90-94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的硬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现实基础,但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根本性权力并不必然来自于国家的硬权力,精神的或心理的联系才是政治权力的本质所在。在当今世界,单面的权力是有缺陷的的权力,重视软权力已经不仅仅是理论问题的探讨,而是各国在实现国家利益中应当普遍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990年约瑟夫.奈发明了“软权力”一词,并于2004年发表了一本新著《软权力:在世界政治中获得成功的途径》,然而他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软权力概念,也不曾解释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功能。软权力的关键性要素是对他国的说服劝导,并需要对他国的利益和利害关系做出响应。硬权力无法维持国际领导权,因为它把其他国家视为异己,是一种消耗性权力。软权力是可持续的,并且需要对国际关系做出应答性处理。  相似文献   

5.
桂翔  郭立新 《江淮论坛》2012,(4):132-136,104
全球化时代是国家间利益空前密切相关又矛盾凸显的时代。利益的休戚与共,使传统硬权力空间萎缩;文化软权力走向前台,成为保护或扩张利益的主要方式。文化软权力实质是思想控制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总结当今西方软权力的行使,无非是通过模糊对立、软化立场和制造同意而实现的。对于受到外部文化软权力侵蚀的国家来说,发展和夯实自身的文化软权力才是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呼声日益高涨,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都参与了讨论,为社会管理创新出谋划策,在许多问题上初步形成一定共识。但理论一旦与社会管理的现实困境联在一起时,却发现学理的分析并不明显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此,有必要采取软权力与硬权力的研究进路,形成一种更具洞察力和分析力的理解框架。在分析软权力的特点、功能及运用原则基础上,也提出软权力行使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础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呼声日益高涨,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都参与了讨论,为社会管理创新出谋划策,在许多问题上初步形成一定共识。但理论一旦与社会管理的现实困境联在一起时,却发现学理的分析并不明显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此,有必要采取软权力与硬权力的研究进路,形成一种更具洞察力和分析力的理解框架。在分析软权力的特点、功能及运用原则基础上,也提出软权力行使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础原则。  相似文献   

8.
武闽 《阴山学刊》2011,(4):15-19
巧权力概念最初产生于美国对外战略设计中,强调根据具体情境将硬权力和软权力二者巧妙结合来实现美国的外交目标。巧权力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行为体具备一定的情境智慧。既能够对宏观情境进行整体把握,了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前提条件;又能根据微观情境对目标进行合理制定,对权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及塑造良好的团体氛固,为巧权力战略的实...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视野下的软权力暨中国软权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瑜 《兰州学刊》2005,(3):13-18
冷战结束以后,另一种构建在文化、意识形态、信息力、国际规则等之上的非物质化的特殊力量--软权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隆兴并日益成为21世纪权力竞争的核心部分.各国权力竞争也愈加呈现出"软性博弈"的态势.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国家权力分散与集中的趋势,使各个权利中心与行为体一道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权利拥有者与行使体.中国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调整战略以应对由此而带来的各种挑战.中国既拥有丰富的软权力资源与优势,又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软权力的建设与软权力资源的培育.使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重大的作用.以此来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与维护增强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0.
软权力一种重要的力量形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人性层次、国内政治层次和国际政治层次.人性层次的软权力源于心理学上的"激励";而国内政治中的"王道"与"霸道"的关系反映的正是软权力与硬权力的关系,"王道"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等柔性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王道"与"霸道"上升到国际层面就是国家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软权力与硬权力.郑和下西洋和朝贡体系都是古代中国运用软权力的突出典范.东西方国家在如何看待和使用软权力问题上迥然不同,其根源在于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40-150
食品安全保障问题不仅关乎公民健康权以及各国的贸易利益,也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故各国国内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差异较大,很难采取硬法方式进行统一规范,由此催生软法的适用来对差异性加以弥合。但在现行食品贸易体制对各国利益分配不均的大背景之下,一方面由于国际软法制定过程隐藏的"权力导向",另一方面由于WTO规则尚不周延,争端解决机制本身也存在缺陷,以致WTO食品贸易争端中国际软法适用分歧频现。为使食品安全国际软法能够在WTO争端解决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应当努力从遏制食品安全国际软法制定过程中的"权力导向"、明确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第三方举证权限等方面,努力消解WTO争端解决中食品安全国际软法适用的分歧。  相似文献   

12.
“硬权力”(hardpower),顾名思义,指武力及强制性力量。“软权力”(SOftpower),则包括文化、凝聚力等其他各种力量。曾经,居天下之中的中国.将农耕文明之精髓发挥到极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城下之盟不请自来.老大帝国仓皇四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话语(汉语热)飘洋过海;中国概念急剧飙升。在外界话语迷阵此起彼伏之际.中国软权力何在?我们究竟如何管理中国崛起的进程?为此,本刊特发表《近代中国“软权力”的消长及当代构建》和《理解中国“软权力”的三个维度》二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软权力:美国霸权的挑战与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冷战后美国“一家独霸”成为国际战略格局的突出特征 ,但我国对美国霸权的研究却基本上仍停留在冷战前的水平上。“软权力”研究为剖析美国霸权的特性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与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硬权力”不同 ,“软权力”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美国“软权力”在冷战后的迅速扩张加剧了全球化进程中的“美国化”现象 ,同时也改变了大国之间竞争的方式和主题 ,从而对其他国家 ,包括其他西方大国 ,提出了历史性挑战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国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思想史,我们不难发现,意识形态权力的出场是理论逻辑之必然。意识形态权力作为一种软国家权力,是一定社会的阶级或者集团谋求和掌握意识形态生产、运行、教育和传播以实现阶级统治的权力,其主要有三种样态:作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作为保障的意识形态管理权以及作为外在表现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权力既可以是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也可以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正确运用意识形态权力,不仅可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同时可以对社会发展发挥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进程中的软权力与中国大众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虎 《江淮论坛》2006,5(5):88-9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软权力”日益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和制约跨文化传播的显要因素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软权力”的扩张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和挑战,这昭示着我们在不断增强“硬权力”的同时,务必不能放松对包括大众文化在内的“软权力”的培育和建设。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对话的思维勇敢地去迎接这个挑战,同时在坚持“拿来主义”的前提下,实施“送去主义”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公共权力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然而公共权力在实际的运行中会发生异化并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有健全的机制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公民参与的软约束机制、硬约束机制、对应约束机制和补充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公共权力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美国在伊拉克的遭遇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努力进一步凸显了"软权力"说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约瑟夫·奈的"软权力"说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保罗·肯尼迪对"软权力"说的质疑依然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关键是能否通过构建一个可以量化的诠释体系而把"软权力"说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衔接起来;或者通过对"同化性"权力学说的深入阐释而重新解读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中国的历史遭遇和现实处境使中国学者更为重视"软权力"问题,并且应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率先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放权方式转型与政社关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晋阳学刊》2016,(4):89-100
在我国简政放权改革中,进行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的同时,还应积极转变放权的方式,由传统的、简单的,带有权力延伸性质的"权力下派",转向现代的、多向的、真正的将权力下放给社会基层组织的"权力下放"模式,这种放权模式的转型将会对我国权力运行体系以及政社关系重塑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这一放权方式转变中,还应具备"转型与结合"的问题和发展意识,即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结合、整体性治理与分散化治理结合、硬权力与软权力结合、一般性与特殊性结合,从而实现转型的平稳过渡和社会基础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软权力"的消长及当代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金标(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以下简称"郑"):"软权力"概念最早由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J r.)于20世纪90年代初明确提出.一般认为,国家"软权力"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硬权力"而言的.国家"硬权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国家"软权力"是指一个国家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向心力.一个国家的硬权力和软权力同等重要,将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只有在"软权力"和硬实力同等强大的情况下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  相似文献   

20.
软权力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稳步提升“软权力”。公共外交是世界各国塑造本国形象,增强软权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试图探讨开展公共外交对提升国家软权力的具体作用,并提出中国发展公共外交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